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浓硫酸与水
B.生石灰与水
C.熟石灰与水
D.氯化钠与水
解析:浓硫酸溶于水虽然放热,但浓硫酸是液体,又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适宜给食品加热;而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溶于水,前者放出的热量比后者多,氯化钠溶于水能量变化不明显。
答案:B
2.人造卫星常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它在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 )
A.负极,被氧化
B.正极,被还原
C.负极,被还原
D.正极,被氧化
解析:原电池就是把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使电子经外电路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答案:B
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铁与盐酸反应
B.C与CO2共热
C.碳酸钙的分解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解析:Fe+2HCl===FeCl2+H2↑,放热反应;C+CO22CO,吸热反应;CaCO3CaO+CO2↑,吸热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吸热反应。
答案:A
4.假设某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观察分析,符合图中变化的化学反应为( )
反应前 反应后
A.A2+3B22AB3
B.2AB2+B22AB3
C.2A2B+5B2===4AB3
D.2AB2+B2===2AB3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用AB2、B2表示,生成物用AB3表示,反应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说明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为可逆反应,结合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AB2+B22AB3。
答案:B
5.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N2(g)+3H2(g)2NH3(g),若氮气浓度由0.1
mol·L-1降到0.06
mol·L-1需2
s,那么由0.06
mol·L-1降到0.024
mol·L-1需要的反应时间为( )
A.等于1.8
s
B.等于1.2
s
C.大于1.8
s
D.小于1.8
s
解析:氮气浓度降低0.1
mol·L-1-0.06
mol·L-1=0.04
mol·L-1需要2
s,若化学反应速率相等,则浓度降低0.06
mol·L-1-0.024
mol·L-1=0.036
mol·L-1需要时间为0.036
mol·L-1×2
s÷0.04
mol·L-1=1.8
s,但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不断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所用时间增长。
答案:C
6.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
①铝合金是负极 ②海水是电解质溶液 ③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活泼的一极为负极,即为铝合金,①对。电极在海水中,故海水为电解质溶液,②对。铝合金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③错。
答案:A
7.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表示v(正)=v(逆),正确。②不能表示v(正)=v(逆),不正确。③只要发生反应,v(NO2)∶v(NO)∶v(O2)=2∶2∶1恒成立,错误。④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各物质浓度不变,正确。
答案:A
8.“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右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观察到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属于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钠与氯气反应的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解析:烟、云雾属于胶体,A项正确。2NaOH+Cl2===NaCl+NaClO+H2O,可吸收Cl2,反应2Na+Cl2===2NaCl是放热反应,D项正确。
答案:C
9.对于反应4NH3+5O24NO+6H2O,下列为4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
A.v(NH3)=0.2
mol·L-1·s-1
B.v(O2)=14
mol·L-1·min-1
C.v(H2O)=0.25
mol·L-1·s-1
D.v(NO)=9
mol·L-1·min-1
解析:首先,统一单位,A项v(NH3)=0.2
mol·L-1·s-1=12
mol·L-1·min-1,C项v(H2O)=0.25
mol·L-1·s-1=15
mol·L-1·min-1;其次,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则该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大,A、B、C、D四个选项中该比值分别是12÷4=3,14÷5=2.8,15÷6=2.5,9÷4=2.25,故选A。
答案:A
10.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
C.A与C的能量差为E4
D.AB反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解析:根据反应能量曲线图可知,能量大小为B>A>C,故两步反应分别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其中A、C的能量差为ΔH,C的能量最低,C最稳定,A、C错误,B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D错误。
答案:B
11.(2015·福建卷)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0.600
0.500
0.400
0.300
318.2
3.60
3.00
2.40
1.80
328.2
9.00
7.50
a
4.50
b
2.16
1.80
1.44
1.08
A.a=6.00
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可能不变
C.b<318.2
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
解析:分析328.2
K的瞬时速率与浓度的关系成正比,则0.600/0.400=9.00/a,a=6.00,A项正确;从题给数据看,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当增大浓度同时降低温度时,瞬时反应速率可能会不变,B项正确;浓度不变时,b
K下反应速率低于318.2
K下的反应速率,故b<318.2,C项正确;题给数据是瞬时速率而不是平均速率,故不能作为判断所用时间的依据,D项错误。
答案:D
12.把下列4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盛有10
mL
2
mol·L-1的盐酸的烧杯中,并均加水稀释至50
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20
mL,2
mol·L-1
B.20
mL,3
mol·L-1
C.10
mL,5
mol·L-1
D.10
mL,3
mol·L-1
解析:据条件可知,加入的X溶液中X的物质的量越多,当“稀释至50
mL”时其物质的量浓度就越大,故选B。
答案:B
13.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甲:500
℃,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乙:500
℃,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丙:450
℃,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500
℃,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
解析:温度高,浓度大,且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最快,乙最快,其次是甲,最慢的是丙。
答案:C
14.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根据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贮存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解析: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因此a电极上发生反应2H2-4e-===4H+,a电极是负极;b电极上发生反应O2+2H2O+4e-===4OH-,b电极是正极,以上电极反应式,适用电解质溶液为Na2SO4溶液等;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较高,且产物是H2O,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氢氧燃料电池通入H2、O2就能工作,无需将H2、O2贮存在电池内部。
