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阶段综合测评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10 11:32:32

文档简介

阶段综合测评(四) (第七、八单元)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1.“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与上述时空观相适应的科学理论是(  )
【导学号:00910164】
A.万有引力定律
B.量子理论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解析】 “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材料叙述的是绝对的时空观,属于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故选A项。相对论打破了绝对的时空观,排除C、D两项;B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答案】 A
2.“新的假定必须解释旧的假定所成功地解释的一切事物;必须至少避免旧的假定的一些错误;在可能之处,它应当解释旧的假定不能解释或预言的事物。”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地心说与日心说
B.神创论与进化论
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量子论与相对论
【解析】 材料体现出“新的假定”是对“旧的假定”的否定与发展。“日心说”完全否定地心说,二者不存在发展关系,故A项错误;进化论完全否定神创论,二者不存在发展关系,故B项错误;相对论发展了经典力学,把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之中,经典力学只是相对论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相对论是经典力学的否定与发展,故C项正确;量子论与相对论分别研究物质的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领域,不存在否定与发展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5·贵州学业水平测试)严复的《天演论》出版之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中国各大报刊,成为当时的流行词汇。下列科学家的理论与这些词汇相关联的是(  )
A.牛顿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普朗克量子假说
【解析】 由材料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知该理论是生物进化论,故B项符合题意。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假说都是物理理论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词汇没有关联。
【答案】 B
4.美国阿肯色州在1981年通过一个法案:“公立学校可以用教进化论同样的时间教神创论”。据一期《科学》杂志调查显示,支持和反对“人类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美国人大概各占40%——否定进化论的比例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以上现象说明了(  )
【导学号:00910165】
A.神创论在美国仍居于统治地位
B.进化论已完全战胜神学创世论
C.科学的普及任重道远
D.宗教与科学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已无分歧
【解析】 材料反映出学校讲授进化论和神创论时间相同,故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错误;材料中“支持和反对‘人类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美国人大概各占40%——否定进化论的比例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说明科学普及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D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错误。
【答案】 C
5.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解析】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
6.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解析】 材料强调“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说明知识与科技的紧密结合,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而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成果主要是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7.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
A.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B.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C.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答案】 C
8.“它以对新的革命现实的真实描写,以对时代本质的深刻概括,以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英雄人物形象以及新的创作方法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它”指的是(  )
【导学号:00910166】
A.高尔基的《母亲》
B.雨果的《悲惨世界》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D.泰戈尔的《吉檀迦利》
【解析】 高尔基的《母亲》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答案】 A
9.“弯着腰、身体被烈日烧灼、头戴麦秆草帽的七十岁老人,他那粗布的裤子上打着补丁,脚上穿着古老的木鞋,破袜子露出脚。在老人旁边是个满头尘土、皮肤被太阳灼成褐色的少年。”下列四幅画的创作风格与该描述相一致的是(  )
A.《马拉之死》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解析】 题干材料描述的是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与此相符的只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马拉之死》属于新古典主义作品;《日出·印象》属于印象派作品;《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作品。
【答案】 B
10.现代主义画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材料。下列作品属于现代主义画派的是(  )
A.毕加索自画像   B.莫奈自画像
C.凡·高自画像     D.塞尚自画像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现代派、印象派等不同美术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B、C、D属于印象派绘画;A属于现代主义画派。
【答案】 A
11.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乌黑的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个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一形象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当时的电影应属于(  )
【导学号:00910167】
A.彩色电影
B.有声电影
C.多元化艺术电影
D.默片电影
【解析】 从材料内容分析这是卓别林的经典造型,应属于电影的默片时代。
【答案】 D
12.电视剧《家有儿女》、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等电视节目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笑声。由此说明电视具有(  )
A.娱乐功能
B.艺术鉴赏功能
C.传播信息的功能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功能
【解析】 题干中所述电视节目都是娱乐性质的,体现的是电视“给人带来笑声”的娱乐功能。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技术进步和科学革命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试举两列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6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8分)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力学和进化论等领域进行举例说明,如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第(2)题结合所给材料归纳,材料二体现出为冲破封建神学体系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材料三体现出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改变。第(3)题对观点进行判断,说明其正确;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工业、政治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科学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持;政治革命为工业革命创造社会环境;工业革命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科技的进步,政治革命的发展。
【答案】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影响: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社会环境;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的扩展。因此,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西风颂》
材料二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瘾头。”他真切地想象着,他的金币“像人一样的活的,会动的”,它们“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繁殖”。他厚颜无耻地对被迫放弃继承权的女儿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他在临终之际还想将神父的镀金十字架抓到自己手里,攫为己有。由于用力过猛,终于一命呜呼。
——《人间喜剧》
材料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上述材料一、二、三分别是哪位作家的作品?从作品的内容特色看,分别代表了哪种文学的流派?(14分)
