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课件+学业分层测评)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课件+学业分层测评)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10 11:40:29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逐渐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  )
A.失去了研究、探讨自然的兴趣
B.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C.他们认为人与自然关系密切,研究人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然界
D.城邦的发展,人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体现
【解析】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使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于是有些学者把研究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本身。
【答案】 B
2.在希腊哲学史上,首次将“关注的目光从自然身上移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贯注到人的身上”的是(  )
A.亚里士多德 B.智者学派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解析】 由“贯注到人的身上”体现出对于人的研究,题干还提到“首次”。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出了对人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体现出了对人的关注,但时间都比智者学派晚,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3.普罗塔哥拉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由此可见,他主张(  )
【导学号:00910102】
A.道生万物 B.神主宰万物
C.“天人感应” D.“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 材料强调万物取决于人的感觉,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这表明普罗塔哥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故B项错误,A、C两项分别是中国古代的道家学说和董仲舒的思想。
【答案】 D
4.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这主要表明他(  )
【导学号:00910103】
A.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B.追求理性的价值
C.倡导提高生活质量 D.强调生命的意义
【解析】 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活在世上不能茫无目的的过,要不时地审视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答案】 A
5.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西方有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着众多的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包括(  )
①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②伸张个性,追求自由
③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④遵从理性,反对权威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的作用,①正确;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用周礼规范人的言行,②错误;二者都强调教育对人的作用,③正确;孔子主张等级制度,要求服从君主,④错误。故选A项。
【答案】 A
6.“究天人之际”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下列人物与其评价不一致的是(  )
A.普罗塔哥拉——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
B.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柏拉图——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D.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解析】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苏格拉底,其他三项均符合史实。
【答案】 C
[能力提升]
7.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导学号:00910104】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解析】 A、B、C三项表述与题中“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不符,错误;从“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可知,材料强调人只需服从自然本性,反映出智者学派忽视法律和社会道德对人性的合理规范,故D项正确。
【答案】 D
8.“苏格拉底常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
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 B.重视知识与理性
C.鼓吹神本主义思想 D.倡导法治与民主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人物苏格拉底等信息可判断该题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精神有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苏格拉底经常和别人探讨思想观念,以探索其正确与否的内容可分析其重视知识和理性,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是人本主义,故C项错误;法治与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0910105】
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他主张人不应该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要“认识你自己”,就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观点,应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2)在哲学思想上,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主张有何异同?
【解析】 (1)智者学派的观点可直接从材料一中归纳,而对其评价要结合教材知识解决。(2)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主张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都重视人,但苏格拉底更注重道德。
【答案】 (1)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评价: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世间的客观评判标准的存在,具有局限性。
(2)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他与智者学派是一致的。
10.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古希腊先哲的贡献,说明古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端。
(3)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认识。
【解析】 第(1)问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的“和谐”“关心”“秩序”“礼法模式”“使‘义’成为第一追求”等关键词句分析作答。第(2)问要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贡献,智者学派的观点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对西方人文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3)问要高度概括并简要评价人文精神。
【答案】 (1)主张和谐,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2)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思想成为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3)自由、平等、科学、理性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家园。
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学业达标]
1.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  )
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
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
