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为什么
停止开发“北大荒”人教版地理3(必修)问题研究资料1.三江平原
的自然特点
三江(黑龙
江、松花江和乌
苏里江)冲积而
形成的低平原,
中国面积最大的
沼泽区。
中温带。
地势平坦,
积水不深,排灌
便利,宜于开垦,
沼泽土富含有机
质,经治理改良
后适宜发展农业。 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①蒸发微弱;
②排水不畅;
③夏雨集中;
④不易下渗。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资料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958年百万青年开赴北大荒丰收的北大仓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分布地区: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
克兰等国(家庭经营)
我国东北、西北(国营)
主要作物:小麦、玉米等
主要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
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三江平原: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1.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沼泽地)需要重点改造的是水分条件。
沼泽地水分过多。
2.三江平原作为
商品粮基地有哪
些优势?
①商品率高;
②大规模机
械化。资料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
湿地: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
自然湿地:沼泽、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涂
和盐沼
人工湿地:稻田、水库和池塘
“地球之肾”——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
益
蓄水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
蓄洪防洪
促淤造陆
降解污染等1.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地球之肾: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
2.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在供给了大量粮食的背后,却付出了生态代价。该区域随着自然湿地面积的逐渐减小,近年来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如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加重、旱灾次数增多等等。
3.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要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保护湿地。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许多地方把围湖造田、填海造地当作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围垦,昔日“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已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约43万公顷,减少至目前的约24万公顷,水面缩小40%,蓄水量减少34%,“中国第一大湖泊”的桂冠无奈地让给了鄱阳湖。据统计,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由于围垦湖泊而失去调蓄容积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我国现今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专题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一、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背景区域地理位置
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综合构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材料一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曾经与尼日尔河、尼罗河相通,其湖名就是“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湖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与枯水期面积相差一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湖泊平均面积在几十年中减少了90%以上。 材料二: 在乍得湖的东北,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博得累盆地,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根据材料及左图,判断乍得湖位于_____半球; ________(大洲); ____纬度,________(温度带);流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流域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判断河流的流向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乍得湖是内陆湖。北非洲热带热带草原气候南高北低(东高西低)自南向北(注入乍得湖)低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总体来说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自然因素(潜在因素),二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分析
区域自身生态的脆弱性,往往是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诱因。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要结合区域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要素进行整体分析。人为因素分析
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起到了加剧加速,甚至决定性作用。专题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二、区域环境问题的成因案例回顾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 结合区域的位置、气候等要素分析 人口数量增长;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雨林生态自身的脆弱性在哪里?(自然因素或潜在因素)为什么?9 读山东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
参考答案:①农业用地增加(开辟为水稻田、台田鱼塘);②修建人工水渠及水库;③建设用地占用××材料一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曾经与尼日尔河、尼罗河相通,其湖名就是“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湖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与枯水期面积相差一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湖泊平均面积在几十年中减少了90%以上。 材料二: 在乍得湖的东北,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博得累盆地,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 2. 简述近几十年乍得湖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12分)参考答案:自然原因:湖水外渗;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区域气候变干。人为原因:大量引水灌溉(截留河水);过度放牧、过度垦荒、砍伐森林导致荒漠化(任答4点,共12分)森林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侵蚀作用增强→土壤侵蚀加重→水土流失→带到下游的泥沙增多→泥沙在下游的湖泊沉积,使湖泊面积减小→湿地萎缩专题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三、区域环境问题的危害环境问题及危害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着重分析环境问题如何影响各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物等);
在分析时要注意各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如何“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专题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四、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保护措施治理保护措施应根据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例如:
环境问题的源头往往在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因此解决的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以及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例如“鼓励保护性开发”热带雨林。材料一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曾经与尼日尔河、尼罗河相通,其湖名就是“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湖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与枯水期面积相差一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湖泊平均面积在几十年中减少了90%以上。 材料二: 在乍得湖的东北,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博得累盆地,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 2. 简述乍得湖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10分)参考答案:控制人口增长;调整农业结构;恢复植被;开凿人工河道引水入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节水措施等 2. 简述近几十年乍得湖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12分)
参考答案:自然原因:湖水外渗;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区域气候变干。人为原因:大量引水灌溉(截留河水);过度放牧、过度垦荒、砍伐森林导致荒漠化(任答4点,共12分)
迁移:水蚀荒漠化(中国典型地区)
水土流失:
石质荒漠化:
红色荒漠化:
黑土退化: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南岭地区
东北地区共同形成原因:
自然:受当地的降水、地形、土壤、河流、植被等因素共同影响。
人为:人类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