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蛋白质和维生素
一、学习目标:知道蛋白质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蛋白质的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蛋白质与氨基酸关系;蛋白质性质;蛋白质、维生素与人类健康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㈠
蛋白质
1.蛋白质的存在:人体及动物的肌肉、
、
激素
、
和
各种酶
中。
2.蛋白质的作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
的基础物质。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
、
体重
、发生
。
3.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主要是
等。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被小肠吸收的
。
被人体吸收,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一部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生成
等物质。
问题:味精的主要成分为
。松花蛋(皮蛋)表面的松花即
。
鱼、肉的汤汁味道鲜美,是因为汤汁中含有多种
。
4.蛋白质的一些性质:
加入试剂
水
饱和硫酸铵溶液
加热
乙酸铅溶液
浓硝酸
取1支试管,加入一定量蛋白质滴一些试剂,观察
再继续添加一定量水
变化类型
总结:蛋白质在水中
溶,在无机盐溶液(如
)
溶,发生
现象(属于
变化)。蛋白质在
或遇到
浓硝酸
、
、
甲醛
等化学物质时,会发生
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即蛋白质的
。
注意:人如果重金属中毒后,应该立即食用
来解毒。
在许多食品中,都容易霉变,注意,该类物品发生霉变后,能产生一种毒性较大的物质,是
。故,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霉变的食品。
5.实验内容:鉴别棉线、羊毛线、化纤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棉线燃烧后,
。
羊毛线燃烧后,
。
化纤燃烧后,
。
第2课时
二、维生素
1.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
。
2.维生素的作用:保证人的正常发育,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既不能
,又不能
。
3.维生素的来源:人体所需大部分维生素
能在体内合成,须从食物中摄取。故不能偏食。
4.维生素的组成:维生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都较为复杂的
物。维生素属于有机
分子化合物(人体可直接吸收)。
5.常见的维生素:
(1)溶解性:维生素A
溶于水,维生素D
溶于水,但都
溶于油脂,故其制剂都是油状的。维生素B、C
溶于水。但加热时均易受到破坏,VC在
性情况下容易受破坏。
(2)一些维生素的作用及存在
维生素A:维持正常的
反应及
发育,存在于鱼肝油、肝脏、水果中。
维生素C:又称抗败血酸。具有
性。与
有密切关系,主
要存在于
中。能使
溶液褪色。
维生素D:促进
的吸收而使骨质钙化,维持正常的
,
存在于鱼肝油、牛奶、蛋。
【填表】:
在水中的溶解性
缺乏症
存在
VA
VB1
VB2
VC
VD
VE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知道食物中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是有机物
能力目标: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能用某些实验方法从组成上辨别有机物。
情感目标: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机化合物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使学生认识正常安排饮食及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概念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特点
三.
教学过程:
葡萄糖、面粉、奶粉在空气中会烧焦;煤油、石蜡等物质在空气中点燃后有黑烟冒出。这些现象说明了这些物质在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
。
㈠有机化合物(简称
)
(1)定义:
。
(2)举例:
。
(3)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为
。
(4)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ⅰ.碳原子之间的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
ⅱ.有机物分子中含一个或多个碳原子。
ⅲ.与碳原子连接的原子种类不同。
(5)书写化学式,元素符号一般是C、H、O、N、Cl等顺序。
⑹
特点
㈡无机化合物(简称
)
(1)定义:
。
(2)举例:
。
【注】特例:
、
、
及碳酸盐(
)属于无机物。
【讨论】判断:
a.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无机物(
)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
c.无机物一定不含碳元素(
)
㈢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
)是指
。
如:
。
㈣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ⅰ.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其中,
、
、
、
为有机物)。
ⅱ.
(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
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纤维素(
)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
、
、
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第二节
糖类和油脂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能力目标: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情感目标:认知到糖类和油脂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酿酒过程
2.淀粉的检验
3.葡萄糖的检验
三、教学内容
第1课时
(一)糖类
1、淀粉和纤维素
⑴
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表达式为
,
葡萄糖在植物生长过程转化为
、
或
。
2C6H12O6
C12H22O11(蔗糖)+H2O
,
nC6H12O6
(C6H10O5)n(淀粉或纤维素)+nH2O。
⑵
淀粉的检验:使用
,
淀粉与
作用后变为蓝色。
注意:我们用
来鉴别淀粉的存在,这个是特性反应。
⑶
淀粉的存在: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
⑷
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如:淀粉的水解:
(C6H10O5)n
+
H2O
n
。
淀粉:
色,粉状固体,
甜味,
溶于冷水。
2、葡萄糖:是一种
色,
甜味,
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
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
,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量。
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约为2804kJ热量。表达式为
。
【葡萄糖的检验】:(配制氢氧化铜时,要注意
,使溶液呈
性)将待测溶液滴加至新制的氢氧化铜中,在酒精灯上
,如果看到
色沉淀,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
色沉淀,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
注:低血糖:
。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会造成“糖尿病”。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
问题:马拉松运动员途中补充的饮料中含有
,目的是
。
第2课时
3、糖类物质主要包括
、
、
、
蔗糖
等有机物,习惯上称为
。
人类食用的最主要糖类是
。
注:
4、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
C6H12O6
2C2H5OH(乙醇)
+
2CO2;
酒精:学名
,化学式为
,无色透明,
毒,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易挥发、能与水以
互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实验室燃料。体积分数为
70%到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二氧
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方程式为
。
注: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
,有
毒
,少量使人中毒昏迷,失明,较多会致人死亡。因此禁止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二)、油脂
1.油脂的存在:猪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
2.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等质量的油脂,放热量是淀粉等的2倍以上。人体中的脂肪储存丰富的热能。
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过多,会使之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可能造成肥胖,堆积在肝脏中可能会造成脂肪肝,甚至是肝硬化。
减肥的最佳方法是:坚持锻炼,消耗热量。
3.油脂与淀粉的区分:
油脂的组成元素与淀粉、纤维素相同,含有
元素,但是它们的
不同,所以不是同一类。
4.油脂的分类:
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等来自动物体的脂肪层,常温下通常呈
态-----脂肪;
植物性油脂:如花生油、豆油等来自于某些植物种子的油脂,常温下呈
态---油。
5.油脂的溶解性:
油脂
溶于水,
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汽油、己烷、氯仿等)
6.大豆中提取油脂:(1)用
将大豆碾碎,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
,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2)过滤;(3)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用
蒸发己烷;(4)得到的液体便是大豆油。
注意:该过程属于
变化过程。
说明:人体的储备能源是
;人体的主要能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