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学案:(鲁科版)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必修2学案:(鲁科版)第3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1-14 17:4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乙酸
1.了解乙酸的组成、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重点?
基础·初探]
1.乙酸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重要原子团
C2H4O2
CH3COOH
羧基
()
乙酸分子中重要原子团的名称是什么?写重要原子团的结构简式?
【提示】 羧基;—COOH
2.乙酸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熔点
俗称
无色
液体
刺激性
易溶于水
16.6 ℃
冰醋酸
3.乙酸的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
①定义
酸和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②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到香味
化学方程式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1)乙酸属于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
(2)乙酸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  )
(3)乙酸属于四元酸,1 mol CH3COOH能与4 mol NaOH反应。(  )
(4)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以CaCO3为主)。(  )
【答案】 (1)× (2)× (3)× (4)√
合作·探究]
探究背景1]
有A、B、C、D四种物质:CH3COOH、H2O、CH3CH2OH、H2CO3,进行如下实验:
探究问题]
1.A、B、C、D分别为什么物质?
【提示】 A:CH3COOH B:H2O C:CH3CH2OH D:H2CO3。
2.实验步骤 Ⅰ、Ⅱ、Ⅲ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证明羟基氢的活泼性:
步骤 Ⅰ:A、D>B、C,步骤 Ⅱ:A>D,步骤 Ⅲ:B>C。
3.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羟基氢的活泼性:CH3COOH>H2CO3>H2O>C2H5OH。
探究背景2]
在做完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后,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
探究问题]
1.向试管①中加入试剂时,能否先加入浓硫酸,再加入乙醇和乙酸?
【提示】 不能。先加入浓硫酸,再加入乙醇和乙酸,相当于稀释浓硫酸,会使液体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2.加热时要求小火缓慢、均匀加热,为什么?还可以采取什么加热方式?
【提示】 加热时要用小火缓慢、均匀加热,目的是防止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的沸腾。还可以用水浴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
3.若实验完成后,沿器壁向试管②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紫色石蕊溶液,这时紫色石蕊溶液将存在于饱和Na2CO3溶液层和乙酸乙酯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试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提示】 由于乙酸乙酯层中混有乙酸和乙醇,乙酸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Na2CO3溶液显碱性,遇石蕊溶液变蓝,所以石蕊溶液将分为三层,由上而下呈红、紫、蓝色。
核心·突破]
1.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
乙醇

碳酸
乙酸
羟基氢的活泼性
电离程序
不电离
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酸碱性
中性
弱酸性
弱酸性
与Na




与NaOH
×
×


与NaHCO3
×
×
×

(说明:√表示反应,×表示不反应)
【温馨提醒】 羟基、羧基个数与生成气体的定量关系
?1?Na可以和所有的羟基反应,且物质的量的关系为2Na~2—OH~H2。
?2?Na2CO3、NaHCO3和—COOH反应产生CO2,物质的量的关系为Na2CO3~2—COOH~CO2,NaHCO3~—COOH~CO2。
2.酯化反应
(1)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
(2)特点:可逆反应、取代反应。
(3)试剂加入顺序:乙醇→乙酸→浓硫酸。
(4)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5)饱和Na2CO3溶液作用:
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②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
③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温馨提醒】 ?1?收集产物的试管内导气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以防倒吸。
?2?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
题组·冲关]
题组1 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1.下列关于乙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分子式是C2H4O2,有4个氢原子,不是一元酸
B.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C.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D.鉴别乙酸和乙醇的试剂可以是碳酸氢钠溶液
【解析】 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为一元弱酸;乙酸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而乙醇与NaHCO3溶液不反应。
【答案】 A
2.(2016·全国丙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
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
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
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A项,乙烷和浓盐酸不反应。B项,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聚乙烯可作食品包装材料。C项,乙醇与水能以任意比例互溶,而溴乙烷难溶于水。D项,乙酸与甲酸甲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A
3.乙酸分子中部分化学键如图所示:
CH3③CO②O①H
Ⅰ.乙酸能使石蕊溶液变________色,其酸性比碳酸强。
(1)与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氧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断②键发生________反应,与CH3CH2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Ⅰ.红
(1)2CH3COOH+2Na―→2CH3COO-+H2↑+2Na+
(2)CH3COOH+OH-―→CH3COO-+H2O
(3)2CH3COOH+CuO―→2CH3COO-+Cu2++H2O
(4)2CH3COOH+CaCO3―→2CH3COO-+Ca2++H2O+CO2↑
Ⅱ.酯化(或取代)  +CH3CH2OH+H2O
题组2 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
4.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CH3COOH(溶液) ③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解析】 因为羟基氢的活泼性为:>H—OH>C2H5—OH,故产生H2的速率也是这个顺序。
【答案】 D
5.已知酸性:HCl>CH3COOH>H2CO3。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HCl+CH3COONa===NaCl+CH3COOH
B.NaHCO3+CH3COOH===CH3COONa+CO2↑+H2O
C.CaCl2+CO2+H2O===CaCO3↓+2HCl
D.HCl+Na2CO3===NaHCO3+NaCl
【解析】 由强酸制弱酸规律知C项反应不发生。
【答案】 C
