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力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2.
认识推力和拉力。3.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方向之分。
教学准备:大箱子、粗绳;盒装钩码、细绳、乒乓球、水槽和水;
视频:生活中各种力的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情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骑自行车上坡时要比在平路上骑自行车费力。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力的现象”课题的任务驱动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1.导入:出示学生看课本图。
2.提问: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为什么骑车上坡那么费力呢?
3.引导:学生针对用力的问题进行质疑。
4.讲述:生活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很多,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二、活动一:推和拉
我们怎样才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呢?教材列举了波波使劲地推木箱和彬彬用力拉箱子的例子。探讨用力推箱子,箱子会向什么方向运动?如果分别向不同方向用力推箱子,箱子的运动方向与用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用劲推箱子和轻轻地推箱子,箱子的运动情况又会怎样?如果把推箱子变成用绳子拉箱子,当拉力的大小和拉力的方向发生变化时,箱子的运动情况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从上述的探究活动中得到有关问题的研究结果。
引申的问题:用力推或拉木箱,木箱一定就能够运动吗?如果木箱不动,能说没有用力吗?
1.导入:出示一只大箱子。
2.提问:有什么办法能搬动这个大箱子?
3.汇报:学生思考、回答。
4.活动:请学生尝试。
5.提问:为什么推和拉都能让大箱子动起来?
6.讲述:推和拉都要用力。
7.讨论: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箱子的运动情况有没有影响?怎么做实验?
8.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9.活动:请学生尝试。
10.小结
往哪个方向用力,箱子就会朝哪个方向运动;力越大,箱子就越容易运动。
11.讨论:如果大箱子没动,就说明没用力吗?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例子?
12.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活动二:乒乓球受的力
众所周知,当我们把乒乓球抛向天空,不管抛得多高,最后乒乓球还是要掉到地面上;如果我们用手把乒乓球压在水底,当放开手时,乒乓球就会浮到水面上来。通过这两个例子说明:在生活中,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抛起来的乒乓球就受到了地球引力(重力)的作用,在水中的乒乓球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引申的问题:找一找,乒乓球除了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外,还有没有受到其他力的影响?
1.导入:出示乒乓球、水槽和水。
2.提问:如果把乒乓球往上抛,或按在水底再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
3.汇报:学生先进行猜测。
4.实验:分组活动。
5.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6.交流:汇报实验及讨论结果。
7.小结
这两种现象和地球引力及水的浮力有关。
8.提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现象吗?学生交流。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三:生活中力的现象
教材列举了七个常见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的一些现象,了解生活中力的现象。图中的例子分别是:
1.跳伞(受到重力的影响);
2.玩滚轴溜冰(受摩擦力的影响);
3.在跳板上跳水(受弹力的影响);
4.划船(受浮力的影响);
5.用磁铁吸回形针(受磁力的影响);
6.拍球(受弹力的影响);
7.风帆(受风力的影响)。
上述的例子有很多是同时受到几种力的影响的,这里只是将受影响最主要的一种力展示出来。除了上面的例子外,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熟悉的现象,找出更多物体受力的例子。
1.导入:出示磁铁玩具。
2.提问
你知道这个玩具的原理吗?是什么力量的作用?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3.汇报:学生思考、回答。
4.讨论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力的现象?分别受到的又是什么力呢?
5.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6.媒体:播放《力的现象》视频
。
7.小结
物体受到常见的力主要有重力、磁力、浮力、风力、弹力和摩檫力等。
资 料
:
力
力的概念是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推、拉、举、投等动作中建立起来的。它的直观意义是人的肌肉的一种感觉。但推而广之,力的概念就不只限于人的肌肉的一种感觉。马拉车,我们说马对车用了力。车头拉车厢,我们说车头对车厢用了力。子弹飞出枪膛,是火药爆炸产生的气体对子弹有推力的结果。乒乓球落到桌面上又回升,是桌面对它有弹力的缘故。
从这些实例中,对力的概念能总结出些什么呢?首先,力和物体是分不开的。力实际上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人推车的力就是人手对车的作用,车头拉车厢的力就是车头对车厢的作用。离开物体是无从谈到力的,没有脱离物体而凭空存在的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道出了力的本质。
根据对力的本质的这一认识,在实际问题中谈到任何一个具体的力时,就必须明确每个力是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的作用,哪个是施力者,哪个是受力者。施力和受力是相对而言的。
其次,力是有方向的。如推车起动的力,它的方向与车行方向相同;想要刹车时,必须沿与车行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起重机的钢丝绳拉货物的力方向向上;大锤砸木桩的力方向向下。
再其次,力是有大小的。例如想使车起动得快些,就要用大些的力。火车头拉车厢的力比马拉车的力大得多。乒乓球落到桌面上砸桌面的力比大锤砸木桩的力小得多。
力是矢量。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在物理学中关于力的概念已大为推广: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作用的都称为力。力一般分为场力(包括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弹力(压力、拉力、张力)、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等。
基本的相互作用力,目前公认的有四种: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前两种是长程力,后两种只在原子核尺度范围以内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