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精选课后训练:第8课 咬文嚼字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精选课后训练:第8课 咬文嚼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2 18: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咬文嚼字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尺牍(dú)
斩截(zhǎn)
适宜(yí)
斟酌(zhēn)
B.没镞(zú)
鲁莽(lú)
调和(tiáo)
倒涎(yán)
C.骨子里(ɡú)
岑寂(cén)
清沁(qìn)
付梓(zǐ)
D.意蕴(yùn)
锱铢(zī)
累积(jí)
蕴藉(jí)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
B.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D.在巴格达几乎未经多少有效抵抗就迅速落入美军之手后,美国人难免为军事上的优势自鸣得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朱光潜的《谈美》一书中还谈论了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它不包含功利目的,它使人暂时忘记自我而专注于欣赏对象当中。所以说,艺术可以使人出世。
①那么这只是快感而不是美感
②区分了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感觉
③指出“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④当我们感觉到高兴而联想到自身的欲望时
⑤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
⑥用“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这一生动的比喻
A.⑥②③④①⑤
B.④①⑤②⑥③
C.③④①⑥②⑤
D.②④①⑤⑥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5.对文中“咬文嚼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咬文嚼字的依据:研究炼字的道理。
B.咬文嚼字的态度:字字推敲的谨严。
C.咬文嚼字的做法:斟酌文字的分量。
D.咬文嚼字的目的:调整思想和情感。
6.对文中郭沫若炼字事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郭沫若对“你是”“你这”句式的见解和做法。
B.肯定郭沫若关于“你是”“你这”句式的研究结论。
C.分析指出炼字不可简单类推,而要结合具体语境。
D.通过这个炼字事例,引出对咬文嚼字道理的研究。
7.对上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举郭沫若修改字句的具体事例,并指出“这是炼字的好例”。
B.接着,引文学作品例子并加以分析,说明两种说法表达效果不同。
C.然后,从两个方面指出郭沫若援例修改的句子是不妥的。
D.最后,点明炼字意义,并提出与郭沫若完全相反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情与辞
朱光潜
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都必表现一种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灵上的感触,显著的如喜怒爱恶哀愁等情绪,微妙的如兴奋颓唐忧郁宁静以及种种不易名状的飘来忽去的心境。文学当作一种艺术看,也是如此。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在文学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若不然,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如账簿、图表、数理化教科书之类。不过这种界线也很不容易划清,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是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的。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们不运用言辞则已,一运用言辞,就难免要表现几分主观的心理倾向,至少也要有一种“理智的信念”,这仍是一种心情。
情感无法直接表现于文字,都必借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成思想。行文的第一步要心中先有一种情致,其次要找出具体的事物可以烘托出这种情致,最后要找出适当的文辞把这内在的情思化合体表达出来。创造也并非无中生有,它必有所本,自然就是艺术所本。艺术根据自然,加以熔铸雕琢,选择安排,结果乃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全在“自然”之上加这一番“人为”。情是自然,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浑身都是情感不能保障一个人成为文学家,犹如满山都是大理石不能保障那座山有雕刻,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作家如果信赖他的生糙的情感,让它“自然流露”,结果会像一个掘石匠而不能像一个雕刻家。雕刻家的任务是给那块顽石一个完整的形式,一条有灵有肉的生命。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味过来的情绪。”在沉静中加过一番回味,情感才由主观的感触变成客观的观照对象,才能受思想的洗炼与润色,思想才能为依稀隐约不易捉摸的情感造出一个完整的可捉摸的形式和生命。这个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就大概说,文学作品可分为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心里感觉到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那是“辞溢乎情”。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不过,“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不在陈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象就没有发挥的机会,虽然“观止于此”,究竟“不过尔尔”。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选择与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糟糠。
(选自《谈美·谈文学》
有删改)
8.下列关于“情与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情”无法直接用“辞”来表现,不借助事、理、物是没有办法表现出来的,这意味着“情”最终必须转化为思想。
B.“情”是一种自然状态,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辞”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它是思想情感的载体。
C.文学作品可以依据作者写出来的话是否完全把心里的感觉说尽,大体分为“情尽乎辞”“情溢乎辞”“辞溢乎情”三种。
D.从常识上讲,情尽乎辞,也就是作者写出来的文字能把心里所有的感觉完全表现出来,应该是文学的理想。
9.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必须具有抒情性并表现某种心灵上的感触,这种感触可以是明显的或微妙的,甚至可以是难以表达的。
B.艺术来源于自然,艺术根据自然,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选择安排,而不是无中生有地胡乱创造,结果就是一种超自然的世界。
C.在文学的艺术中,情感须经过意象化和文辞化,才算得到表现,因此一个作家不能仅信赖自己的生糙的情感,让情感“自然流露”。
D.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来的情绪。”这句名言表达出来的关于诗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一切文学作品。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的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缺少情致的文字,那就成为枯燥的没有生趣的日常应用文字。
B.许多哲学的,史学的,甚至于科学的著作都带有几分文学性,这是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而情感又容易为理、事、物所触动。
C.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这种“情溢乎辞”的文学作品的意味更加深永,还可让读者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
D.用绘画来比喻文学创作的高明之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在表达某种感情时,文字越多就越啰唆,而语言越简省就越生动有趣。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这里指裴迪。
11.本诗选取了哪些意象?紧承诗中哪一字?
