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种群(2课时+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节 种群(2课时+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2-19 11:34:0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2节 种 群 练习
一、我学会了
1、一个物种是由一群 、 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 生物个体的 ,叫做种群。 是物种的组成单位。
一种群里的个体可以有 之分, 之差, 之别。
2、种群由 的许多个体组成,但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它具有单独的
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如 、 、 、 和
等。
3、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 。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 和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
动的特征是 。
二、我理解了
4、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对一块面积为20平方米的土地进行动物数量调查,结果为蝗虫15
只,蚂蚁100只,蜗牛5只,蜜蜂21只,其中种群密度最小的是---------------------( )
A. 蝗虫  B. 蚂蚁 C. 蜜蜂  D. 蜗牛
5.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种群就是一个物种 B. 一个种群内的生物形态结构相似
C. 种群的生活范围应超过1平方千米 D. 种群是生物分类单位
6、下列叙述中正确理解种群概念的是---------------------------------------------------------(  )
A.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 B.种群的范围可以在一平方米以内
C.同一种群在不同区域,种群密度一定相同
D.长江中的鲤鱼和西湖中的鲤鱼是一个种群
7.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并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
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
测人口的增减动态的主要依据是--------------------------------------------------------------(   )
A.种群年龄结构  B.种群性别比例 C.种群人口密度 D.出生率和死亡率
8.亚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9.4%,却占世界人口的58.4%,南美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
14.1%,只居住了世界人口的5.6%,这些数据能够比较出------------------------------(  )
A.人口密度  B.人口性别比 C.人口出生率  D.人口死亡率
9、如图所示,表示某种群个体数量在自然状况下的增长规律的是---------------------( )
10、下述组合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生活在一块稻田里的所有生物 B. 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C. 肺炎患者肺部所有的肺炎双球菌 D. 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
11、观察酵母种群实验中,关于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大
B.培养时间越长,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越小
C.酵母菌的数量和密度与时间长短、空间大小、食物多少、温度是否适宜、氧气是否
充足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2、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
有标记兔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
A. 46 B. 25 C. 12 D. 96
13、因地球气候的变化,某一地区的环境条件恶化,那么有关该地区的生物种群变化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种群迁入,出生率增加 B.种群迁出,出生率减小
C.种群的数量会增加,死亡率减小 D.种群的数量减小,只是因为死亡率小于出生率
14、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下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
的分数据,请仔细分析并回答问题:
次数 时间 全国人口总数/亿 占人15百分比 年增长率/%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第三次 1982.7.1 10.319 51.50 48.50 106.30 2.10
第四次 1990.7.1 11.600 51.60 48.40 106.60 1.48
第五次 2000.11.1 12.953 51.63 48.37 106.74 1.07
第六次 2010.11.1 13.705 51.27 48.73 105.20 0.57
(1)我国人口普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
住房情况等。历次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请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第五次普查的全国人口总数直方图。
(3)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表中数据
可以看出,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年增长率呈现逐渐________趋势。
(4)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
于”) 女性。
15、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减少,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下
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由图中信息可知:总体上看,在相
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渔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_______最合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0张PPT)
观察酵母种群
一、【实验目标】
1、继续练习制片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了解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
了解种群密度。
3、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试管、试管架、无菌葡萄糖培养液、酵母培养物、标签纸。
三、【实验过程】
1.酵母培养:
从实验前一周开始,每天同一时间将0.1毫升的酵母培养物注入到盛有等量无菌葡萄糖培养液的分别标记为A1~A7 的试管中,轻轻振
荡试管几次,使酵母细胞分布均匀,并放入20℃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
为什么要放入20℃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
为什么把酵母培养物注入到盛有无菌葡萄糖培养液中,而不是清水中?
酵母菌繁殖的适宜温度,
繁殖时提供食物。
2.制片观察:
观察时,分别从试管A1~A7中取出培养液制成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在清水中,用洁净的牙签涂匀,盖上盖玻片)
A1 A2 A3 A4 A5 A6 A7
估算数目
种群密度
注:估算数目是指相同视野中的酵母个体数目,数目多少和密度
大小可用“+++”、“++”、“+”来表示。
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3.结果交流:
描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酵母个体及种群密度变化情况。
酵母个体呈圆形,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培养的酵母种群数目不同。
各试管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也不同。
(卵圆形、椭圆形)
四、【实验讨论】
1.通过对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培养出来的
酵母种群数量和密度的比较,分析影响种酵
母种群数量增长的可能原因?