(2)材料二在创作风格上有什么显著特点?(6分)
(3)材料三中的这段名言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它对我们有何启发?(6分)
【解析】 第(1)问应根据材料一、二、三中《西风颂》《人间喜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指出其作家,作品内容特色及文学流派。第(2)问应根据《人间喜剧》创作风格上的特点进行回答。第(3)问应结合材料三中的名言回答表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及我们所受到的“启发”。
【答案】 (1)雪莱、巴尔扎克、奥斯特洛夫斯基;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
(2)关注社会问题,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揭露社会罪恶。
(3)珍惜生命、热爱事业。爱惜生命、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做好每一件事。阶段综合测评(二) (第三、四单元)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
【导学号:00910074】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解析】 “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说明是近代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迈开向西方学习第一步的是以魏源和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故A项正确;农民阶级不是最先向西方学习的,故B项错误;工人阶级是在20世纪才登上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是在19世纪末开始向西方学习,故D项错误。
【答案】 A
2.“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
A.孔子:“克己复礼”
B.张之洞:“中体西用”
C.鲁迅:“打倒孔家店”
D.康有为:“托古改制”
【解析】 通过阅读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说明是在学习西方,“满脑子‘三纲五常’”说明是在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故选B项。
【答案】 B
3.梁启超说,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思想家中致力于建设“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的第一人。这里的“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指的是康有为(  )
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B.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
C.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D.倡导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解析】 “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显然体现了中西结合,即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B项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主张,C项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主张,D项属于梁启超的主张,且不符合“不中不西,即中即西”。
【答案】 A
4.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造成了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里强调的是(  )
【导学号:00910075】
A.人性的解放
B.人们政治地位的平等
C.民主与科学
D.平等与博爱
【解析】 “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人们在政治上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说明体现了人性的解放,其余选项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故选A项。
【答案】 A
5.陈独秀说:“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该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表明陈独秀(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否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此时陈独秀已经相当重视劳动者,即工人的价值,转变为社会主义者。陈独秀的主张不止于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故A项错误;重视工人的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道德问题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题干无关,排除。
【答案】 B
6.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结论是(  )
文章内容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解析】 通过题干材料中数据可以看出,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数量达到36篇,通过数据对比可知《新青年》开始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潮,故选A项。
【答案】 A
7.“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解析】 根据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选D项。
【答案】 D
8.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以看出,这段话体现了孙中山先生“节制资本”的民生思想,旨在追求社会公平。A、B、C三项与题意不相符,排除。
【答案】 D
9.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共同目的是(  )
【导学号:00910076】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解析】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时,北洋军阀统治已被推翻,故A项错误;孙中山时期,日军还没有大规模侵华,没有实现全民族抗战,故B项错误;孙中山与毛泽东所说的言论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目的就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故C项正确;孙中山的言论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纲领,毛泽东代表无产阶级,言论不是宣传新三民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判断应是1956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写于1956年,D项正确。
【答案】 D
1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发展外向型经济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A、C两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的探索,排除;B项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排除;D项是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的,从此我国开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胆探索。
【答案】 D
1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在____________问题上做过有益探索(  )
A.民主主义革命
B.民族独立问题
C.社会主义建设
D.科学和谐发展
【解析】 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由此可知,三大理论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做过积极的探索,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的不同。(4分)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之处?(10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8分)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4分)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中“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知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观点;由材料二中“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和张之洞可知是洋务派的观点,根据材料信息概括二人主张的差别。第(2)问根据材料三中两位“先生”,可知这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观点。第(3)问根据材料四中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可知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结合四则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 (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
(2)材料一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二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本质上都是在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倡导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
(3)联系:材料四是材料三中所述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影响:李大钊宣传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
14.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认识的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10分)
