【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学业分层测评):专题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学业分层测评):专题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5 20:30:14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第一次 主观逻辑方法人是万物的尺度自我哲学的创造者忽视道德自我思想自由芝诺西塞罗塞内卡理性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5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黑暗时期神权统治城市的市民意大利资产阶级思想解放人的欲望人性十日谈本能高雅莎士比亚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赎罪券德国马丁·路德圣经宗教礼仪国家灵魂自救路德教社会层面基督教启蒙运动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2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宗教改革中央集权英、法封建主义科学理性时代民主、科学资产阶级革命自然权利订立契约君权神授民主主义人民立法权人民资产阶级革命专制暴政自然权利开明专制法学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封建王权美国契约科学与民主法国大革命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3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思想理智哲学人类理性 双刃剑生命的价值人与自然人文精神自由天赋人权人的解放彻底解放浪漫主义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美德即知识
【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的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而不是神或其他,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地位,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未体现人文主义精神。D项虽符合人文精神,与题干主旨不符。
【答案】 C
2.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 【导学号:67700109】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解析】 根据材料中“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可知是“美德即知识”,相关人物是苏格拉底。四个选项中B项是苏格拉底的历史贡献,符合题意。
【答案】 B
3.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解析】 苏格拉底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好事、道德高尚,愚昧的人(缺乏智慧的人)正好相反,人的智慧与正义道德是一致的。
【答案】 D
4.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相同点是(  ) 【导学号:67700110】
A.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以人的感觉为判定万物的准绳
D.强调道德行为是以知识为基础
【解析】 B、D两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C项只是智者学派的观点,只有A项是两者的相同点。
【答案】 A
5.“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
A.柏拉图  B.芝诺
C.西塞罗 D.苏格拉底
【解析】 题中的思想主张为“知识即美德”,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观点。
【答案】 D
6.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
A.探究人的问题 B.强调人的价值
C.树立人的尊严 D.注重人的道德
【解析】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他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答案】 D
[能力提升]
7.“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希腊(  )
A.民主政治发达 B.人文思想盛行
C.受东方文化影响 D.商品经济发达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希腊人把神的形象人性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相关的因素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盛行,选B项,A、D两项商品经济发达和民主政治发达是其深层原因,不是直接因素,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别很大,C项也不是直接因素。
【答案】 B
8.斯多亚学派认为,最高的善就是过合乎自然的生活。过合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要我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本性去生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斯多亚哲学就是伦理学
B.逻各斯就是合乎自然的生活
C.强调了人的理性和自然规律的重要
D.人应该顺从自然界的安排
【解析】 斯多亚哲学包括物理学、伦理学等,排除A项;斯多亚学派认为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排除B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本性去生活”说明斯多亚学派认为既要尊重人的本性、理性,也要尊重自然规律,排除D项。
【答案】 C
9.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塔戈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塔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联系希腊先哲的贡献,说明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端。
(3)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认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概括归纳,注意言简意赅。第(2)问需要简单列举人文先哲的贡献来说明。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从古今中外的角度来认识人文精神。
【答案】 (1)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2)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探索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他们的思想成为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渊源。
(3)自由、平等、和谐、理性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家园。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
——安提丰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
材料三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1)材料一、二体现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二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学派的主张有何局限性?
(3)材料三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在当时思想家的眼中,优秀的个人具备的必要素质有哪些?
