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课题:第一章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的名称。(重点)
(2)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组成成分及其作用。(重、难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搜集食物包装袋上的说明,让学生大体了解食物的营养组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一组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
(1)通过搜集食物包装袋以及一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做到合理膳食,不挑食的科学饮食习惯。
学情分析:
通过在小学以及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调查、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是学习本课的能力基础。但是学生对于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分类、来源以及各成分对人体的作用等知识掌握得十分有限,如糖类、脂肪、淀粉为什么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它们的作用是什么?青少年为什么要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这些问题学生可能还是一知半解。为此本人以教科书为依托,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一组小实验展开教学活动,力求使学生对此形成更丰富、科学和准确的认知。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素养,提倡探究式教学”的新课程理念,本人一方面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切实体验主动探究学习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穿针引线”作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的放矢,拓展深化。基于以上分析,本节采取了以下方法:
1.问题驱动法。利用一连串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始终处于动脑、动手、动口的状态。
2.调查观察法。课前让学生分组准备食品包装袋五份,并认真观察上面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3.师生互动法。在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客观全面、深刻理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火柴、碘液、滴管、酒精灯、白纸、试管等;一小块瘦肉、一小块肥肉、馒头、花生、小块豆腐等食物。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课内容;收集一些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4分钟)
1.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临沂煎饼卷大葱》。
生仔细看视频,以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比一比谁的观察力最敏锐。
2.提出问题
(1)视频中提到做煎饼的原料有哪些?
(2)煎饼除了卷大葱之外,我们在视频中还看到卷了什么食物?
(3)欣赏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分组讨论,积极依次举手回答。
生1:作煎饼的原料有瓜干、大豆、小麦、高粱。
生2:煎饼除了卷大葱外,还可以卷红烧肉、羊肉、木耳、辣椒、韭菜花等。
生3:看完这段视频,我直流口水,肚子咕咕的响。
生4:通过这段视频,我感觉我们中国人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师:同学们真是明察秋毫,观察得很细致到位。是的,中国的美食品种不胜枚举,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三尺。这些美食是普通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创新的结晶。我们经常说“民以食为天”,为什么呢?这些食物含有那些营养成分?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板书)
【设计意图】把广受青睐、正在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融入到课堂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使他们迅速进入状态,并且能自然顺畅地导入下一环节,体现出与时俱进、寓教于乐的理念。同时让学生先看视频,然后再提出问题,反其道而行之,能卓有成效的集中学生注意力,锻炼学生敏锐地捕捉信息能力。
二、
分组合作,层层递进(7分钟)
1.各组将搜集到的几种食品袋或包装盒拿出来,仔细阅读上面的主要营养成分,并把它们填写到课本第三页表格上。师巡视并课件呈现样例:
食品名称
营养成分
火腿肠
蛋白质22%、脂肪18%、碳水化合物3%、钠37%、钙10%
方便面
蛋白质15%、脂肪33%、碳水化合物19%、钠5%
牛奶
蛋白质5%、脂肪6%、碳水化合物3%、膳食纤维6%、钠3%
达利园派
能量20%、蛋白质9%、脂肪35%、碳水化合物18%、钠7%
兴凯绿馨大米
能量17%、蛋白质12%、脂肪0%、碳水化合物26%、钠0%
2.让某一组代表到投影机前对所搜集的包装袋进行投影,并对食品中营养成分作简单的介绍。
师:碳水化合物实际上就是糖和水,钙和钠是两种无机盐。那么我们归纳一下这些食品含有那些主要营养成分?那些是有机物?那些是无机物?
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其中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是有机物,而水、无机盐则是无机物。
3.课件呈现一组资料
【资料1】
【资料2】
师:通过阅读这组资料,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生1:除了“六大营养素”外,还有“第七营养素”,那就是膳食纤维。它们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预防肠癌,还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等。
生2:通过食物来源看,我们应该多吃一些粗粮和蔬菜类,如甘薯、不去皮的麦类、糙米、绿豆、芹菜、海带、茄子等。
随机补充: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海带含有丰富的碘,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膳食纤维很难被人体吸收消化。
师:同学们总结的棒极了,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做到不挑食,不厌食。现在我们对食物的七大营养素简单地总结一下。
【设计意图】让某学生代表把所搜集的食品包装袋(盒)自己进行投影和介绍,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课本中膳食纤维内容较少,故本人又补充了一则资料,使学生对膳食纤维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全面具体。
三、
演示实验,科学求证(9分钟)
过渡:同学们知道了食物中有七种营养素,而糖类、脂肪、淀粉为什么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这是由于它们的重要作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这三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组成成分以及它们的作用等。
1.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食物。准备的食物有一小块瘦肉、一小块肥肉、馒头、花生、小块豆腐。
师:大家大胆猜想一下,哪些食物含有的脂肪多?哪些食物含有的蛋白质多?哪些食物含有的糖类多?