答案:B
15.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此种电池的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产物污染也少。下列有关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用KOH溶液时,其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e-+4OH-===4H2O
B.碱性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燃料电池负极燃料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D.除纯氧外,空气中的氧气也可以作氧化剂
解析: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用KOH溶液时,在负极H2失电子生成H+能与OH-继续反应,故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e-+4OH-===4H2O,A正确;碱性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B正确;燃料电池负极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燃料电池的正极是氧气得电子,可以是纯氧,也可以是空气中的氧气,D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12分)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
H2(g)+I2(g)===2HI(g)。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H2,反应速率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下同)。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N2(g)(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________。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N2(g)(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________。
(4)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反应速率________。
解析:(1)在容器容积不变时,充入1
mol
H2即c(H2)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N2(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各成分浓度未变,则反应速率不变;(3)保持容器压强不变,充入N2,体积增大,各成分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慢;(4)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保持充入H2(g)、I2(g)各1
mol,体积增大,压强未变,浓度也不变,则速率不变。
答案:(1)加快 (2)不变 (3)减慢 (4)不变
17.(10分)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利用电池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下列电池中,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锂离子电池
B.锌锰电池
C.镍镉电池
D.氢氧燃料电池
(3)已知甲醇燃料电池每生成1
mol的液态水放出286
kJ的热量,又知该电池每发1
kW·h电能生成360
g水,则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1
kW·h=3.6×106
J)。
解析:(1)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2)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的产物是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氢氧燃料电池又称为绿色电池。(3)生成360
g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86
kJ·mol-1=5
720
kJ,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100%≈62.9%。
答案:(1)化学 电 (2)D (3)62.9%
18.(12分)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则
(1)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2
s时物质B的转化率为________。
(4)2
s时物质A的浓度为________。
解析:据题意可知,初始时c(A)=2
mol·L-1,c(B)=1
mol·L-1,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则有(括号内为已知量):
故v(A)=v(C)=0.6
mol·L-1÷2
s=0.3
mol·L-1·s-1,v(B)=0.15
mol·L-1·s-1,2
s时物质B的转化率为0.3
mol·L-1÷1
mol·L-1×100%=30%,2
s时物质A的浓度为2
mol·L-1-0.6
mol·L-1=1.4
mol·L-1。
答案:(1)0.3
mol·L-1·s-1 (2)0.15
mol·L-1·s-1 (3)30% (4)1.4
mol·L-1
19.(1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l2并以Cl2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实验:
(1)A为氯气发生装置,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弹簧夹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Cl2通过C瓶后进入D,D装置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HCl(气),请写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处石蕊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E处溶液改为石灰水,则E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有白色沉淀生成
B.无白色沉淀生成
C.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沉淀消失
解析:A装置是利用固+液气来制备Cl2化学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在B装置中除HCl气体,进入D的气体为湿润的Cl2。在D中发生2Cl2+2H2O+C4HCl+CO2,HCl、CO2和过量的Cl2通入E中,石蕊先变红后退色。若改为石灰水,CO2在酸性条件下,不与其反应。
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2Cl2+C+2H2O4HCl+CO2 (3)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4)B
20.(9分)某实验小组以H2O2的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的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设计实验。
实验编号
反应物
催化剂
①
10
mL
2%
H2O2溶液
无
②
10
mL
5%
H2O2溶液
无
③
10
mL
5%
H2O2溶液
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
④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
⑤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由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分析上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①、②中均没有使用催化剂,只是改变了H2O2的浓度,故实验①、②的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实验过程中现象不明显,可采用升温或使用同种催化剂的方法加快反应速率来达到实验目的。(2)实验③、④、⑤中H2O2的浓度相同,并加入相同量的同种催化剂,而改变的条件是④中酸性增强,⑤中碱性增强。通过比较H2O2未完全分解前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⑤>③>④)可得出如下结论:溶液的碱性增强,能加快H2O2的分解,而溶液的酸性增强,能减慢H2O2的分解。
答案:(1)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 (2)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的分解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的分解速率第三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由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可知,甲为甲烷,乙为乙烯,丙为苯,丁为乙醇,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取代)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不能用稀硫酸,故D项错误。
