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彩虹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3彩虹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2-16 16:3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彩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方法与过程
1.
经历“提问—猜测—操作—发现—解释”的过程,了解探索科学的思维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为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2.感受光学世界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
学情分析
彩虹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多数孩子并没有深究彩虹的成因,也不知道太阳光是复合光都以为是白色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了解阳光与彩虹的关系,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教学难点】会做阳光的色散实验,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揭示课题
导入:学生跟唱“七色光之歌”驱动。
揭题:七色光指的是彩虹,引入这节课的课题彩虹。
问题:生活中哪里还见过彩虹
思考:彩虹的形成和什么有关 大胆猜测一下。
交流:讨论后汇报,老师再总结彩虹形成的条件。
问题:彩虹这么美,你们想自己做一道彩虹吗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同样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通过任务的驱动,一个问题紧接着一个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活动2【活动】活动一:再现彩虹
导入:很多同学应该都见过彩虹,对彩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边,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
问题:如果是阴天怎么做彩虹呢 如果是在室内我们可以利用什么工具来做彩虹
讲述:这个活动我们可以用手电筒可替代太阳光,三棱镜可替代空气中的小雨滴,利用老师提供的两种工具来设计实验。
思考:怎样用上面的材料再现彩虹
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画出设计图。
交流:学生上台验证实验方案,看看能否制造出彩虹。
讲解:实验时,要适当调整器材的角度和距离,直到看到彩虹。认真观察制造出的彩虹有几种颜色,并把它画在记录单上。
实验:学生小组内进行实验,并填写活动记录单。
问题: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
汇报:学生进行汇报。
小结: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或水珠),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白光是由彩虹中各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混合成的。当白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改变了传播方向。各种颜色的光改变的方向大小不同,于是白光就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活动3【活动】活动二:玩陀螺
导入:白色的光能够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那么七种颜色的光又能否合成白色光
问题:快速旋转圆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把做好的七色转盘贴在手摇小风扇的扇叶上,让小风扇快速旋转,七色混合,变成白色。
实验:学生小组实验,得出旋转后七种颜色发生了“光的混合”,七种色光混合形成白光,阳光正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七色光合成白光的活动,更深刻了解彩虹。
视频:欣赏光的色散视频。
活动4【作业】作业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知道了看似白色的太阳光其实是彩色的。
请同学们回家用你学到的方法制造一条彩虹送给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