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
【知识目标】
一、培养诵读文言文的技巧与习惯,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二、能借助工具书与上下文读懂词句,重点掌握词语:
险衅、
夙、
闵、祚薄、
见背、
逮、清化、不许、无以、辛苦、听、孤苦零丁、茕茕孑立、气息奄奄、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朝不虑夕
【能力目标】
一、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情感目标】
一、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重点难点】
一、借助工具书与上下文读懂词句,重点掌握积累文言词汇,诵读全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是学习重点。
二、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常识
1、李密
李密白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以“孝”闻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继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晋武帝秦始三年(公元二六七年),征召李密入京任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章,陈述祖母抚育之恩德,说明白己必须终养以尽孝道,所以暂时拒绝晋武帝的征召。
2、《陈情表》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种,—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陈情表》选自昭明文选。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作者在信中不仅婉拒征召,并感谢武帝的赏识,以及说明对祖母的孝心,是本文最感人的地方。观其全文,至性至情,自然流露,与诸葛亮《出师表》、韩愈《祭十二郎文》并称抒情文之杰作。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整体感知
速读文本,把握以下内容:
1、李密曾几次被举荐或征召为官?
2、李密拒绝赴任的理由是什么?
3、李密真正拒绝任职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能逃避“违抗君命”的惩罚?
三、基本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1、正音释义
臣以险衅(xìn)
夙(sù)遭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
茕(qióng)茕孑(jie)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贱
非臣陨(yǔn)自
责臣逋(bū)慢
犹蒙矜(jīn)育
过蒙拔擢(zhuó)
宠命优渥(wò)
终鲜(xiǎn)兄弟
外无期(jī)功强近之亲
2、古今异义
未曾废离(停)
形影相吊(慰问)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年),
寻蒙国恩(不久) 则告诉不许(申述) 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3、通假字
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垫子,草席)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零丁孤苦(伶仃)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且臣少仕伪朝(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2)名词作状语
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躬亲抚养(亲自)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患凶丧之事)
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
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
(4)使动用法 ;
无以终余年(使……结束) 保卒余年(使……结束)
5、一词多义
臣以险衅(因为)以猥以微贱(凭着) 臣具以表闻(用)
慈父见背(代“我”) 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看见)
躬亲扶养(亲自)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亲人)
门衰祚薄(浅) 日薄西山(迫近)
6、课文字词的延伸拓展
逋(bū)慢 峬(bū)峭、捕(bǔ)获、果脯(fǔ)
蓐(rù)
坐蓐、草蓐 繁文缛(rù)节、褥(rù)子、溽(rù)暑
陨(yǔn)
陨石、陨落、陨灭 殒(yǔn)身不恤、功勋(xūn)
祚(zuò) 帝祚、践祚 惭怍(zuò)、柞(zuò)树
衅(xìn) 挑衅、寻衅 绊(bàn)倒、拌(bàn)嘴
擢(zhuó)
拔擢、擢发难数
濯(zhuó)足、戳(chuō)穿
猥(wěi) 猥琐、猥陋 偎(wēi)依
四、诵读全文,巩固词句,增强语感,理解全文。
五、迁移与练习
1、熟读文本,准备背诵。
2、给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内容。
第二课时
一、品读领悟,分段诵读,概括内容
【板书】
1、第一段:自述身世——相依为命——难以废离
2、第二段:蒙受国恩——未能上报——忠孝两难。
3、第三段:剖明心迹——非有希冀——为尽孝道
4、第四段:表明忠诚——愿乞终养——生死相报
二、分段复述,理解词句
三、拓展思维,思考讨论
1、李密不委婉陈情的后果将任何
2、本文陈情、说理巧妙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内容层次可以倒换吗?
3、本文的语言艺术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第三课时
一、赏析品味,交流成果
1、讨论李密为什么要委婉陈情
李密在西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被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会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而这是一种违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为。
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谨慎书写表文。
A、以孝立论。
李密辞诏的目的就在于为祖母养老送终,他寻找出响当当的政治依据——晋武帝提出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在结构全篇时,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
B、以忠动情。
为了打消晋武帝的猜忌,他申明自己不奉诏决非忠于前朝,而是实属无奈,为尽孝难以远行。
反复强调“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特蒙“国恩”,“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等,以表明对圣上感情。
表达“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愿望和报答皇恩的诚心。
2、本文陈情、说理的特点及力量
本文出于情,立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陈述悲惨遭遇,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
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
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
表明心迹。排除不愿出仕的疑虑。最后提出尽忠的愿望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3、语言艺术
《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
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臣子诚惶诚恐的怖惧……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
直陈其事,白描形象,以情动人。
排比对偶,渲染铺叙,感情浓烈。
流传后世众多的惯用语
“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二、诵读涵咏,巩固理解
1、诵读全文
2、掌握重点语词与成语
三、练习与迁移
以“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