答案:D
2.(2015·福建卷)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C.丁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解析: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的,聚氯乙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A项错误;淀粉经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乙醇经氧化最终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B项正确;丁烷只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结构,C项错误;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D项错误。
答案:B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和甲烷都易发生取代反应
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C.油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D.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解析: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不易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
答案:A
4.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解析:纤维素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A正确;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正确;乙醇分子式为C2H6O,乙醛分子式为C2H4O,两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取代反应,D正确。
答案:C
5.在①丙烯(CH3—CH=CH2)、②氯乙烯、③苯、④乙醇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丙烯和乙醇分子中都含有—CH3,—CH3中的碳氢原子不都在同一平面上(呈四面体结构),所以含有—CH3的有机物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氯乙烯和苯均为平面形结构。
答案: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酯化反应、硝化反应以及酯的水解均属于取代反应
B.乙醇生成溴乙烷和乙烯生成溴乙烷的反应类型相同
C.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D.蛋白质、淀粉、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解析:B中,乙醇生成溴乙烷为取代反应,乙烯生成溴乙烷为加成反应。C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与乙酸乙酯反应,所以不能用其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可用碳酸钠溶液。D中,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7.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推断有机物一氯代物的种数需要找中心对称线,四联苯是具有两条对称轴的物质,即,在其中的一部分上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包括对称轴上的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氯代物,四联苯有5种不同的氢原子,故有5种一氯代物。
答案:C
8.下列各组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但既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又不属于同系物的是( )
①聚乙烯和乙烯 ②乙酸和葡萄糖 ③淀粉和纤维素 ④蔗糖和麦芽糖 ⑤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①②③⑤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概念。最简式相同的有①②③④四组,其中④蔗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式相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答案:B
9.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产物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物质的量是( )
A.3
mol
B.4
mol
C.5
mol
D.6
mol
解析:1
mol
CH2=C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1
mol
CH2ClCH2Cl,而1
mol
CH2ClCH2Cl与4
mol
Cl2反应生成1
mol
CCl3CCl3和4
mol
HCl,则两个反应共消耗5
mol
Cl2。
答案:C
10.(2015·课标全国Ⅱ卷)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属于羧酸,其官能团为—COOH,将该有机物看作C4H9—COOH,而丁基(C4H9—)有4种不同的结构,分别为CH3CH2CH2CH2—、(CH3)2CHCH2—、(CH3)3C—、,从而推知该有机物有4种不同的分子结构。
答案:B
11.将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15
g通入盛有足量溴水的容器中,溴水的质量增加了7
g,则混合气体中CH4和C2H4的体积比为( )
A.1∶2
B.2∶1
C.3∶2
D.2∶3
解析:CH4不与溴水反应,与溴水反应的是C2H4,因此溴水增加的7
g即为混合气体中C2H4的质量。混合气体中:n(C2H4)==0.25
mol,n(CH4)==0.5
mol,V(CH4)∶V(C2H4)=n(CH4)∶n(C2H4)=2∶1。
答案:B
12.(2015·山东卷)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解析:A.分子中含有4种官能团:羧基、羟基、碳碳双键、醚键。B.与乙醇、乙酸均发生酯化(取代)反应。C.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因为分子中只有2个羧基。D.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氧化反应。
答案:B
13.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香叶醇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错误。碳碳双键和—CH2OH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溶液的紫红色褪去,C错误。香叶醇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卤素单质、乙酸等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
答案:A
1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9个碳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B.该物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1
mol该有机物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该物质将溴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解析:该有机物分子可看作是苯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分别被—CH3和—CH===CH2代替得到的物质,其分子式为C9H10。分子中含有—CH===CH2,具有类似乙烯的性质,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分子中苯环和都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
mol该物质可与4
mol
H2加成。与Br2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因此该物质使溴水褪色不是发生萃取,而是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①
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确定苯中混有乙烯
②
向水解后的蔗糖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确定蔗糖是否水解
③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确定酒精中混有乙酸
④
加淀粉
