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以及对近代中国思想的影响展厅一:走近新世纪大事年表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2月15日刺杀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 。
1913年3月26日袁世凯政府与法、德、俄、日五团银行团签订二千五百万英镑“善后大借款”。
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年5月9日,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政府签约。
1915年12月23日北京天坛举行祭孔典礼。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君主专制,建立中华帝国。?
辜鸿铭: “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马上剪掉,然而,诸位脑袋里面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容易剪掉的啦。”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经济:思想
文化: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然而封建思想依然浓厚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展厅二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 迅蔡元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1915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民主
科学北京大学、
《新青年》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蔡元培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於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於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
—陈独秀《敬告青年》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3.进取的而非隐退的;
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陈独秀 材料: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一卷指出民主就是人权.其实,这里的民主指的不是政府应该给人民那些权利,而是人民应该学会如何使用这些权利.即这里的民主除了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指一种思想观念,一种民主的思想观念.“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国故也包含在内)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说、胡说。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新闻资料孔子是数千年来封建帝王实行专制统治的护符,儒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比专制帝王加于肉体上的淫威更其严重。
—— 李大钊 “……他们教孝,所以教忠,也就是教一般人恭恭顺顺的听他们一干在上的人的愚弄,不要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建造顺民的工厂。”
孝-忠-礼,这就是儒家思想维护封建专制的妙用。
——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 约 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希 望 作词:胡适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 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 开得许多香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儿微云,月光恋爱着海洋,
地上吹着些儿微风。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我如何不想她?《乐观》 ——胡适这株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
快把他砍倒了,
把树根也掘去,
哈 哈!
好了!
猜猜看:有几个人?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
填空:前期新文化运动到底“新”在何处? 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封建的愚昧、迷信、盲从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等等雕琢、陈腐、艰涩的文言文平易、新鲜、
通俗的白话文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北方传来十月的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北京涌动爱国的情《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展厅二:涌现新思想展厅三:唤起新觉醒写给老师的一封信积极:(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表现在: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3)是一场全面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材料2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2、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局 限 性材料1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阅读材料:西方文化的精华与缺陷精华
先进的科学技术
人文主义思想
自由、平等的意识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法治的原则
缺陷
极端的个人主义
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
腐朽的享乐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探究】
如何看待
儒家传统文化? 希望就在眼前希 望 作词:胡适 我从山中来 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 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 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 夜夜不能忘 但愿花开早 能将宿愿偿 满庭花簇簇 开得许多香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人民版必修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它上承“顺乎世界之潮流”,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塑国民精神,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三)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内容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为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产生强烈兴趣,所以创设情境,以展厅形式呈现,通过“走进新世纪”“涌现新思想”“唤起新觉醒”三个展厅,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在参观过程中,设计小障碍,让他们解决,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丰富想象能力。
本课内容有一定难度,作为高中生,看问题要有深度,所以要培养分析能力。为此,查找了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学会交流。所以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以展厅形式呈现,通过“走进新世纪”“涌现新思想”“唤起新觉醒”三个展厅,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3)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五)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七)教学准备
1、教法:精心选择图片和史料,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3、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
4、课时安排: 1课时
5、授课年级: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