(2)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4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实际考查新、旧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实际回答新三民主义出现的背景。第(2)问注意回答的时间段是“20世纪2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第(3)问注意对“讲话名称”栏内容进行分析。第(4)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变化:由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发展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4)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即可)阶段综合测评(一) (第一、二单元)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即指春秋战国时期,符合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特征的是A项。B项是秦代的特征;C项指西汉武帝时期;“崇儒尚佛”始于东汉佛教传入以后,排除D项。
【答案】 A
2.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家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儒家领导诸家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解析】 由题干中表格信息儒家“支派”占有103,“篇数”是3
123,说明汉代儒学地位明显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表格中可以体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尚存在,故B项错误;儒家从未领导过诸家,故C项错误;科举制度出现于隋朝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A
3.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为(  )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
【解析】 “致良知”属于王阳明的主张,而示意图空白处属于程朱理学,故A项错误;读示意图,“反省内心”为陆王心学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处应为程朱理学探求理的方法,“存天理,灭人欲”不属于求理的方法,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故D项正确。
【答案】 D
4.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
【解析】 根据材料“良知之学不明”可以判断是心学观点。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故C项正确;孔子是早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是理学代表人物,顾炎武批判心学,主张经世致用,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5.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解析】 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主张是非标准依照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C项表述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 C
6.(2015·陕西学业水平测试)某校高二(3)班在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中期报告中,提到了如下关键词:克己复礼、仁政、罢黜百家、朱熹、黄宗羲。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儒学的形成及发展
B.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
C.法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D.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解析】 由材料中的关键词“克己复礼、仁政、罢黜百家、朱熹、黄宗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儒学的形成及发展,故选A项。
【答案】 A
7.《梦溪笔谈》曾描述如下现象:“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导学号:00910044】
A.造纸术的发明
B.指南针的应用
C.印刷术的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说明该项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由此判断这项发明是活字印刷术,这与北宋印刷术的进步有关,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8.“‘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乙都正确
C.甲错误,乙正确
D.甲乙都错误
【解析】 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传统的小农经济的阻碍等,四大发明并未在古代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出现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故甲、乙的观点均正确,本题应选B项。
【答案】 B
9.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00910045】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解析】 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文学形式不存在落后和先进的说法,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答案】 B
10.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部名著是(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解析】 由材料中的人物及故事可以判断该名著是《三国演义》。
【答案】 C
11.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所示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生
 ②净 
③旦
 ④丑
B.①净
 ②生
 ③旦
 ④丑
C.①旦
 ②生 
③丑 
④净
D.①生
 ②净 
③丑 
④旦
【解析】 京剧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旦是京剧中女性的统称。净的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俗称“大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丑被称为“小花脸”,喜剧角色,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
【答案】 C
12.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下图所示)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书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解析】 行书界于楷书、草书之间,米芾书法“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故应为行书,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6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6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一中直接提炼;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即可回答。第(2)问利用材料二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目的及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这一知识点。第(3)问的第一小问要根据材料三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即回答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影响。第(4)问的第一小问要根据材料四回答;第二小问依据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第三小问即对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的评价。
【答案】 (1)因素:民心。政治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诫限制君权,巩固统治。
变化: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1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市民文化的崛起是南宋杭州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特点。
——林正秋(宋史研究专家)
材料三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8分)
(2)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10分)
【解析】 第(1)问,材料一表明宋代科技发展在中国古代呈现巅峰状态,主要表现在印刷术的发展,指南针、火药的应用上。第(2)问,宋代市民群体发展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表现在宋词、风俗画、话本等。第(3)问,理学兴起原因根据材料三信息“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诸多流派”“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概括即可;历史影响要从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
【答案】 (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顶峰。主要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和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2)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
影响:反映市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大量出现,如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宋词、话本等。