6.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 L氢气,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到V2 L二氧化碳,若V1=V2≠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
B.HOOC—COOH
C.HOCH2CH2OH
D.CH3COOH
【解析】 钠既能与羟基反应,又能与羧基反应,且2—OH~H2或2—COOH~H2、—COOH~CO2;由题意知该有机物中既有羧基又有羟基,且羧基和羟基个数相等,故选A。
【答案】 A
7.为了确认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可供选择的试剂有:酸:醋酸、碳酸、硅酸;盐:碳酸钠固体、饱和NaHCO3溶液、硅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1)锥形瓶A内试剂是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所盛试剂是______,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可知三种酸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解析】 根据CH3COOH可与Na2CO3反应生成CO2,可以证明酸性:CH3COOH>H2CO3;因为CH3COOH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CH3COOH对CO2与Na2SiO3溶液的反应造成干扰,所以应除去混在CO2中的CH3COOH蒸气,又因为CO2在饱和的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装置B中盛放试剂为饱和NaHCO3溶液;根据CO2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证明酸性:H2CO3>H2SiO3。
【答案】 (1)碳酸钠 醋酸 (2)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中挥发出来的CH3COOH蒸气 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3)CH3COOH H2CO3 H2SiO3
【规律总结】 “强酸制弱酸”原理:较强酸+弱酸盐→弱酸+较强酸盐。
题组3 酯化反应
8.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B和D的玻璃导管是插入到小试管内液面以下的)正确的是(  )
【解析】 生成的乙酸乙酯不能用NaOH溶液接收,因它在碱性条件下会水解,排除C、D项。出气导管不能插入Na2CO3溶液中,以防倒吸。
【答案】 A
9.若乙酸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16O,乙醇分子中的氧原子都是18O,二者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含有18O的分子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解析】 根据“酸脱羟基醇脱氢”,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含有18O的分子是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
【答案】 B
10.丙酸(CH3CH2COOH)与1-丙醇(CH3CH2CHOH)形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16 B.118
C.136 D.138
【解析】 由酯化反应原理知:CH3CH2COOH+CH3CH2CHOHCH3CH2CO18OCH2CH2CH3+H2O,可知CH3CH2CO18OCH2CH2C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8。
【答案】 B
【规律总结】 (1)酯化反应的特点:
(2)乙酸乙酯的吸收一定注意防止倒吸,且吸收液不能用NaOH代替Na2CO3,因为NaOH溶液碱性很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
分层测评(十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而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解析】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A正确;乙醇、乙酸在常温下都是液体,而C2H6和C2H4在常温下为气体,因此B也正确;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醛,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燃烧氧化生成CO2和H2O,因此C错误;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D正确。
【答案】 C
2.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
A.乙酸和水能以任意比例混溶
B.1 mol·L-1的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乙酸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D.在稀乙酸水溶液中含有未电离的乙酸分子
【解析】 弱酸的实质是不能完全电离,乙酸溶液中含有未电离的乙酸分子,即可证明乙酸是弱酸。
【答案】 D
3.(2016·德州高一检测)既能跟钠、氢氧化钠反应,又能和碳酸钠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是(  )
A.苯         B.乙醇
C.乙酸 D.盐酸
【解析】 苯与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不反应,选项A排除;乙醇只与钠反应,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均不反应,选项B排除;乙酸与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反应,是该题的合理选项;盐酸尽管与三种物质均反应,但盐酸为无机化合物,选项D排除。
【答案】 C
4.将1 mol乙醇(其中的氧为18O)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与1 mol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18O
C.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解析】 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H2O,所以生成的水中不可能有18O;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根据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1 mol乙醇理论上可生成1 mol乙酸乙酯,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实际上不可能得到90 g乙酸乙酯。
【答案】 C
5.以下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乙酸和乙醇杂质的最好试剂是(  )
A.饱和碳酸钠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苯 D.水
【解析】 饱和碳酸钠溶液能溶解乙醇,吸收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答案】 A
6.若将,可使用的试剂是(  )
A.Na B.NaOH
C.Na2CO3 D.NaHCO3
【解析】 —COOH和—OH均与Na发生置换反应,可实现转化;—OH与NaOH、Na2CO3、NaHCO3均不反应。
【答案】 A
7.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 mol H2
D.HOOC—CH2—CH(OH)—COOH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A项,苹果酸中含—OH和—COOH两种均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B项,1 mol苹果酸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C项,1 mol苹果酸与足量Na反应生成1.5 mol H2;D项,二者为同一物质。
【答案】 A
8.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气、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酸化的KMnO4溶液、⑤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上述物质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组合是(  )
A.仅②④⑤ B.仅①③④
C.仅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巴豆酸分子中含有和—COOH,兼有乙烯和乙酸的性质。
【答案】 D
9.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所示,该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