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解析】 从材料“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重视人文,强调人的作用。
【答案】 A
2.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  )
A.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类平等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
D.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
【解析】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就是《十日谈》,在这部书里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扬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故选A项。
【答案】 A
3.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解析】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选A项。
【答案】 A
4.“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
【导学号:00910109】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解析】 题干中有效信息“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是要追求个性的独立与解放,所以答案是C项。A项是宗教改革的意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启蒙运动的意义。
【答案】 C
5.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其中的“隔阂”不包括(  )
A.《圣经》 B.教皇
C.教士 D.烦琐的宗教仪式
【解析】 宗教改革反对封建天主教会,不反对宗教信仰,《圣经》是“基督教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错误。
【答案】 A
6.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解析】 题干中的主张应为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观点,该观点挑战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据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并非废除宗教信仰, 因此A项中的“解放”、B项中的“动摇”、D项中的“荡然无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
【答案】 C
[能力提升]
7.(2015·天津高考)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导学号:00910110】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解析】 由“14~15世纪”“身心发展并重”“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等可知,维多里诺的教育思想反映了人文主义的特征,也说明文艺复兴影响了教育,故A项符合题意,排除D项。“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基督教作品”说明教育并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而仅凭题干材料无法说明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排除B、C两项。故选A项。
【答案】 A
8.(2015·北京高考)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通过木板画上基督和教皇两种不同的做法可以看出,这一对比讽刺了当时的教皇特权。在16世纪初,马丁·路德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天主教特别是教皇的神权统治,故答案为A项。B项是天主教教皇为敛财而采取的一种手段,C项是天主教教皇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宗教宽容是允许个人选择宗教信仰形式的政策,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信息,B、C、D三项排除。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0910111】
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三 ……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的社会思潮。《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解析】 第(1)问主要是在理解普罗塔哥拉观点的基础上来评价。第(2)问主要以材料中的时间为突破口进行回答。第(3)问主要根据教材相关知识来回答宗教改革的影响。
【答案】 (1)这种观点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2)社会思潮:人文主义。原因: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3)宗教改革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唯有他一人具有罢免与复任主教之权。……
(8)唯有他一人享有使用帝王仪仗之权。
(12)他有[上帝]所赋予废黜帝王之权。
(18)他所批准的判决,除他自己以外,不得由任何人撤销。
(19)教皇本人不受任何人审判。
(22)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将永远不犯错误,《圣经》可为证明。
——《教皇敕令》(1075年)
材料二 我尽可能厉行清规戒律。我习惯于蜗居在乡下,清算着我的罪孽;我一遍又一遍地忏悔;我一丝不苟地照规矩苦行,而且我的意识保持着自省……我尝试着用人类的药方——人的传统治愈良心的疑虑和困惑,越使用这些药方,我的良心里滋生的不安和忧虑就越多。
——马丁·路德
材料三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自此以后,上帝又从壁垒森严的神龛之中回到人们的心灵,复又成为欧洲信心与进步的内在动力,从而将欧洲文明带上了一条近代化之路。
——《文明启示寻: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的原因。
(2)为解决心中的疑虑,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的新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原因,从材料一中“唯有他一人”享有的权利表明教皇专权并享有特权,材料二对教会清规戒律持怀疑态度。第(2)问针对教皇特权与繁杂的圣礼制度,马丁·路德提倡“因信称义”,确认《圣经》的权威。第(3)问由材料三信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可知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出现,宗教仪式得到简化,依靠信仰得救得到人们的认可。第(4)问材料四强调了宗教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近代化。
【答案】 (1)不满教皇专权;不满教会特权;质疑教会的清规戒律。
(2)提出信仰得救;《圣经》至上原则。
(3)一些地方化、民族化的新教组织出现;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简化,人们普遍接受信仰得救主张。
(4)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进程。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2015·山东学业水平测试)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这体现的原则是(  )
【导学号:00910115】
A.自由平等 B.主权在民
C.分权制衡 D.民主共和
【解析】 由材料中“孟德斯鸠”“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等关键信息可知体现的原则是分权制衡。A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B、D两项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张。
【答案】 C
2.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解析】 A项仅仅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不符合材料对启蒙运动的进一步阐释,排除;B项撕开了封建神学套在人类身上的精神枷锁,不符合“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排除;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础之上提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一系列构想,实现国家由主权在君向主权在民让渡,符合材料“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故C项正确;促进思想解放属于表面现象,故D项错误。
【答案】 C
3.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自由是通过三权的某种分立而实现的”。在当时他的直接目的是(  )
【导学号:00910116】
A.实现权利平等 B.推翻君主专制
C.避免暴君专政 D.反对教会专政
【解析】 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的权力一分为三,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并且三权分立,彼此制衡,这样就能避免暴君专政。
【答案】 C