【解析】 第(1)问联系材料一中“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和材料二中“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信息可判断学派;背景从民主政治等角度概括。第(2)问代表人物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局限性从其过于突出个人的地位,不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4)问注意联系善、德、知识等角度作答。
【答案】 (1)智者学派。背景: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普罗塔戈拉。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3)苏格拉底。主要思想: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英语“renaissance”表示“文艺复兴”,同时也有“复活、新生”的意思。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导学号:67700114】
A.兴起于英国
B.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D.是人文精神的复苏
【解析】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欧洲受基督教会的统治,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旗号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由此可知D项正确,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是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B项错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在古代希腊,C项错误。
【答案】 D
2.在欧洲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几乎是纯粹的世俗观念,主要的思想家们看来,人生已不再是为寻求来世归宿的一个短暂的准备阶段”。这应归功于(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英国革命 D.启蒙运动
【解析】 由关键词“思想家”“世俗观念”“首次”可知是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的文艺复兴。
【答案】 A
3.美国学者罗伯特·E·勒纳认为:“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与这一观点直接相关的是(  ) 【导学号:67700115】
A.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文艺复兴的发展
C.宗教改革运动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
【解析】 材料中“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也就是15~16世纪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在这一时期“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就是指文艺复兴,选择B项。
【答案】 B
4.马丁·路德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的观点。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人们应严格遵守基督教的仪式
B.在宗教信仰上应遵循牧师指导
C.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
D.人们应自觉传播基督教的教义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肯定了人在信仰中的主体地位,人可以和上帝直接沟通,否定了天主教的权威;故选C项。
【答案】 C
5.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其主张否定了(  ) 【导学号:67700116】
A.宗教神学的价值 B.世俗君主的作用
C.罗马教皇的权威 D.宗教仪式的意义
【解析】 依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信仰得救”,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冲击并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故选C项。
【答案】 C
6.(2016·保定高二检测)马丁·路德认为:“我们教会教导人,设立圣礼不单是要作为上帝恩赐我们旨意的标志和见证,为要激励并坚定领受圣礼之人的信心……因此,我们教会弃绝那些人说,圣礼的本身使人称义,而不说相信罪得赦免的信仍是为领受圣礼所必要。”材料中马丁·路德的主张(  )
A.极大地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B.提倡信仰绝对自由
C.主要针对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D.得到了德国各阶层的支持
【解析】 据题干“我们教会弃绝那些人说,圣礼的本身使人称义,而不说相信罪得赦免的信仍是为领受圣礼所必要”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这就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故选A项。
【答案】 A
[能力提升]
7.(2015·北京高考)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通过木板画上基督和教皇两种不同的做法可以看出,这一对比讽刺了当时的教皇特权。在16世纪初,马丁·路德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天主教特别是教皇的神权统治,故答案为A项。B项是天主教教皇为敛财而采取的一种手段,C项是天主教教皇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宗教宽容是允许个人选择宗教信仰形式的政策,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信息,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8.马丁·路德提出:“履行世俗内的义务是讨神喜欢的唯一之道,此一道路且唯独此道为神之所愿,也因此,任何正当的职业在神之前绝对具有同等的价值。”这一主张(  ) 【导学号:67700117】
①有利于新兴资本主义发展 ②体现了“因信称义”的思想 ③有利于提高君主权威 ④体现了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履行世俗内的义务是讨神喜欢的唯一之道”等可知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的思想,这有利于打击天主教会的权威,有利于新兴资本主义发展,另外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也有利于提高君主权威,但是追求现世幸福的思想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选A项。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教会的教父们的无数著作中有不少表面的矛盾甚至难解之处。我们崇拜他们的权威,不应使自己追求真理的努力停滞不前。
……教父们会有错误是毫无疑问的。即使彼得,教徒中的名人,也曾陷入错误中;圣徒们永远不要人启发岂非错误;教父们自己并不相信他们或他们的同伙永远正确。
……读所有这一类著作都要有充分的自由进行批判,而没有不加怀疑地接受的义务,否则一切研究的道路都要被阻塞,后人用以讨论语法和叙述难题的优秀的智慧就要被剥夺。
——人文主义者阿贝《是与否》序论提要
材料二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
——彼特拉克
材料三 我们的一切行动,应以快乐和幸福为最终目的。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材料四 人类的知识和人类的权力归于一,任何人有了科学知识,才可能认识自然规律,运用这些规律,才可能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没有知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弗朗西斯·培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观点,并说明这是针对当时什么情况提出来的?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意义。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要分角度分别从肯定人性、追求现世幸福及尊崇科学等方面进行归纳提炼。第(3)问要重点分析人文主义在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神学方面的进步作用。
【答案】 (1)观点:反对封建神学、神权和宗教束缚。情况: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有力工具,西欧社会长期处于基督教神学的笼罩和控制之下。
(2)肯定人,注重人性,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提倡科学,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
(3)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反对天主教会及封建神学方面发挥了进步的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67700118】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材料三 ……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1)材料一中的“因信称义”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一中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4)根据材料三,说明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更深层次的意义。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人文主义思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通过材料中的数字,可以判断出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影响巨大,获得了广泛支持。第(4)问注意材料三就是宣扬“因信称义”,每个人都有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说明路德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促进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