确定食盐中含有碘酸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①正确。蔗糖水解产物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中进行,蔗糖水解是在稀硫酸条件下发生的,检验是否发生水解必须先加烧碱溶液中和硫酸,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确定蔗糖是否发生水解,②错误。乙酸能与NaHCO3反应放出CO2,③正确。IO与淀粉不反应,④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10分)(1)为了检验和除去下表中的各种杂质(括号里的为杂质),请从①中选出适当的检验试剂,从②中选出适当的除杂试剂,将所选的答案用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物质
检验试剂
除杂试剂
(Ⅰ)甲烷(乙烯)
(Ⅱ)酒精(水)
①检验试剂:
A.无水硫酸铜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水
D.氢氧化钠溶液
②除杂试剂:
a.无水硫酸铜
b.乙酸
c.新制的生石灰
d.溴水
除杂时,乙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在左试管中先加入2
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3
mL浓硫酸,再加入2
mL乙酸,充分摇匀。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左试管小火加热3~5
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右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试回答:
在右试管中通常加入________溶液,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________,是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分离右试管中所得乙酸乙酯的操作为(只填名称)________。反应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检验甲烷中存在乙烯,选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乙烯,可选用溴水,因乙烯与单质溴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Br2―→。检验酒精中含有水,选用无水硫酸铜;除去水,可选用新制生石灰,因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然后蒸馏出酒精达到分离目的。(2)在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利用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溶解度小,可以采用分液法分离。反应中浓硫酸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答案:(1)B d A c CH2=CH2+Br2―→
(2)饱和Na2CO3 小 分液 催化剂、吸水剂
17.(11分)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工业制乙烯的原理和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烃类都不与碱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工业制乙烯的实验原理是烷烃(液态)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不饱和烃。例如,石油分馏产物之一的十六烷烃发生反应:
C16H34
C8H18+甲,甲4乙,则甲的分子式为________,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B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可能是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查阅资料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___(填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为了探究溴与乙烯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可以测定装置B中溶液在反应前后的酸碱性,简述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字母,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气体通入水中
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为C8H16,乙为C2H4。(2)溴水中溴与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溴水褪色。(3)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4)乙烯等烃都不与氢氧化钙反应,如果产生二氧化碳,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产物中无HBr,溶液酸性变化不明显。若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则生成HBr,通过测定溶液的酸性变化,判断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反应的类型。(5)可用排水法收集乙烯,说明乙烯难溶于水;检验甲烷和乙烯的实验要求有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除去甲烷中的乙烯,不能产生新的气体杂质。
答案:(1)C8H16 CH2=CH2 (2)橙色(或橙黄色)褪去 CH2=CH2+Br2―→BrCH2—CH2Br 加成反应 (3)紫色(或紫红色)褪去 氧化反应 (4)D 若乙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其溶液酸性会显著增强 (5)BC B
18.(12分)苯环上原有取代基对新导入取代基所占的位置有一定影响,其规律是:(1)苯环上新导入的取代基所占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原有取代基的性质。(2)把原有取代基分成两类:一类取代基主要使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邻位和对位,如—CH3(或烃基)、—Br等;另类取代基主要使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间位,如—NO2、—CHO等。
已知:苯在FeBr3粉存在的条件下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不同取代基对苯环上新导入的取代基所占的位置影响不同,在第①步反应中引入—NO2:+HNO3
NO2+H2O。—NO2使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间位,故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Br2
+HBr。第③步反应引入—Br:+Br2
+H2O。—Br使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邻位和对位,故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HNO3
+H2O或+HNO3+H2O。
答案:
19.(12分)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石油裂解已成为生产H的主要方法,E的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G是具有香味的液体,试填空。
(1)A的名称________;G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B的结构简式________;H的结构简式________。
(3)写出H发生加聚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CH3COOH互为同系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来自于甘蔗渣(已除去葡萄糖溶液过滤得到的),且分子式是(C6H10O5)n,则A是纤维素,纤维素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B,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葡萄糖B在酒化酶的作用下会生成乙醇D;B在人体中缓慢氧化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可以转化成E,且E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E具有醛基,可得E是乙醛;E可以转化成F,F比E多一个氧原子,且能与D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物质G,可知F是乙酸,G是乙酸乙酯。H和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生成乙醇,且石油裂解已成为生产H的主要方法,可知H为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G的分子式为C4H8O2,与CH3COOH互为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所具备的条件是必须具有羧基,且丙基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即正丙基和异丙基,故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CH3COOH互为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或。
答案:(1)纤维素 乙酸乙酯
(2)CH2OH(CHOH)4CHO CH2=CH2
(3)nCH2===CH2?
