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哪些是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了解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2、认识能源的消耗与储量的情况
3、了解能源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4、知道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知识梳理:
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可被人们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被恢复或再生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可再生资源:能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地恢复或再生地资源。如风、水、阳光和生物等。
2.森林与草原掠夺性的破坏与危害。对策:森林的可持续发展:①砍伐的方式(完全砍伐、边砍边种、选择砍伐);
②森林管理:把森林分割成许多小的区域,每年在不同的区域砍伐。如松树区每20—30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森林只能每40—100年才砍伐一次。
③鉴定树木:鼓励公众选择经鉴定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下培育出的木材。
④少用一次性筷子或纸盒
⑤纸制品的重复使用。
3.海洋资源的破坏及危害。海洋(渔场)的可持续发展:①限量捕捞
②建立禁渔期③改变
捕鱼方式(网格大小、炸鱼、毒鱼违法)④发展水产养殖技术⑤开发的新资源(科学家和厨师共同向人们推荐其他的美味鱼等。
4.淡水及土地资源的匮乏等。淡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如南水北调、海水淡化、回收水利用、节约用水等)
5.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北京的城交生态农业等)
6.体会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要把控制人口数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即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定期获取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资源。
【典型例题】
例1.
“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我市也倡导在2009年3月28日20:30分起熄灯1小时,以支持该活动。下列关于这项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活动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B.
选择3月28日(农历三月初二)是因为天上有满月
C.
由于区时不同,这是一次全球性的熄灯“接力”活动
D.
在平时也应有这种“暗夜意识”,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查科学常识的题,A答案讲到该活动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显然是正确的,B答案中农历三月初二不是满月,是错误的,C答案中由于区时不同,所以地方时有差异,是正确的。D答案中“暗夜意识”能节约电能,从而减少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也是正确的。
答案:B
例2.
一个科研小组计划检测一种新研制的环保型除草剂是否能有效地除草,他们选用了三块相似的草地进行实验。第一块草地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第二块草地喷洒与第一块草地等量的新型除草剂,第三块草地不喷洒任何除草剂。几天后,发现第一块草地的除草效果良好,而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那么下列判断中合理的是(
)
A.
实验失败
B.
对照组设置不合理
C.
新的除草剂能投入使用
D.
新的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解析:对这个实验设计进行分析,有变量控制,有对照组,所以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因此结果可信,从结果可以得出:喷了新型除草剂的第二块草地与第三块草地长势相似,可以证明新的除草剂可能没有除草效果。
答案:D
例3.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负责制造的20辆氢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公务用车在北京奥运中心区投入运营。该车的质量为1200
千克。
(1)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2)该氢燃料电池轿车所受的重力为
牛(g=10N/kg)。其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解析:第一问答案很容易得出:氢气的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污染等合理答案均可以。第二问:G=mg=1200kg×10N/kg=12000N,其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答案:(1)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污染等
(2)12000
增大
例4.
在科学研究和学习中,常常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进行实验和测量,要创造条件进行模拟实验。下列有四个来自教材的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解析:从实验本身分析,A、C、D中的三个实验都是模拟现实环境而设计的实验,因此都是模拟实验,只有B答案中的实验是实际的实验。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