【答案】 (1)人文主义思想。
(2)直接原因: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意义: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获得了广泛支持。
(4)宗教改革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最显著的特点是(  ) 【导学号:67700122】
A.肯定人的价值
B.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
C.充分宣传“理性”
D.形成和发展的时间长,理论体系比较完整
【解析】 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同样肯定人的价值,也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且其理论体系比较完整。但相比之下,其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答案】 C
2.“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材料重在强调(  )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解析】 由材料“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可以知道这是指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故选C项。
【答案】 C
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在此卢梭强调(  ) 【导学号:67700123】
A.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
B.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
D.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解析】 材料反映了卢梭强调人的自身的生存和要求,故选A项。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B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C、D两项中的“宗教”“法律”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故排除。
【答案】 A
4.启蒙主义者主张人的自由平等,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和尊严,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包括皇帝。这一主张可概括为(  )
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
【解析】 材料之意为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剥夺的,体现了“天赋人权”的理念,A项正确;人民主权强调的是人民是国家主权的所有者;社会契约论强调人与人之间(包括人民与统治阶级)的关系是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三权分立指的是国家政治体制和结构上的分权与制衡。
【答案】 A
5.启蒙运动被誉为文艺复兴的超越与发展。其“超越与发展”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导学号:67700124】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民主与法治的主张
【解析】 启蒙运动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提出和构建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它和文艺复兴一样都揭露、批判天主教会。故选C项。
【答案】 C
6.霍布斯和洛克是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均是法国思想家
B.倡导理性和法制
C.初步提出分权思想
D.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解析】 二人均是英国思想家,A项说法不准确;C、D两项只适合洛克;二者均为启蒙思想家,B项是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共性。
【答案】 B
[能力提升]
7.西方启蒙运动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其相同背景有(  ) 【导学号:67700125】
A.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D.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解析】 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指的是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当时的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程度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存在一定差距,排除A、B两项;当时西方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而中国自然科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当时的法国也是波旁王朝专制统治弊端暴露,因此选D项。
【答案】 D
8.启蒙思想发展了人文思想,这种发展体现在(  )
①追求现世幸福 ②重视人权保障 ③否定神权政治
④构建民主政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追求现世幸福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就完成了。重视人权保障、构建民主政治是启蒙思想对人文精神的发展和升华。社会契约论否定君权神授,是对神权政治的否定,因此选C项。
【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彼得·赖尔《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是怎样对待宗教问题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解析】 第(1)问要注意围绕宗教问题,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差别。第(2)问主要考查三次思想解放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以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的思想禁锢为落脚点,组织答案。
【答案】 (1)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启蒙学者: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
(2)文艺复兴:确立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人的解放;抨击教会腐败,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启蒙运动: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人生而是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带着镣铐。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学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之中最重要的一条脉络,从先秦孔孟的创立形成到宋明朱王的继承发展再到现当代中国新儒学的兴起,儒学思想一直都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起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是西方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从古希腊文明到文艺复兴再到现当代西方各个思想流派,人文思想都是贯彻始终。
——《文明之旅》
(1)归纳材料一中两国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产生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差异。
【解析】 第(1)问中的“相同点”,明清时期中国的进步思想家们主要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的君主专制。专制主义十分强大的法国,在启蒙运动时期进步思想的斗争矛头也是直指专制君主。也可以通过材料中的相关内容来分析归纳。明清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卢梭认为人生而平等,也是反对专制主义倡导自由平等。“不同影响”可从当时两国的不同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来分析归纳。第(2)问主要从两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来分析,由两国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入手分析。中国是大河平原文明,所以专制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的牢固决定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缓慢与微弱,从而中国的进步思想所关注的内容也与西方不同。
【答案】 (1)相同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不同影响:法国的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并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
(2)产生不同:中国先秦儒家思想;西方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