生:可能是馒头、煎饼糖类多;瘦肉、鸡蛋、火腿肠含有的蛋白质多;肥肉、花生、核桃含有的脂肪多。
师:同学们假设得很好,但是假设不等于结论,胡适先生说:“做学问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那么如何制定计划来验证你们的假设哪?
生分组讨论并积极发言(根据小学科学知识,学生应该能想到方法,如果有难度,教师可适当提示,如淀粉遇到碘液变蓝的特性)。
生1:
用火烧,有烧焦的羽毛味,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较多。
生2:把食物放在白纸上,用大拇指挤压,观察白纸的变化。如果有油脂,说明脂肪特别多。
生3:我们可以把食物切碎,然后加碘液,如果变蓝,说明淀粉比较多,淀粉多意味着糖类就比较多。
2.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并强调注意事项,如馒头或煎饼等淀粉丰富的食品要尽量切碎,否则会影响验证效果。在用酒精烧食物时,点到为止,出现烧糊味即可;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能直接用嘴吹。一旦酒精外溢燃烧,用湿布或沙子盖灭,千万不要用水扑灭。
生认真观察,并记下实验结果。
课件呈现演示结果。
食物中的营养实验报告单
【设计意图】本组演示实验的设计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使生物课具有“另有一番滋味”。这体现了教法的灵活性、丰富性,从而避免了照本宣科的空洞说教,符合七年级感性知识丰富的认知规律。
四、自主学习,点拨建构(20分钟)
1.分组学习
过渡:除了这五种食物外,还有哪些食物含有的糖类、脂肪、蛋白质较为丰富哪?糖类、脂肪、蛋白质组成成分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作用有哪些?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第4页,完成下表。
营养成分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组
成(种类)
食物来源
主要作用
共同点
1、是__________的构成物质;2、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__。
生认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如有疑惑,小组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首先让学生架起知识的“骨架”,使他们初步整体地感知相关内容,为下一步“点拨建构”环节作了铺垫,犹如烹饪,先用“猛火煮”,再用“慢火温”。
2.点拨建构
(1)组织交流
师:糖类包含哪些种类?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有什么组成?
生1:糖类包括淀粉、麦芽糖、葡糖糖。
生2: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
生3: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教师点拨:关于“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记忆方法:脂肪俗称“油”联想为甘油;脂肪后加“酸”,即为脂肪酸。)
师: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较多,哪些含有蛋白质较多,那些含有脂肪较多?
生1:含糖较多的食物有:谷类和根茎类等;
生2: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瘦肉、鱼、奶、蛋、豆类等;
生3:含脂肪较多食物:豆类、坚果类、植物油、肥肉等。
师:哪一类食物,既含有丰富的脂肪,又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生:豆类。
师:人体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食物中的哪些营养成分?
生:糖类、蛋白质、脂肪。
(2)设疑
①阅读以下材料,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各自作用?
②概括蛋白质、脂肪、糖类共同作用?
③青少年每天喝一些适量的牛奶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课件呈现一组资料
【资料1】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占人体重量的16%--20%;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此外,在糖类、脂肪严重匮乏的情况下,蛋白质也可自身分解产生能量,长期这样,会造成器官衰竭。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资料2】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资料3】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脂肪中磷脂就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
【资料4】英国著名的营养学家凯利·缅恩博士作过一个牛奶加餐对比试验。把102名儿童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正常进食(正餐组),另一组每天增加牛奶600毫升(加餐组)作为辅食。一年后发现,加餐组儿童平均体重增加
3.17千克,平均体高增长2.63英寸,而正餐组的儿童则分别增加
1.75干克和
1.84英寸。凯利博士由此得出结论: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坚持每天喝适量的牛奶,是可以促使其成长得更快、更好的。
生分组讨论后积极举手回答。
生1:糖类是直接供能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而蛋白质是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2:蛋白质、脂肪、糖类共同作用有两点:一是都能提供能量。二都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
生3:因为牛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喝点奶可以促使其成长得更快、更好。
点拨: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三种有机物,所以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糖类是最直接的供能物质,如果糖类摄入量不足,脂肪参与分解,供应能量。如果脂肪不足,蛋白质被迫进行分解以提供能量,有可能造成组织细胞被破坏。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栋高楼大厦,那糖类就代表这栋大厦的能源;脂肪就是备用能源;蛋白质就是这栋大楼的砖瓦建筑材料。蛋白质不能像脂肪一样在体内贮存,而我们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所以多吃或喝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牛奶等。
3.迁移应用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
(1)有四位同学在体育测试时,各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甲准备了一些葡萄糖,乙准备了一些牛肉干,丙准备了一些水果,丁准备了一些蛋糕。这四位同学谁准备的食物能最快地补充能量?为什么?