空间、氧气、食物、温度等。
2.酵母种群数量和密度可能并未随时间的延长
而增加,试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缺少氧气或食物。
3、要使酵母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增长,
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应该控制好酵母菌的繁殖条件。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氧气和食物、适宜的温度。
4.酵母种群的数量和密度能无限制地增长吗?
为什么?
不能无限增长。因为空间和营养有限。
数量过多导致种内斗争。
1、如图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的
形态,要将图甲转换到图乙,
下列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
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⑤
C. ⑤→④→③→② D. ④→⑤→①→②
C
2、如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的酵母
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
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
剧烈的是( ) A. CD段
B. DE段 C. EF段 D. FG段
D(共22张PPT)
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种类有多少种?
已被生物学家命名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
一、物 种
一个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同一种物种生物生活在一定区域
二、种 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生活在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鲤鱼
生活在一块农田中的水稻
(1)区域可大可小
(2)一个物种
(一片草原、一块农田)
(湖泊中的所有鱼就不是同一物种)
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是一个种群吗?
为什么?
不是一个种群,
公园里植物有多个物种。
既然种群是由同一物种的个体组成,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讲个体,而要讲种群?
这是因为生物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有个体高大的,也有矮小的。有衰老的,也有年轻的。有雄的,也有雌的。有健康的,也有衰老的。
(3)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
之差,雌雄之别。
种群由同一物种的许多个体组成,个体之间存在联系 (如互相交配,有一定的社会组织关系),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
物种与种群的联系与区别,你能说清楚吗?
两个概念有相同的内涵:都指的是同种生物。
不同点是:种群是在一个小范围的同种生物,而物种指最大范围内所有的同种生物。
例如老虎,这是一个物种,但不同地域的虎就是不同的种群。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不同的种群,但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种群是物种的组成单位。
三、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即在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一般
描述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
种群密度
=
生物个体数
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例1:在面积为10米2的地里种了50棵玉米,
玉米的种群密度
=
5棵/米2
例2:在一只0.5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5条金鱼,
金鱼的种群密度
=
10条/米3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有差异的。
同种生物在不同地区,种群密度也是不同的。
例如:人口种群的分布。
如亚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9.4%,却聚居了世界人口的58.4%,而南美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4.1%,只居住了世界人口的5.6%。
2、年龄结构
以人口种群为例
人口的年龄结构,常用“人口金字塔”。
图中的每一横条代表一个年龄组,查一查,你的父母亲
在哪个年龄组?该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201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
不同国家的“人口金字塔”图形不同,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扩张型(年轻型)
收缩型(老年型)
静止型(成年型)
阅读图2-14 201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我国现在属于何种类型?
收缩型(老年型)
我国从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015年实行二孩政策。
3、性别比例
在畜牧养殖中,养殖者往往会控制动物的性别比例,其意义是什么?
人们为了获得蛋、奶等禽畜副产品而选择控制性别比,使雌性比雄性多。如奶牛。
2010年中国人口金字塔
横条的长短表示该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数的多少或比例的大小。我们把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的组成状况称为人口的性别结构。衡量人口性别结构的最常用的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同一年龄组的性别比、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是否一致?
性别比
=
女性人数
男性人数
×
100%
快速算一算
本班同学的
性别比!
4、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
=
种群个体总数
新个体数
×
1000‰
例如,一个有5600只雪雁的种群,在一年内繁殖了1680只幼雁,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的出生率为300‰,即每1000只雪雁中每年出生300只小雪雁。
死亡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
=
种群个体总数
死亡个体数
×
1000‰
例:一个拥有10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内死亡了800只麻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死亡率是 。
80 ‰
假设不考虑生物个体从一个种群迁出或迁入等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
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种群数量
(密度)
预测变化方向
性别比例
影响数量变动
出生率
死亡率
影响种群数量(密度)的因素:
年龄结构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年龄结构,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因此种群数量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迁出
迁入
迁徙
洄游
种植
出生
影响种群的密度
一、物 种
一个物种是由一群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的个体组成的。
二、种 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做种群。
三、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
2、年龄结构
3、性别比例
4、出生率与死亡率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结构。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植物
B.海洋中的所有生物
C.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D.校园内的全部桂花树
D
2、a 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
b 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a、b 的特征可能分别属于---------(  )
A.种群,一条鲤鱼
B.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C.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D.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D
3、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
A.每平方米草地中各种植物的数量
B.一个试管内的全部酵母菌
C.某地区,麻雀每年新增个体数
D.一亩地玉米的年产量
B
5.第六次人口普查时(2010年),某市总人口首次超百万,达到1000530人,2000 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出生人口为7364人,死亡人口为6425人。请问该市的人口出生率为____
‰,死亡率为_____‰。
7.36
6.42
4、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特征是(  )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与死亡率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