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3-12 11:26:58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物质的运输
知识点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下列关于导管的描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③由死细胞构成 ④由活细胞构成 ⑤两个管道分子之间有筛板 ⑥中空的管道 ⑦位于韧皮部 ⑧位于木质部
A.①③⑥⑦
B.②③⑥⑧
C.①④⑤⑦
D.②④⑤⑧
2.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自下而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成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成红色
C.纵切变色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
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3.将一根带叶的杨树枝条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请回答:
(1)过一段时间,在枝条基部上方横切,横切面变成了________色,纵切枝条,用放大镜观察切面,变红色的部位位于茎的__________(填“中央”或“周围”),属于植物茎的__________。
(2)在这个实验中,红墨水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证明了茎确实有__________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在茎的__________。
知识点  有机物的运输
4.下列关于筛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茎的韧皮部
B.由长筒状细胞组成
C.输导有机物
D.组成筛管的细胞上下壁都消失了
5.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其中的道理是(  )
A.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6.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
A.保证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
B.保证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7.2016·嘉兴如图B4-4-1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专以这种植物韧皮部中的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位是图中的(  )
图B4-4-1
A.甲
B.乙
C.丙
D.丁
8.甘蔗很甜,它的茎中含有大量的糖,这些糖是(  )
A.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B.由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C.由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D.由根从土壤中吸收,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9.如图B4-4-2所示对果树进行环割树皮的实验,请据图回答。(提示:果树的韧皮部位于树皮内)
图B4-4-2
(1)在A、B处环割前后,该枝条的水分运输并没有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枝条环割后,果实甲和乙的生长情况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果树主干C处进行环割(如图中圆圈所示),果树的生长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B4-4-3所示,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  )
图B4-4-3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丧失呼吸作用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11.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其丰产的道理是(  )
A.限制了水分和无机盐向根部运输
B.防治了害虫的侵害
C.限制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D.限制了水分和无机盐向茎叶运输
12.小明做了如图B4-4-4所示的实验。
图B4-4-4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横切枝条上方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枝条横切面上变成红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中可知,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位于________,负责运输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________。
A.上面水太多,把红色冲淡了
B.水分是自下而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C.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快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__。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13.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某同学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
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
①取一段柳的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如图B4-4-5所示)。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图B4-4-5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作出假设的依据是:茎的木质部中有____________,是上下相互连通的。
(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原因是要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将柳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的目的是排除茎的____________的干扰。
(4)为了能够在茎的横切面上或纵切面上观察到溶液的位置,需要将该同学方案中无色透明的土壤浸出液改为__________________来做实验。
教师详答
第2课时 物质的运输
1.B [解析]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导管分子在发育初期是活的细胞,成熟后,细胞质等解体,细胞死亡,形成中空的管道。
2.D [解析]
A、B、C项分别说明基部上方、枝条、导管内有水分和无机盐,但是都无法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D项中,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越往上越少,因而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3.(1)红 中央 木质部 (2)标记水分的运输途径 (3)输导 木质部
4.D 5.C
6.D [解析]
在树皮的筛管中有机物的输导是自上而下的,所以横割树皮,可以阻碍有机物向下输导,使果实获得更多的有机物。
7.B 8.A
9.(1)环割树皮没有伤到木质部,水分是通过木质部(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 (2)甲发育良好,乙停止发育
 (3)果树会慢慢死亡 果树根部得不到有机物,无法进行呼吸作用而死掉(或无法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而死亡)
[解析]
植物叶肉细胞合成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内各处。
10.B 11.C
12.(1)木质部 
(2)木质部 水分 无机盐
(3)B (4)A
[解析]
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韧皮部中的筛管运输有机物,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13.(1)导管 (3)韧皮部 (4)红色土壤浸出液
[解析]
(1)该同学探究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依据是茎的木质部中有导管,而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3)实验中将柳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的广口瓶中,可以有效地排除韧皮部中筛管可能带来的干扰。(4)要想更好地观察木质部中导管自下而上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输导作用,可将无色透明的土壤浸出液改为有色的土壤浸出液如红色。第eq
\a\vs4\al\co1()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1课时 茎的结构
知识点  茎的类型
1.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A.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C.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2.下列植物中茎的类型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黄瓜
B.爬山虎
C.牵牛花
D.丝瓜
3.草莓的茎是(  )
A.攀缘茎
B.缠绕茎
C.直立茎
D.匍匐茎
知识点  茎的结构
4.茎中储藏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
A.树皮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髓
5.水稻、小麦等植物的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它们的茎中没有
(  )
A.形成层
B.韧皮部
C.木质部
D.筛管
6.制作麻袋用的材料取自于植物体的
(  )
A.根的韧皮部
B.茎的韧皮部
C.叶片
D.茎的形成层
知识点  年轮
7.树木的年轮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信息,如树的年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等。年轮的形成与下列哪部分结构有关(  )
A.形成层
B.木质部
C.韧皮部
D.树皮
8.据图A4-4-1回答下列问题。
图A4-4-1
(1)图中的①叫作________,它的内侧部分是________部,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作用。
(2)图中的②叫作________,它能够使茎__________。
(3)图中的③叫作__________,具有输导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作用。
9.多年生木本植物年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光照的变化
B.水分的变化
C.空气成分的变化
D.气温的变化
10.桃树茎和水稻茎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桃树茎粗,水稻茎细
B.桃树茎有形成层,水稻茎没有形成层
C.桃树茎有年轮,水稻茎无年轮
D.桃树茎有树皮,水稻茎无树皮
11.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  )
A.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B.水分经过树干输送的侵蚀作用
C.运输水分和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D.便于记忆树龄
12.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A4-4-2),回答下列问题。
图A4-4-2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湿—干冷—温湿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教师详答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1课时 茎的结构
1.B 2.C 3.D 4.D 5.A 6.B 7.A
8.(1)树皮 韧皮 保护 输导有机物
(2)形成层 加粗
(3)木质部 水分 无机盐
9.D [解析]
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状况有关。由于一年中气候条件不同,形成层的活动有盛有衰,这就使其所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薄有厚,因此,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的形态出现差异,因而出现年轮。春季,气温回暖,形成层细胞开始分裂,分裂形成的细胞大,颜色鲜嫩,科学家称之为早期木;秋季,气温下降,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体积缩小,颜色变深,被称为后期木,树干里的深色年轮就是由后期木形成的;接着,树又进入冬季休眠时期,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树的主干里便生成一圈又一圈深浅相间的环,每一环就是一年增长的部分。这种年轮在针叶树中最显著,在大多数温带落叶树中不明显,而许多热带树中根本没有。
10.B [解析]
桃树是双子叶植物,是木质茎,茎中有形成层,能加粗;而水稻是单子叶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不能加粗。
11.A [解析]
由于不同季节,温度、水分、阳光的不同,造成细胞生命活动不同。
12.(1)B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