(2)儿童、青少年、病伤员都需要多吃一些含什么丰富的食物?为什么?
(3)某人在大地震发生后被埋170小时后居然奇迹般地生还,经检查发现,他除明显消瘦、极度衰弱外,其他一切生理指标基本正常。其重量减轻最明显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1)葡萄糖,因为葡萄糖不需要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能快速转化为能量。
(2)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脂肪,因为脂肪是备有能源物质。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是,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三大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的理解和识记。
4.归纳总结
师:今天这些课我们主要讲了……,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生完善表格,并相互提问背诵。
营养成分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组成(种类)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由氨基酸组成
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食物来源
谷类、根茎类
豆类、坚果类
瘦肉、鱼、奶、蛋、豆类
主要作用
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生命活动物质基础
备用能源物质
共同点
1、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2、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来归纳整理,一目了然,直观具体,教会学生利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学习,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三大物质”的作用课本介绍的简单、抽象,所以本人又补充了一组资料,以便使学生对“三大物质”作用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感性的认识。
五、
当堂检测,拓展提升(5分钟)
A类:
1.(考点1: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在我们的食物中主要有六类营养成分,其中既能给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又是组织细胞构成物质的是(
)。
A.水、无机盐、蛋白质
B.维生素、糖类、蛋白质
C.糖类、蛋白质、脂肪
D.维生素、水、糖类
2.(考点2:糖类的种类)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
A.淀粉
B.氨基酸
C.甘油
D.膳食纤维
3.(考点3:蛋白质的作用)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水
4.(考点4:糖类的作用)天气很冷,张虎吃完早饭后,觉得身上暖和了许多,是什么物质在体内为他提供了能量?(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5.
(考点2:糖类的种类)米饭、面条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它是
(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
维生素
B类
6.
(考点4:糖类的作用)动物在饥饿状态下,组织细胞中含量首先降低的物质可能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无机盐
D、葡萄糖
7.(考点3:蛋白质的作用)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瘦肉、鱼、蛋、奶、豆类等食物,因为在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糖类
C类:(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生活在线:
我们为什么要以馒头和米饭为主食,而不以蔬菜水果为主食?吃一个苹果和吃一个馒头,哪个饿的更快?这说明什么?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题型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不同梯次的学生,A类是面向全体学生,B类则是面向探究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这样,而C类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知识迁移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大多数学生学到和掌握知识,又能让基础好的同学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潜力充分开发,各尽所能,符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理念。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组成(种类)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由氨基酸组成
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食物来源
谷类、根茎类
豆类、坚果类
瘦肉、鱼、奶、蛋、豆类
主要作用
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生命活动物质基础
备用能源物质
共同点
1、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2、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教学反思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深刻认识到一点,即判断一节课的成功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能否实现学生人人参与,各得其所。犹如一群猴子摘桃,跳得高的猴子摘大桃子,跳的低的猴子摘小桃子,但绝不能让猴子坐享其成,甚至把桃子生硬地塞近他们的嘴里。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对本节课准备采取的措施如下:
1.思想启迪。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犹如舟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情感目标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知识技能目标的实现。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见缝插针,随机进行一些情感教育。如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自然顺畅地导入本节课内容,另一方面则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如我利用胡适先生的名言,培养学生大胆的怀疑和严谨的求证的精神。
2.演示实验。本节课本没有实验任务,但是本人考虑到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造成生物课的索然无味,学生记忆的浅尝辄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所以本人在本节课设计一组小实验,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
3.完善资料。教材对膳食纤维、三大物质作用介绍得较少,所以本人补充了两组资料,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这两处知识点特别是三大物质作用有更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从而为学生搭起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同时通过阅读材料,培养了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
本人虽然采取了以上措施,但“丰满”的理想往往不等于“骨感”的现实。这需用在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调整,以冀最大可能地实行理论与实践的“无缝接轨”。(共27张PPT)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1课时)
情感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的名称。
(2)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通过搜集食物包装袋上的说明,让学生大体了解食物的营养组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搜集食物包装袋以及一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食物包装袋以及一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视频中提到做煎饼的原料有哪些?
(2)煎饼除了卷大葱之外,我们在视频中还看到卷了什么食物?
(3)欣赏完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想?