内容关注点不同:①人的属性。中国强调人是“社会”的人;西方强调人是“个体”的人。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中国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西方强调人的平等。③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中国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性是探索宇宙自然奥秘的力量。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康德指出:“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是追求(  ) 【导学号:67700129】
A.人身自由 B.现实幸福
C.思想自由 D.人的美德
【解析】 本题以康德的思想主张为切入点,考查启蒙思想。关键信息:不成熟就是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由题干材料信息分析与解读可知,康德强调理性,是追求思想自由。A、B、D三项未能体现。
【答案】 C
2.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
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再根据题干信息“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可知指出思想启蒙对于政治变革的影响,因此选A项。B、C、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答案】 A
3.卢梭认为“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公意的特点在于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针对共同目标、符合共同幸福而具有的共同意志。其意义在于(  ) 【导学号:67700130】
A.否定了封建王权
B.阐明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C.否定了宗教神学
D.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成为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先导。
【答案】 A
4.下列有关浪漫主义思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之一
B.宣扬人类的感情至高无上
C.具有非理性、情感等特点
D.削减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解析】 浪漫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深远影响之一,它不是削减了而是丰富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答案】 D
5.卢梭曾提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等主张,因而被称为(  ) 【导学号:67700131】
A.人文主义鼻祖 B.宗教改革先驱
C.浪漫主义之父 D.启蒙运动领袖
【解析】 A项是指彼特拉克,B项是指马丁·路德,C项是指卢梭,D项是指伏尔泰。
【答案】 C
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动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解析】 三次思想解放潮流都是以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性,追求自由、平等等为内容的,充分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故①②④正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明显是反对宗教神学,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③应排除,故选A项。
【答案】 A
[能力提升]
7.19世纪初,哥尼斯堡的新人结婚时常到某位哲学家的雕像前献鲜花,该哲学家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他的主要观点是(  ) 【导学号:67700132】
A.自由平等 B.社会契约
C.三权分立 D.人非工具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德是启蒙运动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的主张,而是自身的目的,换句话说,应当以人为本,人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的福祉,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本题中这位思想家指康德,他的主要观点即D项“人非工具”。
【答案】 D
8.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即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②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③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 ④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他们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①②③④都符合启蒙运动的描述。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67700133】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年)说:“大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马克壵《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二 诗人但丁(1265~1321年)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材料三 (卢梭在他的小说《新爱洛漪丝》中,借一位开明贵族之口说)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里,除去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 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康德
(1)材料一、二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这些观点产生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三、四的主要思想,与材料一、二相比,有哪些新发展?
(3)总体上看,上述思想对西方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可根据作者认为人的幸福与不幸取决于自己,强调个人的作用;材料二则把矛头对准的是等级制度;其相同原因结合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归纳即可。第(2)问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卢梭反对贵族特权,主张法律、自由,材料四则明确地提出了“理性”;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可通过对比这两组观点得出。第(3)问的第一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整体归纳;“启示”可从对社会发展有利的角度去认识。
【答案】 (1)材料一:人应当树立自信心以迎接幸福或不幸;材料二否定封建门第观念。
原因: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2)主要思想:否定贵族特权,抨击专制主义制度,崇尚法律与自由,运用自己的理性对世界万物作出判断。
新发展:从人文主义者对人的尊重、肯定,到启蒙思想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的批判,以及强烈要求人人平等的观点等。
(3)影响:这些进步思想对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及西方近代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示:坚持以人为本,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的最终价值取向。
10.在“人与社会”这一哲学命题上,西方人文主义者的探索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真正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归根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是古希腊哪一学派“人文主义”的诉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诉求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个人主义伦理观”走向民众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科学与思想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革命原则”的主要内容。
(4)上述材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据此,你认为在今天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判断是智者学派,由此据所学知识分析智者学派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即可。第(2)问“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等人的成就即可;“途径”即为打破中世纪思想束缚的途径,故结合后面知识可知是进行宗教改革。第(3)问“关系”据材料中第一句话不难归结出科学对思想解放的作用;“内容”实质是对启蒙运动思想主张的归结。第(4)问“演变过程”据材料信息体现出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的演变。第二小问从人本思想、社会美德等方面归结。
【答案】 (1)智者学派。意义: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或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成就: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途径:宗教改革。
(3)关系: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主要内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
(4)过程:起源与发展(或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以人为本;追求美德;服务社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