4.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投票通过决议,为大革命的象征卢梭树立雕像,并授予“自由的奠基人”的称号。卢梭受此推崇是因为他(  )
①主张君主立宪 ②宣传主权在民 ③倡导天赋人权 ③提出三权分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符合卢梭主张的只有②③;①不是卢梭的主张,他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民主共和,④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①④。故选B项。
【答案】 B
5.“在启蒙思想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特别是卢梭与伏尔泰,可以说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卢梭与伏尔泰对立的最主要表现是(  )
A.是否信仰上帝 B.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C.倡导不同的政体 D.对私有财产态度不同
【解析】 题干关键词是“思想分歧”“最主要表现”。卢梭和伏尔泰都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二人在思想上的最大分歧是建立何种政体,伏尔泰推崇君主立宪制,卢梭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故选C项。
【答案】 C
6.某启蒙思想家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该思想家应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解析】 康德主张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这与题干强调的含义一致,故选D项。
【答案】 D
[能力提升]
7.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解析】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高举理性旗帜,故A项错误;理性是指民主、自由、平等、科学、实事求是等,故B项正确;肯定人性,追求幸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现象,故C项错误;D项在宗教改革时期已经出现,不是人文主义在启蒙运动时期发展的新高度,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5·山东高考)“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
【导学号:00910117】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世俗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要是抨击教会的虚伪,帮助人们冲破宗教神学的网罗。宗教改革将斗争矛头指向罗马天主教会,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科学革命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A、B、C三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宣扬科学、民主、法制等主张,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的驾驭能力,又体现了对自然的驾驭能力,故D项正确。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记述了一些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
启蒙运动时期
社会观念
需要上帝的感化和拯救,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口是心非的说法罢了
把政府视为人的意志所创造的一种设置,政府不再被认为是上帝施予人类历史的神授之物一部分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颂扬声不绝于耳
希望有一种国家,使身在其中的一切人都有成员感和共事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反映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哪些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有怎样的进步?
【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研究认识的对象、观点、主张等方面归纳普罗塔哥拉、苏格拉底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对现世的态度、人民的权利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注意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主张建立理性王国等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 (1)表现: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
(2)观念:反对神性,提倡人性;追求现世幸福(或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反对君权神授;主张人民管理国家。
进步:文艺复兴强调人性,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或自由、平等、人权、民主)。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0910118】
材料一 ……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天然权利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出,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们有权推翻他。
(1)材料一中的启蒙思想家们说的“漫长的黑夜”指封建制度,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理解“理性的阳光”中的“理性”?
(2)材料二中伏尔泰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其思想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其思想对西方政治理论有何影响?
(4)材料四中卢梭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漫长的黑夜”指的是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等级制度、专制制度和贵族特权等,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的理性的阳光指的是独立思考,科学思维,不盲目,不迷信等。第(2)问概括材料二可以看出,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这种思想冲击了等级思想和贵族特权,对反封建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第(3)问从材料“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可以看出孟德斯鸠主张权力的相互制约。他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原则。第(4)问从材料“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们有权推翻他”可以看出卢梭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
【答案】 (1)具体内涵:教权主义、等级制度、贵族特权、封建剥削制度等。
“理性”指从人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出发,不唯上帝,不唯权威,不唯古书,唯理性是从。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影响:对法国进行反封建专制主义起了推动作用。
(3)对权力平衡与制约的思想(或答三权分立等)。影响: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的作用,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言之有理即可)
(4)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课件14张PPT。巩固层提升层阶段综合测评“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彼特拉克
信仰即可得救
路德派
三权分立阶段综合测评(三)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29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奴隶制民主政治个人主义人人的眼光人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自然道德城邦制度美德认识你自己理性主观能动性不合理 哲学人类社会中等阶级逻辑论证学业分层测评(十六)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2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资本主义萌芽意识形态领域资产阶级意大利歌集人的学问封建贵族人文主义德意志九十五条论纲罗马天主教会先定论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7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神学法国立法权贵族和人民理性依法治国独立宣言领袖哲学通信天主教会君主立宪天赋人权人性封建制度伏尔泰平民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不平等主权在民民主共和制人权宣言康德 理性天赋人权法律允许主体地位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