合作探究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
1、搜集几种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仔细阅读上面的说明,将食品的营养成分填写到下面的表格内。(课本第三页“分析与讨论”)
食品名称
营养成分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本身没有营养价值,但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多吃一点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可以预防肠癌的发生,并且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因此,有的学者把膳食纤维排列在六类营养成分之后,称之为“第七营养素”
膳食纤维食物来源
膳食纤维是植物性成分,植物性食物是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来源。膳食纤维在蔬菜水果、粗粮杂粮、豆类及菌藻类食物中含量丰富。
糙米和胚芽精米,以及玉米、小米、大麦、小麦皮(米糠)和麦粉(黑面包的材料)等杂粮;此外,根菜类和海藻类中食物纤维较多,如牛蒡、胡萝卜、四季豆、红豆、豌豆、薯类和裙带菜等。
归纳总结
食物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膳食纤维
有机物
“第7营养素”
无机物
营养成分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组
成
食物来源
主要作用
共同点
1、是__________的构成物质;2、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__。
阅读以下材料,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
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各自作用?
概括蛋白质、脂肪、糖类共同作用?
青少年每天喝一些适量的牛奶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资料1】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占人体重量的16%--20%;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此外,在糖类、脂肪严重匮乏的情况下,蛋白质也可自身分解产生能量,长期这样,会造成器官衰竭。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资料2】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资料3】
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脂肪中磷脂就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
【资料4】
英国著名的营养学家凯利·缅恩博士作过一个牛奶加餐对比试验。把102名儿童分成两组,一组每天正常进食(正餐组),另一组每天增加牛奶600毫升(加餐组)作为辅食。一年后发现,加餐组儿童平均体重增加
3.17千克,平均体高增长2.63英寸,而正餐组的儿童则分别增加
1.75干克和
1.84英寸。凯利博士由此得出结论: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坚持每天喝适量的牛奶,是可以促使其成长得更快、更好的。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三种有机物,所以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糖类是最直接的供能物质,如果糖类摄入量不足,脂肪参与分解,供应能量。如果脂肪不足,蛋白质被迫进行分解以提供能量,有可能造成组织细胞被破坏。如果把人体比作一栋高楼大厦,那糖类就代表这栋大厦的能源;脂肪就是备用能源;蛋白质就是这栋大楼的砖瓦建筑材料。蛋白质不能像脂肪一样在体内贮存,而我们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所以多吃或喝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牛奶等。
学以致用
(1)有四位同学在体育测试时,各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甲准备了一些葡萄糖,乙准备了一些牛肉干,丙准备了一些水果,丁准备了一些蛋糕。这四位同学谁准备的食物能最快地补充能量?
为什么?
葡萄糖,因为葡萄糖不需要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能快速地转化为能量。
学以致用
(2)儿童、青少年、病伤员都需要多吃一些含什么丰富的食物?为什么?
蛋白质,因为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某人在大地震发生后被埋170小时后居然奇迹般地生还,经检查发现,他除明显消瘦、极度衰弱外,其他一切生理指标基本正常。其重量减轻最明显的是什么?
脂肪,因为脂肪是备有能源物质。
营养成分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组成(种类)
食物来源
主要作用
共同作用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谷类、根茎类
豆类、坚果类
瘦肉、鱼、奶、
蛋、豆类
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生命活动物质基础
备用能源物质
1、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2、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A类:
1.
在我们的食物中主要有六类营养成分,其中既能给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又是组织细胞构成物质的是(
)
A.水、无机盐、蛋白质
B.维生素、糖类、蛋白质
C.糖类、蛋白质、脂肪
D.维生素、水、糖类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
A.淀粉
B.氨基酸
C.甘油
D.膳食纤维
3.
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水
4.
天气很冷,张虎吃完早饭后,觉得身上暖和了许多,是什
么物质在体内为他提供了能量?(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A
C
A
A
5.
米饭、面条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它是
(
)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
维生素
B类
6.
动物在饥饿状态下,组织细胞中含量首先降低的物质可能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无机盐
D、葡萄糖
7.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偏远山区的营养缺乏症,对患者及其后代有严重的危害。目前较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在食用盐中添加(
)
A.钙
B.磷
C.铁
D.碘
A
D
D
8.
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一些瘦肉、鱼、蛋、奶、豆类等食物,因为在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糖类
C类:生活在线
我们为什么要以馒头和米饭为主食,而不以蔬菜水果为主食?吃一个苹果和吃一个馒头,哪个饿的更快?这说明什么?
A
因为馒头和米饭含有淀粉,淀粉是构成糖类的主要成分,而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所以以馒头和米饭为主食。苹果含有维生素较多,糖类较少,所以吃苹果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