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件+学业分层测评):专题5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件+学业分层测评):专题5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5 21:26:20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阶段一阶段二学业分层测评阶段三日本 李承晚 金日成 联合国军 中国 平壤 鸭绿江 板门店 日内瓦 美国 越南共和国 南越 特种作战部队 局部战争 胡志明 巴黎 西贡 历时最长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27张PPT。阶段一阶段二学业分层测评阶段三阿拉伯人 犹太复国主义 巴勒斯坦分治 以色列国 阿以 巴勒斯坦 阿拉伯国家 中东 巴勒斯坦 四 以土地换和平 阿拉法特 拉宾 约旦 报复与反报复 穆斯林 巴基斯坦决议 清真国 蒙巴顿方案 印巴分治 克什米尔 1947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28张PPT。阶段一阶段二学业分层测评阶段三边界线 石油 伊斯兰革命 伊拉克 无条件停战 海湾 国民经济 阿以争端 中东 科威特 撤军 沙漠风暴 沙漠军刀 美国 两极格局 协同性 空中 机动作战 远程火力攻击 电子战 夜战 杀伤性武器 科技优势 高科技含量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11张PPT。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主题强化专题综合测评
越南战争 印巴冲突 海湾战争 地区冲突 专题综合测评(五)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6·杭州高二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下列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解析】 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但并没有签署和平条约,更没有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所以说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是正确的。
【答案】 D
2.(2016·嘉兴高二检测)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 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同时,战争也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更加恶化。①②③都是正确的,④是对美国的影响,排除。
【答案】 B
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解析】 1950年应朝鲜的请求,入朝参战的中国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A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B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C项是从解放战争时期开始使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
【答案】 D
4.美国在二战后对越南地区实施控制,是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其主要意图是(  )
A.抢占越南地区的石油资源
B.为了控制印度洋地区
C.建立远东包围圈
D.稳定资本主义的大后方
【解析】 控制越南,再加上台湾、朝鲜、日本,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包围圈,既可以封锁新中国,也可以防止苏联势力在远东的扩张。
【答案】 C
5.美国在越南发动的“特种战争”的突出特点是(  )
A.美国在越南扶植傀儡建立分裂政权
B.美国提供军事援助,利用越南人打越南人
C.美国直接派军队赴越南作战
D.美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发动越南战争
【答案】 B
6.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是美、苏两国的较量,也是(  )
①冷战在亚洲的具体表现 ②冷战中的“热战”
③美、苏之间公开的武装冲突 ④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得到苏联和中国的军事和物资援助。因此,越南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是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但美、苏之间并未进行公开的武装冲突,故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答案】 D
[能力提升]
7.(2016·南通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们在哪一历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样的不足之处?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朝鲜战争。在战争爆发的时间上几则材料有相同记录,其他都有不同。第(2)问,在朝鲜战争的起因上,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南朝鲜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的特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第(3)问属于开放型问题,酌情回答即可,不足主要有缺少当事方(朝鲜和韩国)观点的相关史料,缺少该事件相关的原始史料。
【答案】 (1)朝鲜战争(或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爆发的时间。
(2)不同: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南朝鲜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
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3)缺陷:缺少当事方(朝鲜和韩国)观点的相关史料,缺少该事件相关的原始史料。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下面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主要来源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冲突 ②世界大国插手该地区事务使之复杂化 ③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④联合国在该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巴勒斯坦问题是指围绕巴勒斯坦地区的领土等问题,相关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世界大国为了自己的战略利益,干预巴勒斯坦问题,使之复杂化。围绕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先后发动过五次中东战争,基本上是以色列取胜。联合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作用不大。
【答案】 C
2.观察右图,人类历史越过战争的废墟继续前进。通过前四次中东战争,交战双方的最主要“收获”是逐渐认识到(  )
A.阿以矛盾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以解决
B.阿以矛盾需要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
C.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外来干预
D.解决阿以矛盾必须排除恐怖主义威胁
【解析】 长期大规模的战争不可能使问题得以解决,反而给双方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而且会给第三国造成可乘之机,只有通过和谈才能真正实现问题的解决。
【答案】 B