(4)2CH3CH2OH+O22CH3CHO+2H2O
(5)2CH3CHO+O22CH3COOH
(6)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7)CH3CH2CH2COOH、
20.(10分)某含苯环的化合物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碳的质量分数为92.3%。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A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个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3)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写出此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
(5)在一定条件下,由A聚合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推断、反应类型和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意在考查学生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1)由题意,A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约为8,剩余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为104-8×12=8,则A中只含碳、氢元素,即分子式为C8H8,因它含有苯环,则结构简式为。(2)根据苯和乙烯的平面结构可知,的所有原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上。(3)A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r2―→。(4)A与氢气反应,得到的产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与烯烃中碳的质量分数相等),则苯环和碳碳双键全部与氢气加成,产物为。(5)由A()聚合所得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1)C8H8 (2)16 第一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5·上海卷)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
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
解析:A.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6,正确。B.在原子符号的左上角表示的是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质量数就是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是293-116=177,正确。C.对于元素的原子来说,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16,正确。D.293只表示该元素的一种原子的质量数,由于不知道该元素有几种原子,各种原子的含量是多少,因此不能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
答案:D
2.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PH3、H2S、H2O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B.P、S、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C.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D.HClO4、H2SO4、H3PO4、H2CO3的酸性依次增强
解析:稳定性H2O>H2S,H2S>PH3,A正确;P、S、Cl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是+5、+6、+7,依次升高,B正确;依Li、Na、K、Rb顺序,其金属性依次增强,C正确;HClO4、H2SO4、H3PO4、H2CO3的酸性依次减弱,D错误。
答案:D
3.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
A.中子数、质子数
B.质量数、核电荷数
C.最高正化合价数、负化合价数
D.核外电子数、其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解析:H没有中子,则中子数小于质子数,故A错误;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若为普通氢原子,质量数等于核电荷数,故B错误;O、F没有正化合价,则没有最高正化合价,且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故C错误;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一定小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故D正确。
答案:D
4.在原子的第n电子层中,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n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10,则n层是( )
A.N层
B.M层
C.L层
D.K层
解析:由题意可知第n层一定不是K层,所以当其为最外层时所容纳电子数为8,所以n-1层为第二层。通过n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多10,可进一步验证n为M层。
答案:B
5.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解析:O无最高正价,F和稀有气体元素没有正价,A错误;多电子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B错误;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与最高价含氧酸(H3PO4、H2SO4、HClO4)的酸性均依次增强,C正确;过渡元素是第3纵行到第12纵行的元素,包括了七个副族与第Ⅷ族,D错误。
答案:C
6.(2015·课标全国Ⅰ卷)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解析:W、X、Y、Z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故W是第1周期的H元素,X是第2周期的N元素,Y、Z是第3周期元素,因为四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故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1+5)=12,又因为第3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是1~7,故只有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才能满足条件,则Y是P元素,Z是Cl元素。A.H2和N2都是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故沸点:N2>H2,A不正确。B.Cl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H元素,元素得电子能力越强,其对应阴离子越不容易失去电子,故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Cl-弱于H-,B正确。C.P元素的非金属性弱于Cl元素的非金属性,元素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弱,故酸性:H3PO4答案:B
7.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D.F2与Cl2分别与H2反应,判断氟与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解析:钠与水剧烈反应,而镁与冷水不反应,说明钠比镁活泼,A正确;Na的金属活动性太强,与溶液反应时先与H2O反应,故B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正确;氟气与氢气在黑暗处即发生爆炸,氯气和氢气需要光照或点燃才能发生,故氟比氯的非金属性强,D正确。
答案:B
