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列表:
重点
名称
重要指数
重点1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
★★★
重点2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
重点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及进程
★★★★
重点详解:
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
【要点解读】
1.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影响
区位
表 现
位置
位置优越: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经度跨度较大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光热、降水较为充足
地形
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
黑土、黑钙土广布,且肥力较高
水源
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工业
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提供必要物质条件
人口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有利于商品化
交通、科技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科技实力强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
农业活动
商品粮生产
畜牧业生产
林业生产
地形区
平原地区
西部高原区
山地、丘陵地区
自然条件
①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雨热同期
①宜牧面积广;②降水较多,草类茂盛;③牲畜质优
①宜林面积广;②森林资源丰富
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热量不足改良品种和技术
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
采育失调、以伐为主营林
【考向1】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条件分析
【例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名师点睛】区域农业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1.结合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农业开发的条件,评价区位条件的优劣;
2.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同一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也可能会存在差异,适合发展多种农业;要根据区域的优势,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3.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措施。
重点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要点解读】
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
(1)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
(2)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3)黑土肥力很高;
(4)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
(5)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2.建设商品粮基地的好处
(1)建设商品粮基地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多种地域性条件,为粮食生产选择最适宜的自然环境;
(2)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粮食储备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平衡粮食余缺有很大的作用;
(3)合理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可减少粮食运输费用。
【考向1】商品粮基地建设
【例题】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②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水土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③水资源呈东多西少的特点
④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1)D (2)B
重点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及进程
【要点解读】
1.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区位和进程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问题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全国对外开放范围不断扩大);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高)
优势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产消费品加工工业等
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2.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考向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例题】读下面材料,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1)根据材料1,描述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特征。
(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简述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构建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模式。
【答案】(1)该地区工业化的推进经过了两个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慢;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快。
(2)城镇数量增加,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3)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考向2】区域城市化差异比较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甲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乙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图甲
图乙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________。(3分)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3分)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解析】 第(1)题,由表可知,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大,而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远高于面积比重,说明两地人口密度大;两地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城市化水平高;GDP占全国比重约为1/5,说明经济水平高。第(2)题,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上海在产业分工协作中应发挥其服务功能,因此应大力发展服务业。第(3)题,由图乙可知苏州经济综合发展指数高于嘉兴,说明苏州发展速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嘉兴。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苏州的交通通达度要优于嘉兴,因此苏州与周边城市联系更加便捷。从发展历史上看苏州要早于嘉兴,政策扶持力度上也有所不同。第(4)题,长三角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发达地带交汇处,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数量已接近北美、西欧、日本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最迅速、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的长三角,构建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应注意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协作型的、完整体系的有机城市群整体,提高整个城市群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知名度。
【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难点列表:
难点
名称
难度指数
难点1
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
难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难点详解:
难点1: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要点解读】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问 题
对 策
黑土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东北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东北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
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考向1】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例题】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
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答案】 (1)AC (2)CD
【考向2】三江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例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B (2)B
【考向3】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例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
【答案】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名师点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具体步骤如下: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2.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
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一般包括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区、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
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难点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要点解读】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的问题
问题
原因或表现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②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③外商投资区位选择转向扩大市场规模,迁往其他地区;④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城市建
设相对落后
①城市人口、数量迅增,城市规模急胀;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缺少分工合作,竞争力下降;③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问题,“城中村”现象比较普遍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②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③噪声扰民;④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⑤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的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产业结
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①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各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②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使得工业化、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加强规划与管理
①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②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查处私招滥雇,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②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现象较普遍
【考向1】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例题】读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85年至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要说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
(4)简述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1)读图结合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回答。(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可从工业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工业发展带动服务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两个方面来说明。(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应从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市场腹地三个方面分析。(4)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发展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发展交通,建立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大经济腹地。
【答案】(1)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2)工业化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加工制造业转移;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3)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
(4)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发展交通,建立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大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腹地。
【考向2】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与措施
【例题】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4分)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2010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均明显上升。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任答三点即可)
【趁热打铁】
一、选择题(12小题,共48分)
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90天
B.115天
C.130天
D.140天
2.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5.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登上1
000亿千克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千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快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是( )
A.冬小麦和高粱
B.春小麦和玉米
C.油菜籽和甜菜
D.水稻和花生
7.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8.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图1、图2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
A.南高北低
B.南北最低,东西最高,中间次之
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0.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 )
A.能源和矿产
B.市场和腹地
C.人口和技术
D.城市和交通
12.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
A.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大对原料导向型企业的投资
D.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二、综合题(3小题,共52分)
13.读我国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P处气温比同纬度的两侧地区高的原因(4分)
(2)简述P城气候特点。(8分)
(3)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方面分析P城气候的成因。(6分)
(4)试分析气候对该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6分)
14.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8°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千克/公顷)
7
500
6
750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从自然条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城市填图中代码,省市填简称)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________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地跨______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_______,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