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q
\a\vs4\al\co1()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知识点 蒸腾作用
1.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输导作用
2.下列与植物蒸腾作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B.蒸腾作用散失了根吸收的绝大部分水分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
D.没有蒸腾作用,生物圈的水循环就无法进行
3.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A4-5-1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重为5
N,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
N。其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图A4-5-1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知识点 蒸腾作用的器官——叶
4.在发生水灾的时候,农作物被洪水淹没。当洪水退去后,农民要进行“洗苗”,洗去农作物上的泥沙。这主要是为了( )
A.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B.清除洪水带来的污染物
C.保证气孔的畅通
D.防止作物受重压倒伏
5.图A4-5-2为叶表皮上的一个气孔,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图A4-5-2
A.①是保卫细胞,两两相对,可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
B.②是气孔,它正处于张开状态
C.②若关闭,蒸腾作用就会减弱
D.②通常是夜间张开,白天闭合
6.[2015·湖州]
绿色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依靠叶片____________作用产生的动力,通过导管将水分运输到叶、花、果等部位,其中叶能将水分和二氧化碳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这个过程称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
7.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图A4-5-3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片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临时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
℃左右的热水中(如图A4-5-3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
8.下列各项中能正确描述水分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界中循环途径的是( )
A.大气→植物根系→植物叶片→大气
B.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C.植物叶片→植物根系→大气
D.自然降水→植物茎、叶→植物根系→大气
9.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
A.叶中筛管→茎中筛管→根中筛管
B.根中筛管→茎中筛管→叶中筛管
C.根中导管→茎中导管→叶中导管
D.叶中导管→茎中导管→根中导管
10.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是因为水汽化时要吸热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会逐渐增大
11.如图A4-5-4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各放置一个盛水烧杯,杯内都插着一根枝条,两根枝条上的叶子数目不同。开始时天平两边平衡,后将此装置移至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天平右边将会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图A4-5-4
A.两边枝条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不等
B.杯内水分蒸发量不等
C.两边枝条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量不同
D.两边枝条呼吸作用的强弱不同
12.如图A4-5-5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A4-5-5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进行的。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__________有关。
(3)预测实验(二)的结果:A、B、C三塑料袋中水珠数:__________袋壁内水珠最多;__________袋壁内水珠较少;__________袋壁内水珠最少。
(4)实验(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实验(二)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点即可)。
13.下表是一些常见植物叶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每平方毫米平均数),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名称
上表皮
下表皮
豌豆
101
216
玉米
94
158
马铃薯
51
161
番茄
12
190
睡莲
625
3
旱金莲
0
311
(1)从上表可见,一般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特点对植物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推测,上述植物中,最适于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是哪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A4-5-6表示向日葵在24
h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mg·h-1,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图A4-5-6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水分吸收速率
B.在暗处,水分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水分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水分吸收速率
教师详答
第5节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1.B 2.D
3.A [解析]
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重量变化不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重量变化也不大。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地进行,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大量的水分。所以此装置重量减轻主要是蒸腾作用造成的。
4.C
5.D [解析]
图中①是保卫细胞,总是两两相对而生,围成的空腔是气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图中的②气孔处于张开状态。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若关闭,蒸腾作用就会减弱。气孔②的张关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与白天夜晚无关。
6.蒸腾 光合
[解析]
蒸腾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动力,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7.(1)一 (2)下表皮气泡的数目比上表皮多 (3)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8.B 9.C
10.C [解析]
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与植物的三大作用有关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气孔;汽化过程吸热,所以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
11.C
12.(1)叶片 (2)叶片的多少
(3)A B C
(4)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有关
(5)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缺少根[或茎的吸水功能较弱,影响蒸腾作用或对照不如实验(二)鲜明]
13.(1)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 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而大量失水
(2)主要分布在上表皮 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于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3)旱金莲。因为旱金莲的叶片上,所有的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这是对于旱环境的高度适应
[拓展培优]
B [解析]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
h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由图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中间部分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水分吸收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水分吸收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