8.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A.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解析: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形成离子化合物,故其气态氢化物具有碱性,为NH3,故W为N,根据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推知X为O,Y为S,Z为Cl。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四种元素中
,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弱,故稳定性最弱的氢化物为H2S,A项正确;氯元素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有多种,如HClO、HClO4等,硫元素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也有多种,可能为H2SO4、H2SO3等,其酸性HClO4>H2SO4>H2SO3>HClO,B项错误;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小于氧元素,故还原性O2-<S2-,C项错误;Cl2中氯元素化合价为中间价态,可以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D项错误。
答案:A
9.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C.氧化性:K+>Ba2+>Na+
D.碱性:KOH>Ba(OH)2>NaOH
解析:由于钡的活动性比钠强,所以钡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A错误;钡的活动性不如钾且先与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置换出钾,B错误;由于金属性:K>Ba>Na,故氧化性为Na+>Ba2+>K+,C错误;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KOH>Ba(OH)2>NaOH,D正确。
答案:D
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氧化性逐渐减弱,熔点逐渐升高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弱
③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
④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强
⑤还原性:S2->Se2-
⑥酸性:HNO3>H3PO4
A.①③
B.②④
C.③⑥
D.⑤⑥
解析:同主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熔点不一定逐渐升高,如碱金属,从上到下熔点逐渐降低,①不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②不正确;卤素非金属性:F>Cl>Br>I,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F2>Cl2>Br2>I2,③正确;非金属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与其非金属性的强弱不呈规律性递变,④不正确;还原性:Se2->S2-,⑤不正确;非金属性:N>P,酸性:HNO3>H3PO4,⑥正确,故选C。
答案:C
11.X、Y、Z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Xa+、Yb
-、
Z(b+1)-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mXa+与nYb-,得m+a=n-b
B.离子半径:Yb->Z(b+1)->Xa+
C.Z(b+1)-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b-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1Z一定大于HbY
解析:Xa+、Yb-、Z(b+1)-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知X位于Y、Z的下一周期,且Z的原子序数小于Y。m-a=n+b,A错;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Z(b+1)->Yb->Xa+,B错;Z(b+1)-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b-,C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1Z一定小于HbY,D错。
答案:C
12.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b等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试判断116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的( )
A.第6周期第ⅣA族
B.第7周期第ⅥA族
C.第7周期第Ⅶ族
D.第8周期第Ⅵ族
答案:B
13.(2015·山东卷)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解析:由X、Y、Z、W四种元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可推出:X是硅,Y是氮,Z是氧,W是氯。A项,原子半径:X>Y>Z。B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C项,O、Cl分别与Mg形成MgO、MgCl2,它们均属于离子化合物。D项,非金属性:W(Cl)>Y(N),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Y。
答案:C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b的单质不能与酸性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
B.a、b、d、f四种元素的离子半径:f>d>a>b
C.元素c的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a、c、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够相互反应
解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Na,b为Mg,c为Al,d为O,e为S,f为Cl,因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镁与二氧化碳能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故A错误;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a、b、d、f四种元素的离子半径:f>d>a>b,故B正确;元素c的氧化物为氧化铝,其为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C正确;a、c、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H2SO4,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够相互反应,故D正确。
答案:A
15.根据表中提供的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的信息,判断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解析: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相同的应为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题目中所列元素显然没有按照周期表中的相应位置排列,所以结合信息进行分析后整理出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
族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第2周期
Q
T
第3周期
L
M
R
据上表可知,Q、L、M、T、R依次为Be、Mg、Al、O、S,由此推断C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
16.(10分)如图是部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Ca、97Bk(锫)、Uus和Uus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117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5
B.Uus和Uus互为同位素
C.Ca、97Bk表示两种原子、两种元素
D.上述元素都位于长周期中
