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课件(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3-27 21: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我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三岁的孩子把手中的馒头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让小草吃馒头。我对她说:小草不吃馒头,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 在我们一起学习完这节课后,你们就会明白,小草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的原因了。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探究实验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问题是?
2、你的假设是什么?
1、暗处理
想想为什么要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遮光对比光对比实验时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形成对照试验
3、脱色
为什么要隔水加热呢?
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叶绿素呈绿色,如果不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就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酒精的燃点较低,隔水加热,可预防烧杯中酒精燃烧,以免出现危险。
脱色后叶片变成黄白色
为何要滴加碘液 ?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
特性,用碘液检验淀粉的
存在是常用的方法。
4、滴加碘液及观察
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呢?说明了什么?
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证明见光部分含有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这个实验同时也证明,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 黄白色, 这是因为叶片中的 叶绿素 溶解到酒精中去了。
(2)加碘液后,发现A、B两处均不变蓝,原因是:A处 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不变蓝 B处 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所以不变蓝
(3)C处遇碘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淀粉 。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我们都知道生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那么生物所需的氧气都是从哪来的呢?
探究实验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玻璃管内,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细木条会复燃,这说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氧气
氧气难溶于水,能助燃,因而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再根据木条等的燃烧情况判断氧气是否存在
以上两个实验证明:
绿叶在光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同时释放出了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