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保护心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 体会合作的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设计意图
“保护心脏”是“生理与健康”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从健康角度着手,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收集资料等探究活动形式,让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分析问题、类比推理、搜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是单元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学习学生已逐步熟悉了该类研究身体内部结构的“解暗箱”课的学习方法。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通过分析、推理、比较等“解暗箱”的方法,获得与心脏血管有关的科学知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尝试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影响心跳快慢的各种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使探究活动于课堂学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通过合作参与到一个一个的活动,使探究活动在合作中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开发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www.21-cn-jy.com
教学流程
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
重点难点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一次性水杯(约70毫升),250毫升或1.25升的空饮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
教学过程
6.1.1活动一: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了解心脏跳动时的“工作量”。其方法是用杯子装水和倒水,模拟心脏输送血液,认识心脏的功能,并体验心脏的工作强度,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心脏保健的重要性。这个活动操作容易,材料易找,可以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2·1·c·n·j·y
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约70毫升的塑料水杯一个、250毫升的空矿泉水瓶一个、塑料盆两个、一桶清水。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人的心脏工作的情况,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有75次,那么心脏1分钟内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了。21·世纪*教育网
活动开始时,先用空矿泉水瓶分多次,把5000毫升水倒进一个空的塑料盆中。然后用塑料杯子迅速把盆子里的水,一杯一杯地装起来再倒进另一个空的塑料盆中,数一数用1分钟时间能倒多少杯?也可以试一试,按1分钟75杯的速度倒水,按这个速度,算一算一个小时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倒多少杯?如果按照这样一天不停地倒水,人会有什么感觉呢?2-1-c-n-j-y
活动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想像一下我们的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管道叫做血管。不同大小血管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动脉把血液从心脏带出,静脉把血液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比毛发还细)则把这两种血管连接起来。 21*cnjy*com
心脏一直不断地在跳动,就算你睡着了,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的。心肌非常特别,能够不停地搏动,使血液循环。【来源:21cnj*y.co*m】
引申的问题:
a.人身上的血管都是一样的吗? 人身上的血管分两大类:负责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叫动脉;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叫静脉。
b.人身体内的血管有多少? 血管从心脏开始,分布在我们身体内的四面八方。把人体内的血管和毛细血管统统加起来,总共有10万千米长。
c.献血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如果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10%,就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后果。一个正常人献200毫升血,仅占血液总量的4%~5%,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21·cn·jy·com
d.血液里有些什么? 血液的主要成分有四种: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含有很多物质,包括各种矿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激素、酶、维生素及水分等,可以提供能量,满足我们成长的需要。体积极小的红细胞可以携带氧气。白细胞能和细菌斗争,清洁血液。血小板有助于血液的凝结。【出处:21教育名师】
e.血液是怎样凝结的? 如果血管受到损害,血液就会变得稠而黏,封住血管的缺口。假如你不小心割伤了,你就可以看到血液凝结的过程(血液先从切口处流出来,然后黏糊糊地凝在一起,封住切口,最后血液凝块变硬,形成痂)。
f.血液是在哪儿制造的? 新的血液是在某些骨头内部的胶状骨髓里制造的,再由骨头里的微小血管把新造出的血细胞带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引导 当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就意味着死亡。那你们知道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吗?
2.媒体 人的心脏工作情况视频,在片断中要呈现血液在心脏有节奏的跳动下在血管流动;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75下,1分钟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
3.任务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
4.活动 按照课本的要求完成探究试验一和试验二,完成实验表格(舀多大的一杯水?1分钟可舀多少次?推算按1分钟75杯的速度倒水,算算1小时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到多少杯?把活动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你觉得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1)、学生实验。(2)、填写实验报告。21教育网
5.交流
6.小组汇报。
二、拓展:心脏一天泵出多少血 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心脏一天要输送多少毫升的血液,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多么的重要。 心脏一天要输送的血液:70毫升×75×60×24=7560000毫升=7560升(心脏每跳动一次输送血液约70毫升,心脏每分钟跳动约75次,每小时有60分钟,每天有24小时) 资料1: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 通过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心脏,以及遍布全身并流淌着血液的血管,对人体的心脏和血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www-2-1-cnjy-com
6.1.2活动二: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
在手腕上寻找能感觉到脉搏的地方,预测脉搏会发生的变化,测量平静时、剧烈运动1分钟后和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在1分钟内脉搏的次数,探究心跳快慢与运动的关系,比较数据,得出结论,看看是否与预测的数据一致。
保留数据,一年后再测,看看是否有变化。 这个活动首先是要找到人手腕上的脉搏,脉搏能够表示心跳速率的快慢。心脏每搏动一次,血液就会涌向手腕内的动脉一次。如果把两个手指头(食指和中指)按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就会感觉到轻轻的搏动,这就是脉搏。不要用大拇指来感觉脉搏,因为大拇指也有它自己的脉搏。 脉搏测量可以按教材的要求,分3次进行,先在没有做任何运动的 情况下,即人在平静时测量1分钟脉搏的跳动。然后剧烈运动1分钟,如跳绳、跑步等,停下来后,马上测量1分钟脉搏的跳动。再就是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再测量1分钟脉搏的跳动。(测量时,为了减少误差,可以都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让学生比较3次的测量数据,看看可以发现什么,是不是与预测的结果一样。 把手指搭在手腕内侧,可以感觉脉搏。人体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感觉到脉搏,如颈部、太阳穴等。人在休息时,心跳较缓;在活动时,心跳则会加快;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跳的速率及强度。心脏强健的征兆是:剧烈运动后,脉搏很快恢复正常。只要心跳停止4分钟,脑部便会受到伤害,甚至一命呜呼。正常的心脏跳动次数保持在60~100次/分钟,如果心律不规则,或心律异常的过缓或过快,被称为心律失常。【版权所有:21教育】
引申的问题:
a.为什么剧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 运动时,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交感神经特别兴奋,这就要求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以适应血液循环加快的需要。
b.跑步对心脏健康有好处吗? 心脏加倍工作时,心脏本身需要的血流量也大大增加,心肌本身也得到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供应,心脏就借此机会得到增强。
1.引导 还记得我们在研究运动对呼吸的时候吗?找几位同学回忆一下运动后你的呼吸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你打算如何进行研究?(学生可能提出了很多的方案,对合理的方案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听心跳除了用听筒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通过测量脉搏来了解心脏跳动的次数。 21cnjy.com
2.讲述 如何正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3.任务 组内成员相互测定平静时1分钟的脉搏次数,并做好记录。
4.活动 分组选择你们组员都共同喜欢的运动,分别测定经过剧烈运动后小组成员1分钟内的脉搏跳动次数以及休息3分钟后的脉搏跳动次数,并做好记录。
5.提问 通过刚才的测定以及对数量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 结合学生的发现进行小结。
课件15张PPT。保护心脏 猜一猜:四个小房结构巧,
拳头大小似红桃。
日日夜夜送血忙,
时时刻刻蹦蹦跳。先学、导学: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
心跳的次数与运动的关系 ?
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心跳的快慢?
怎样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书本38页人
体
血
管
分
布
图归纳:血液在我们体内不停地流动,___和____的工作就是让血液流动起来。(书本37页)拓展:心脏一天“泵”多少血? 安静时,成人的心脏每分钟约跳75次,每次跳动约有70毫米的血液送出,你能算出心脏24小时内输送多少血液吗?(书本38页)心脏血管我的结论:不同年龄、性别的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不一样。(抄在书本40页)达标测评1、填空:平静时,人一分钟心跳次数约为_______次。心脏一分钟可以输送_______毫升的血液。
2、问:怎样才能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答:养成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 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7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