(2)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知,11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A.第7周期第ⅣA族
B.第7周期第ⅦA族
C.第6周期第ⅣA族
D.第6周期第ⅦA族
(3)117号元素Uus属于_______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它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砹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________(填“强”或“弱”);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上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53I、55Cs和55Cs放射性元素变成其他元素,发生了化学变化
B.he3分子和ha3分子结构相同
C.j元素与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颜色相同
D.加碘食盐中“碘”不是碘53I
解析:(1)117号元素的两种核素所占百分率未知且不一定只有两种核素,所以,无法计算它的相对原子质量,A选项错误;Uus和Uus是同种元素的两种原子(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选项正确;Ca、97Bk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属于两种不同的元素,C选项正确;上述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小,且位于第四周期,其他元素一定位于长周期中,D选项正确。(2)根据周期表结构知,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周期数关系:
元素符号
He
Ne
Ar
Kr
Xe
Rn
Uuo
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所在周期
1
2
3
4
5
6
7
第7周期0族元素为118号元素,所以117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7周期第ⅦA族。(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知,Uus位于砹元素正下方,它可能是金属元素,由周期表知,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Uus非金属性比At的弱,氢化物稳定性较弱。Uus最高化合价为+7。
(4)A选项,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指原子核没有变化,A选项错误;PH3和PF3分子构型都是三角锥形,B选项正确;氧化铜呈黑色,氧化亚铜呈红色,C选项错误;D选项,53I是放射性碘对人体有害,D选项正确。
答案:(1)A (2)B (3)金属元素 弱 Uus2O7
(4)BD
17.(10分)A、B、C、D四种元素,它们原子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依次递增,A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B原子的电子总数与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1)试推断它们各是什么元素,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画出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3)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三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四核10电子的分子是________。
解析:由A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可确定A是氢元素。由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可知D为氧元素,进一步可确定B是碳元素,C是氮元素。三核10电子的分子是H2O,四核10电子的分子是NH3。
答案:(1)H C N O (2) (3)H2O NH3
18.(12分)A、B、C、D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依次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它们酸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原子的L层电子数与K、M层电子数之和相等,所以A的核电荷数为2+8+6=16,A为硫元素。D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电子总数的一半,所以D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8)×2=20,D为钙元素。根据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可以判断出B为氯元素,C为钾元素。
答案:(1)S Cl K Ca r(K)>r(Ca)>r(S)>r(Cl) r(S2-)>r(Cl-)>r(K+)>r(Ca2+) (2)H2SO4、HClO4 HClO4>H2SO4 (3)HCl>H2S
19.(13分)(2015·天津卷)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
Ⅱ.4种相邻主族短周期元素的相对位置如表,元素x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m的2倍,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
m
n
x
y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2)m、n、y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Ⅰ.根据图中八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判断出x是H,y是C,z是N,d是O,e是Na,f是Al,g是S,h是Cl。
(1)f是A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ⅢA族。
(2)O2-和Na+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r(O2-)>r(N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故酸性:HClO4>H2SO4。Ⅱ.
4种短周期元素,y的氧化物具有两性推出y为铝元素,根据4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x为镁元素,m为碳元素,n为氮元素。
(1)x为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第ⅡA族;
(2)m、n、y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依次为H2CO3、HNO3和Al(OH)3,则酸性最强的是HNO3,碱性最强的是Al(OH)3。
答案:Ⅰ.
(1)第3周期第ⅢA族 (2)r(O2-) r(Na+) HClO4>H2SO4 Ⅱ.(1)3 ⅡA (2)HNO3 Al(OH)3
20.(10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
L的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R的含氧酸盐只有一种,则该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
解析:根据T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及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判断T是Al,Q是C,R是N,W是S;然后根据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和题给信息就可解决问题。其中(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氮的氧化物是NO,2
L的NO气体与0.5
L的氧气混合,反应生成1
L
NO2,剩余1
L
NO,NO2+NO+2NaOH===2NaNO2+H2O,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的含氧酸盐为NaNO2。
答案:(1) (2)弱于 (3)S+2H2SO4(浓)3SO2↑+2H2O (4)2H2O22H2O+O2↑
(5)Na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