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四)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训练(四)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3-12 11: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四)
[范围: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一、选择题
1.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BZ4-1所示,现将6
g
A
和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图BZ4-1
A.9
g
B.11
g
C.12
g
D.14
g
2.在反应2A+3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11。若2.2
g
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D,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
A.10∶11
B.22∶15
C.15∶22
D.11∶10
3.4.6
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4.某金属单质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X的用量/g
Y的用量/g
生成X2Y的质量/g
1
7.4
1.6
8.0
2
9.6
3.2
12.0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A.4∶1
B.3∶1
C.2∶1
D.37∶8
二、解答题
5.在A+2B===2C的反应中,若32
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
g物质C,则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________。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图BZ4-2
6.某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消毒液。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
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3.8
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3
g。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二氧化锰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氧气的质量列出求解过氧化氢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7.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BZ4-3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BZ4-3
(1)t0~t1和t4~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
(3)请在图乙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
8.某同学发现养鱼师傅为了解决鱼塘中氧气不足的问题,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他回家后查阅资料,查到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2Na2O2+2H2O===4NaOH+O2↑,且CaO2与Na2O2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1)写出Ca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为测定这种固体中CaO2的质量分数,称取20
g样品加入足量的水中,结果生成3.2
g
O2(假设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水反应)。请你帮助计算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
9.为了测定某牛奶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现采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其原理是把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化成氨气(化学式为NH3),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现取该牛奶样品30
mL,用“盖尔达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质,产生的氨气用9.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g,下同)
(2)30
mL牛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10.为研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小明选取成分相同的大理石碎屑、块状大理石两种样品各6
g,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BZ4-4。每2
min读取一次电子天平的示数,据此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并记录前18
min数据如下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图BZ4-4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大理石碎屑生成的CO2质量/g
0
1.45
1.75
1.98
2.18
2.30
2.36
2.40
2.40
2.40
块状大理石生成的CO2质量/g
0
0.45
0.80
1.10
1.36
1.60
1.81
1.98
2.11
2.20
  (1)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装置中的哪一现象可判断反应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表格分析,块状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最多能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反应进行到18
min时,块状大理石中有多少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教师详答
专题训练(四)
1.C
2.A [解析]
根据“反应2A+3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11”,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11a,又因为2.2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D,设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则2A+3B===2C+4D
18a
44a
x
4.4
g
= x=1.8
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2
g+B的质量=1.8
g+4.4
g,故B的质量=4
g。
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4
g∶4.4
g=10∶11。
3.C [解析]
8.8
g二氧化碳含碳8.8
g××100%=2.4
g,5.4
g水中含氢5.4
g××100%=0.6
g,则该化合物中含氧4.6
g-2.4
g-0.6
g=1.6
g,所以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4.A [解析]
由表中两次实验数据可知,Y的用量增加1倍,而生成X2Y的质量却没有增加1倍,说明第2次反应时,Y有剩余,9.6
g
X完全反应,生成12.0
g
X2Y,则同时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12
g-9.6
g=2.4
g。故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9.6
g∶2.4
g=4∶1。
5.24
g 12
[解析]
此反应中32
g物质A和足量物质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6
g物质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B的质量为:56
g-32
g=24
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

2B===2C
32
2x
32
g
24
g
= x=12
6.(1)2H2O22H2O+O2↑ (2)3.2
g
(3)= (4)20%
7.(1)t0~t1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还未达到分解温度反应还未进行;t4~t5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已经进行完全。
(2)解:由图中数据可知,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
g。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x
3.2
g
= x=31.6
g
答: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
g。
(3)如图所示
8.(1)2CaO2+2H2O===2Ca(OH)2+O2↑
(2)解:设20
g样品中CaO2的质量为x。
2CaO2+2H2O===2Ca(OH)2+O2↑
144         
32
x         
3.2
g
= x=14.4
g
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100%=72%。
答:该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72%。
9.解:(1)设产生氨气的质量为x。
2NH3+H2SO4===(NH4)2SO4
34
98
x
9.5
g×4.9%
= 
x≈0.16
g
(2)30
mL牛奶中氮元素的质量为0.16
g××100%≈0.13
g。
答:(1)产生氨气的质量是0.16
g;(2)30
mL牛奶中氮元素的质量约为0.13
g。
[解析]
(1)由稀硫酸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根据氨气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产生氨气的质量。(2)由氨气的质量、氨气的化学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30
mL牛奶中氮元素的质量。
10.(1)容器内不再产生气泡(或电子天平的示数不再变化)
(2)2.40
g。查表可知,大理石碎屑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40
g,而块状大理石与其质量、成分都相同,所以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2.40
g
(3)解:18
min时块状大理石生成CO2的质量为2.2
g。
设此时块状大理石中发生反应的CaCO3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
g
= 
x=5
g
答:块状大理石中有5
g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解析]
(1)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容器内不再产生气泡,说明已经反应完。(2)大理石碎屑与盐酸反应到14
min,气体不再增加,说明已经反应完,最多产生2.40
g二氧化碳,而块状大理石与其质量、成分都相同,所以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是2.4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