(3)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历史影响: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等)。阶段综合测评
(三) (第五、六单元)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64年”,A项是1964年,B项是改革开放后,C项是2003年,D项是1970年。
【答案】 A
2.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  )
【导学号:00910159】
A.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B.“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解析】 与“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符合的是B、D两项,“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中国的崛起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故只能选D项。“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 D
3.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解析】 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B项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主张,而题干属于学术上的争鸣,排除;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答案】 A
4.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革”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4月,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提示的本质问题是(  )
A.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
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
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
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文艺的发展。材料反映了该剧的曲折经历,“文革”中,因为受到了“左”倾思想的影响而遭受批判。
【答案】 A
5.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
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既没有强调政治导向,也没有急于求成,只是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材料只是强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基础相当薄弱,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项。
【答案】 A
6.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中学语文课本封面,这一时期(  )
A.国家重视中等教育
B.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C.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D.教育执行“三个面向”思想
【解析】 从图片中的军装、红宝书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C项。
【答案】 C
7.(2015·陕西学业水平测试)在介绍古希腊某位哲学家的时候,某同学创作了一首小诗,诗中说:“他如清澈的湖水,他是明净的化身,他视知识为美德,他引导人们关照心灵,他是先知,更是无畏的殉道者……”这位哲学家是(  )
【导学号:00910160】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C.但丁
D.康德
【解析】 由材料中的“古希腊某位哲学家”可以排除意大利的但丁和德意志的康德;由“视知识为美德”可知答案是苏格拉底。
【答案】 B
8.(2015·山东学业水平测试)右图所示著作以讲故事的形式,描绘了意大利社会生活的画面。它着意刻画的是“人”,而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神”。该著作成书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解析】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代表作,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答案】 B
9.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他的观点反映了当时的人们(  )
【导学号:00910161】
A.追求人性解放
B.反对封建专制
C.追求政治民主
D.反对宗教信仰
【解析】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现世幸福的追求,故A项正确;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之一,文艺复兴没有反对封建专制,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基督教神权,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没有反对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提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的宗教改革家是(  )
【导学号:00910162】
A.但丁
B.马丁·路德
C.伏尔泰
D.康德
【解析】 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提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的主张。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伏尔泰和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三人都不是宗教改革家。
【答案】 B
11.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导学号:00910123】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即官吏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故主张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答案】 D
12.“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解析】 启蒙运动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主张自由平等;宗教改革运动主张“信仰得救”,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二者都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宗教改革并没有完全脱离宗教迷信,没有把人们的理性彻底解放出来,宗教改革也没有涉及法制,因此B、C、D三项属于启蒙运动,A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共同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0910163】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
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
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四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做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10分)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什么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6分)
(4)材料三、四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4分)
【解析】 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这一信息分析。第(2)问注意分析材料二介绍的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第(3)问可结合材料的中心即发展教育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4)问注意两则材料表明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教育置于“国运兴衰”的战略地位。
【答案】 (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该时期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2)信息: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认识: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变革中作用的理论概括。
(3)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4)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都指出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十日谈》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4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10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6分)
【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信息“至于神,我们既无法真切……长什么样子”“人是万物的尺度”归纳。第(2)问主要考查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3)问结合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回答。第(4)问结合教材中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总结。
【答案】 (1)怀疑神;肯定人。
(2)相似之处: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扬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
(3)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
(4)萌芽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熟阶段:构建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