3.1995年,推动巴以和解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在一次群众集会上遇刺身亡。拉宾遇刺说明(  )
A.中东和平之路被迫中断
B.中东和平之路的曲折和艰难
C.拉宾的执政违背了以色列人民的意愿
D.阿拉伯国家不希望与以色列和谈
【解析】 拉宾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他的遇刺说明中东和平之路是非常曲折和艰难的。A、C、D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4.1947年8月,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印度新德里附近的许多居民慌忙地登上开往巴基斯坦的火车。这些居民(  )
A.是被印度当局强制驱逐到巴基斯坦的
B.是为了宗教信仰而被迫迁徙的
C.是被国际社会强制迁往巴基斯坦的
D.是为了逃避战乱而主动迁徙的
【解析】 1947年8月,印巴实现分治。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被迫迁往插上宗教标识的地域——穆斯林的巴基斯坦。
【答案】 B
5.第一次印巴战争刚实现停火,就有军事评论家指出:“这只是暂时的休战。”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
A.英国对印巴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B.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C.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D.印巴双方都未取得明显的胜利
【解析】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导火线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但该次战争仍未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以后冲突的重要根源。
【答案】 C
6.(2016·绍兴高二检测)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独立以来就是两个敌对的国家,造成两国敌对的主要原因有(  )
①殖民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 ②宗教信仰的差异 ③边界和领土的长期不确定 ④美苏等大国的插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印巴冲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内因(宗教信仰的差异、边界和领土的不确定),也有外因(殖民主义政策和美苏的插手)。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犹太人兴起“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得到英美大力支持。英国对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一方面允许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另一方面又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声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尽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此目的”。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1948年5月,以色列国成立。
材料二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尼罗河畔休息时,一直冥思苦想,考虑如何尽早收复西奈半岛的广阔国土。在反思了中东战争后,他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也许就在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从一开始就没能建立起起码的信任——整整两代人受到的教育都是要把对方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冲突激烈的原因。
(2)材料二中萨达特的思考有何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答案】 (1)历史上的长期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和文化历史遗产归属的纠纷;现实中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战略地位的重要和丰富的资源使之成为大国争夺之地。
(2)意义:促进了与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开启了中东和谈之门。
因素:巴以彼此间的分歧;西方大国的插手;极端民族主义分子与恐怖分子的威胁。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美苏两个大国关注控制两伊地区的因素是(  )
①战略位置 ②丰富的石油资源 ③扩张领土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 两伊地区优越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大国关注的焦点,它们利用两伊战争的有利时机纷纷加强对该地区的干预,但并没有提出领土要求。
【答案】 B
2.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主要是为了
(  )
A.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B.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
C.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D.趁机控制海湾地区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美苏参与海湾地区目的的理解能力,应从控制海湾地区的角度思考。
【答案】 D
3.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有许多相同点,下列各项中不是相同点的是(  )
A.都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
B.都由大国操纵和干预
C.都因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而引起
D.争夺的焦点都是丰富的石油资源
【解析】 这两场战争都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都因领土、民族、宗教等问题而引起,且都受到大国干预,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两伊之间有石油资源之争,但印巴之间没有。
【答案】 D
4.(2016·长沙高二检测)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多国部队
死亡
约2万人
478人
受伤
约8万人
3 754人
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
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解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伊拉克军队的伤亡人数多于多国部队的人数,其主要原因是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答案】 B
5.如果你准备写一本关于海湾战争的书,至少要体现海湾战争的哪些特点
(  )
①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②海湾战争冲击了传统的战争观念 ③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④海湾战争使中东地区的局势稳定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海湾战争没有改善中东地区的形势,相反使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A项。
【答案】 A
6.“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  )
A.全新的战争观念 B.先进的军事装备
