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4群落的演替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开鲁县蒙古族中学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案:4.4群落的演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1-15 22: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群落的演替
授课记录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目标)
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能力目标
调查身边的群落的演替情况,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的政策
高考链接(高考考点)
群落演替的类型
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PPT讲授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回顾群落水平研究的几个问题,引出群落的演替的学习。案例引入:展示教材中的“问题探讨”的案例,分析案例:1、火山为爆发前,该地区的所有生物是不是群落?2、开始长出小草、蜘蛛是否一个群落?3、最后形成的小树林是不是原来的那个群落?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后讲解演替的概念。设疑:生物是如何在裸露的岩石上一步步定居的?展示教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逐步层层分析:
回顾群落的结构分析讨论案例学习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分析讨论问题。
回顾前一节的内容,温故知新。
结合案例,引出群落演替的概念。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层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思考讨论:1、为什么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2、苔藓出现后,和地衣的种间关系是什么?他们竞争的是什么?哪个有优势?3、有机物增加,为什么微生物也增加?4、出现草本后,草本、苔藓、地衣哪个竞争阳光有优势?5、从地衣阶段到苔藓阶段到草本植物阶段,演替过程中土壤怎么变化?生物的种类数量怎么变化?植物变化有什么特点?6、灌木阶段群落已经相对比较稳定,还有没有比灌木更有竞争力的植物类群?7、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小结:光裸岩石上发生的演替过程。阅读思考:讲解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提问:1、
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和不同点。2、 分析为什么两者的演替起点不同?3火山爆发后,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还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吗?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师生共同归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区别。学生观看图片等相关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师生归纳:(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讲解有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资料。
学生回顾光裸岩石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学习在废弃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思考讨论问题。归纳演替的两种类型。讨论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观看图片,分析归纳。学习事例,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练习巩固知识。
锻炼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学生归纳比较的能力的锻炼。讨论分析,合作学习。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和效果预测
高考链接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A
有规律
B
可预测
C
有一定的方向
D
永远进行,无终止
板书设计
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的概念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退耕还林还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自我感觉讲解比较清晰,有条理,时间把握比较好,气氛较活跃,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存在问题:由于内容简单,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讲解群落演替实例时,大面积的文字说明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