C.能发生酯化反应
D.能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 因为具有碳碳双键,所以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具有羟基、羧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但是消去反应的前提是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面要有氢,该物质不符合。
【答案】 A
10.烃A的产量能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F的碳原子数为D的两倍,以A、D为原料合成F和高分子化合物E,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1)A的结构式为________;B中决定性质的重要原子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
(2)实验室怎样区分B和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是乙烯的产量,根据框图,B为乙醇,C为乙醛,E为聚乙烯,F为某酸乙酯。 因为F中碳原子数为D的两倍,所以D为乙酸。
【答案】 (1)  羟基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氧化反应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分别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滴加少量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所取待测液为乙酸,另一种为乙醇(或其他合理方法)
11.酸牛奶中含有乳酸,其结构简式为,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乳酸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酸跟少量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乳酸在浓H2SO4存在下,两分子相互反应,生成链状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乳酸有—OH和—COOH两种官能团,—OH只能与钠反应,而—COOH与Na、NaHCO3均反应,并且—OH和—COOH能发生酯化反应,当两分子乳酸发生酯化反应只生成一分子水时,其结构为链状。
【答案】 (1) +2Na―→+H2↑
(2) +NaHCO3―→+CO2↑+H2O
(3)
12.A、B两种液态有机物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物质A能溶于水,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分子中有8个原子,其中氧原子与碳原子数相等,且A与Na2CO3溶液混合时冒气泡。B分子中有9个原子,分子内所有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6,且B只能和钠反应放出氢气,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2)写出A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是能溶于水且能与Na2CO3反应、分子组成中有C、H、O的有机物,可能是羧酸,分子中的氧原子及碳原子数只能都为2(根据碳原子数与氧原子数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为60),可推知A为CH3COOH。B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核电荷数之和为26,因为C、H、O三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分别是6、1、8,B分子中有9个原子,只能跟钠反应放出氢气,所以B分子中只能有1个氧原子,分子中碳原子数必小于3。经分析,只有C2H6O符合题意。
【答案】 (1)CH3COOH CH3CH2OH
(2)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能力提升]
13.(2015·全国卷Ⅱ)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 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属于羧酸,其官能团为—COOH,将该有机物看作C4H9—COOH,而丁基(C4H9—)有4种不同的结构,分别为CH3CH2CH2CH2—、(CH3)2CHCH2—、(CH3)3C—、,从而推知该有机物有4种不同的分子结构。
【答案】 B
14.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且原理相同
【解析】 A项,分子中含有羧基、碳碳双键、羟基、醚键共4种官能团,错误;B项,分枝酸分子中含有的羧基、羟基可分别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正确;C项,只有羧基可与NaOH反应,故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错误;D项,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是因为碳碳双键与Br2发生了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错误。
【答案】 B
15.有机物M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M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M与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M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M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
【解析】 M与Na完全反应时每摩—COOH、—OH各消耗1 mol Na,A项正确;1 mol—COOH只与1 mol NaHCO3反应,B项正确;每1 mol—COOH消耗1 mol OH-,—OH不与OH-反应,C项错误;M中既含—COOH,又含有—OH,所以既能与乙酸反应,又能与乙醇反应,D项正确。
【答案】 C
16.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灯等在图中均已略去)。请填空:
(1)试管a中需要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 mL,正确的加入顺序及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a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烧杯中加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的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______,试剂b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①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②是______,分离方法③是________。
【解析】 (1)先加入2 mL乙醇和2 mL冰醋酸混合物,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慢慢地加入2 mL浓硫酸。(2)为了防止发生暴沸应在加热前向试管中加入几片沸石(或碎瓷片)。(3)加热试管可提高反应效率,同时可将乙酸乙酯及时蒸出,有利于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4)用Na2CO3溶液吸收产物时注意防止倒吸。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而随乙酸乙酯蒸出的乙酸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蒸出的乙醇能溶于溶液中,因此便于分离出乙酸乙酯。(5)粗产品中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三种物质,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萃取,分液可把混合物分离成两种半成品,其中一份是乙酸乙酯(即A),另一份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水溶液(即B)。蒸馏B可得到乙醇(即E),留下残液是乙酸钠溶液(即C)。再在C中加稀硫酸,经蒸馏可得到乙酸。
【答案】 (1)先加入2 mL乙醇和2 mL冰醋酸混合物,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慢慢地加入2 mL浓硫酸
(2)在试管中加入几片沸石(或碎瓷片)
(3)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提高乙酸乙酯产率
CH3COOH+CH3CH2OH+H2O
(4)冷凝和防止倒吸 吸收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5)饱和Na2CO3溶液 稀硫酸 萃取分液 蒸馏 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