答:
12.请分析颈联中“墟里上孤烟”中“上”字的妙处。
答:
评卷人
得分
四、语言表达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生的悲剧尤其能给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他看到了悲剧的积极意义。他甚至还说:“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

。”这话表面看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矛盾至极,但是其实含有至理。因为如果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所以,

,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鲁莽”中“鲁”应读“lǔ
( http: / / www.21cnjy.com )”;“倒涎”中“涎”应读“xián”。C项,“骨子里”中“骨”应读“ɡǔ”。D项,“累积”中“积”应读“jī”;“蕴藉”中“藉”应读“jiè”。
2.A
【解析】“坏习惯”和“不很好”,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折关系,是因果关系。“必须”表示事理上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做到;“必需”表示一定要有的,常指需要的东西。第三空从搭配使用上来看,应选“表现”。“思想”应“透彻”,不能“精确”,“精确”指非常准确,非常正确。
3.A
【解析】A项,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此处褒贬失当。B项,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C项,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D项,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4.A
【解析】由第5条横线后面的句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及“它不包含功利目的”中的“它”,很容易判断出第6条横线必填⑤,备选的6个句子中只有“美感”能被“它”指代,故排除B、D两项;①中的“只是快感而不是美感”和⑤中的“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衔接紧密,所以选A。
5.A
6.B
7.D
【解析】
5.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信息“文学借文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来判断,咬文嚼字的依据应该是语言与思想情感的吻合。
6.由原文第二段中“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和第二段后半部分“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可知B项错。
7.作者并没有“提出与郭沫若完全相反的观点”,只是说“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8.B
9.B
10.D
【解析】
8.“只要将其融合到思想之中,就是文学的艺术”不合文意,还缺少“达之于辞”这个必备条件。原文是说“融情于思,达之于辞,才是文学的艺术”。
9.文学只是艺术的一种,艺术“经过文学家的熔铸雕琢”错。
10.原文中并未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判定文学作品是否生动,关键是做到以有限寓无限。
11.选取了寒山、秋水、暮蝉、落日、孤烟这五种意象
,这些意象紧承题目中“闲”字。
12.上,本意是上面,在这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作动词,上升。“上”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黄昏的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孤烟、落日与上一联中的寒山、秋水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风景画,折射出诗人安逸、闲适的心境。
【解析】
11.本题考察诗歌的意象、结构内容。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景物描写都紧扣一个“闲”字。
12.本题考查诗歌语言之“炼字”。所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炼字”题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①直接释义;②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③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运用效果)(2)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展开联想,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耐人寻味等)。
13.①它是最不完美的
②乐观地(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悲剧)
【解析】第一处,前面“他却认为人生有价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因其有悲剧。他看到了悲剧的积极意义”,指出了从人生的价值看,悲剧(不完美)的意义,①所在的句子表达的意思应与之对应,应填“它是最不完美的”;第二处,从后面“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推测前面应是表达一种态度“乐观地(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不完美(悲剧)”。
试卷第4页,总4页
试卷第1页,总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