C.落后就要挨打 D.多国部队的阵容
【解析】 海湾战争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它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全新的战争观念,故A项正确;先进的军事装备只是海湾战争中的一方面,故B项错误;“落后就要挨打”是早在鸦片战争后就得出的启示,故C项错误;多国部队的阵容,只是海湾战争中的一个方面,故D项错误。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而是与当时世界格局的转换、全球霸权主义与地区霸权主义的激烈较量密切相关。……从历史发展来看,它发生在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化之际;从技术社会形态发展来看,它发生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换之时;从政治形势来看,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与伊拉克的地区霸权主义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李成刚《第一场高技术战争:海湾战争》
材料二 作为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战争,这场由伊拉克首先挑起、美国首先进攻的海湾战争曾牵动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场战争耗资相当于40个非洲国家一年的收入,足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对第三世界国家投资200年。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也造成了阿拉伯世界内部的严重分裂,增加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严重干扰了世界经济调整的进程。
——陈启懋《海湾战争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初窥》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1991年的海湾战争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并分析这场战争对世界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 第(1)问实际上是考查海湾战争爆发的国际格局及国际形势,从材料一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中逐项概括,如“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战争”“伊拉克首先挑起、美国首先进攻”“耗资相当于40个非洲国家一年的收入”“足够……200年”等,再结合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总结。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后半部分信息和教材知识归纳即可。
【答案】 (1)海湾战争是当时地区形势与世界形势变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当时冷战已结束,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化,各种国际矛盾正处于调整之中,世界局部地区形势动荡;美国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这与伊拉克的地区霸权主义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2)特点: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战争;由地区大国首先挑起,世界大国首先发动进攻;影响范围广,后果严重;是二战以来军事技术现代化水平最高、参战国最多的战争。
影响:使世界经济损失惨重,严重干扰了世界经济调整的进程;造成了阿拉伯世界内部的严重分裂,增加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大大增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和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公开声明向邻国输出“什叶派伊斯兰革命”,要发动一场圣战推翻伊拉克“逊尼派政权”。与此同时,伊拉克要求修改《阿尔及尔协议》,收回两伊交界的阿拉伯河控制权。
材料二 伊拉克国防部长哈伊拉说:“在战争中有两种选择,要么摧毁对方的军事力量,要么摧毁这个国家的经济,最好双管齐下。”他认为“伊朗没有了油,也就没有了战争”。而伊朗方面,在集中力量保护自己的石油设施的同时,出动飞机袭击伊拉克的油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两伊之间的哪些矛盾?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伊战争的主要特点。
【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从伊朗和伊拉克宗教矛盾、领土之争等方面说明两伊之间存在的矛盾。第(2)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战争的规模、战争手段等方面概括两伊战争的主要特点。
【答案】 (1)宗教矛盾;霍梅尼和萨达姆的私人矛盾;领土之争。
(2)①时间长,消耗大,损失重,伤亡多,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②战争双方都把袭击和摧毁对方石油基地和设施作为主要手段。③战争中使用了导弹和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一场现代化战争。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沃尔福威茨回忆说:“那时候,北约办公室特别大。东亚问题的办公室也不小。我就问:‘海湾办公室在哪里?’结果收到的回答是:‘噢,我们并没有海湾计划。’这是1977年的事情了。我想,这其中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是越南问题。另一个对外公开的原因则是伊朗国王在帮我们看守着海湾。我说:‘得了,这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做法。’”
——吴麒敏《美副防长沃尔福威茨比布什更想“倒萨”》
材料二 虽然布什一再否认有经济企图,但经济学家却认为,布什倒萨,意在石油,他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在他的黑名单上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苏丹等)都是重要的产油国……换句话说,布什打的并不单纯是一场反恐战争,而更像是一场能源战争。
——阮次山《第三次海湾战争:全方位解读
美国“倒萨”历程》(2003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美国设置“东亚问题办公室”的战略目的及特点。
(2)材料二把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称之为“第三次海湾战争”,请写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在海湾地区的另外两次大规模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地区战略的阶段性侧重点发生的变化。
【解析】 第(1)问相对容易,从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美国在东亚的战略目的是为遏制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政策。但要概括出特点相对较难。第(2)问的第一小问考查基本史实,写出发生在海湾地区的两次战争相对容易;第二小问有一定难度。
【答案】 (1)目的: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遏制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政策。特点: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2)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变化:从侧重东亚地区到侧重海湾地区;从侧重政治领域到政治经济领域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