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分布和生理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两个方面:
1.非生物因素:生物生活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水、温度、________等环境因素。
2.生物因素:生物生活环境中的其他生物个体,包括种群内的同种个体和群落中的不同种生物。
二、非生物因素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影响生物的________、发育、________、行为、形态、分布等。
2.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受到________、________、水、温度、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________的能力。
A组 基础训练
1.(宿州中考)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2.(烟台中考)如图是某校“达尔文生物社”的同学在磁山拍摄的照片。推测影响这颗松树形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第2题图
A.水
B.温度
C.空气
D.风
3.(平凉中考)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 )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4.(青岛中考)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5.(泰安中考)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6.(潍坊中考)以下是为探究温度是否影响黄栌叶色而进行的实验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甲组用弱光照射,乙组用强光照射
B.甲组光照时间长,乙组光照时间短
C.甲组置于低温环境中,乙组置于高温环境中
D.甲组土壤保持湿润,乙组土壤保持干燥
第7题图
7.如图所示的是某些鸟的足,具备左、右这种足的鸟类分别适合生活的环境是( )
A.草原和森林环境
B.森林和湿地环境
C.农田和湖泊环境
D.河流和草原环境
8.(贺州中考)变色龙的体色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竹节虫酷似竹节,这些都有利于它们保护自己,这体现了( )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彻底改变环境
D.环境依赖生物
9.(茂名中考)下列各种实验中,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骆驼生活在干旱的荒漠中
B.海豹生活在寒冷海域中
C.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防风固沙
D.荒漠中的骆驼刺具非常发达根系
10.当前,某些地方的个别官员为了打造所谓的“城市名片”,不惜重金移栽一些南方树种,但因“水土不服”,成活率较低。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些南方树种在北方成活率低主要是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11.(枣庄中考)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2.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______________环境中生活;鱼类适于在水中呼吸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______________和运动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自主提高
13.杭州西湖到了寒冷的冬天,湖边的柳树落下了叶子,变得光秃秃的,而松柏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
A.柳树不能适应杭州地区的冬天
B.只有松柏能适应杭州地区的冬天
C.松柏比柳树更能适应杭州的冬天
D.它们都适应杭州的冬天
14.(张家界中考)下列是通过想象绘出的四个哺乳动物的体形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你认为哪一动物最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
第14题图
A.A
B.B
C.C
D.D
15.(淮安中考)某校生物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实验记录如表所示(容器大小、孵化时间等均相同):
组别
水源
水量(mL)
水温(℃)
蛙卵数(个)
孵出蝌蚪数(个)
①
池塘水
500
24
250
245
②
池塘水
500
13
250
165
根据上表推断,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水质
B.水量
C.水温
D.蛙卵数
16.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
A.红色的
B.绿色的
C.蓝色的
D.黄色的
17.(乐山中考)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000米
第二组
海拔3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000米
d组海拔3000米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填“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课堂笔记】
一、1.阳光 空气 土壤
二、1.生长 繁殖 2.阳光 空气 3.适应
【课时训练】
1-5.CDCBB 6-10.CBBCC 11.C
12.(1)环境影响生物(或温度影响生物) (2)生物影响环境 (3)水(或缺氧) 干旱(或缺水) 鳃 支撑体重(或支撑身体) 生物适应环境
13-16.DBCD
17.(1)海拔高度(变量) (2)b组 c组 (3)平均值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