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生物综合测试题(四)
第三单元
第六、七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皮肤在人体的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属于人体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后天形成的防线
2.卫生部规定每年12月5~6日及次年1月5~6日为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日”,要求4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
)
A.抗体
B.抗原
C.病原体
D.杀菌物质
3.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的保护作用
B.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如图生动形象的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5.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头舔伤口,结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选项中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
D.注射乙肝疫苗
6.不小心被狗咬伤后,要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注射的狂犬疫苗和所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
A.抗原、保护易感者
B.抗原、控制传染源
C.抗体、保护易感者
D.抗体、控制传染源
7.下列各项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儿童发烧时打退烧针
B.被生锈的铁钉扎伤后打破伤风
C.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D.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8.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比如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C.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D.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结核病的免疫力
9.通过两年来的《生物学》学习,你对一些常见疾病一定有所了解。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
A.流行性感冒
缺铁性贫血
B.蛔虫病
疟疾
C.乙型肝炎
肢端肥大症
D.夜盲症
肺结核
10.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下列防治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禁止非法卖血,确保血源质量
B.打击卖淫嫖娼,倡导洁身自好
C.鼓励他们积极治疗
D.隔离艾滋病病人,限制活动范围
11.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各医院都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
)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杀灭病原体
12.今年春天,某班多名同学患流行性感冒,为此,老师和同学们采取了多种防范措施,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在教室内喷洒消毒药水
B.让患者隔离治疗
C.注射流感疫苗
D.积极锻炼身体
13.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之一,接种疫苗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B.非特异性免疫,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C.特异性免疫,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D.特异性免疫,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14.今年5月中旬以来,我市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明显增多。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下列预防措施不恰当的是(
)
A.饭前便后及时洗手
B.服用抗生素提前预防
C.对玩具、餐具、水杯等定期消毒
D.发现疑似患儿及时送诊
15.据报道,近年我国艾滋病病人数量大幅度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对待艾滋病病人的科学态度应该是(
)
A.不能与艾滋病病人一起工作
B.不能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说话,要远离他们
C.要对他们宽容、理解、同情,并给与适当的帮助
D.可以接受他们进行无偿献血
16.下列关于“OTC”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人可自行判断和使用的药品
B.病人不需要处方就能购买的药品
C.剂量较大、服药天数长,需医师指导的药品
D.不需要医嘱就能服用的药品
17.碘酒和眼药水在家庭药箱中属于(
)
A.外用药
B.内服药
C.特殊药
D.医用器具
18.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如下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濒危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建设需要,可以不考虑环境问题
C.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活动,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
19.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据报道,我国现在有五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农村地下水资源50%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
是(
)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③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20.生态江西,绿色南昌,要努力打造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购物时尽量使用塑料袋
B.晚上习惯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
C.倡导使用可充电式电池
D.用餐时倡导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60分)
21.(8分)下图表示病菌通过一定的器官、系统引起的四种人类传染病,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随空气进入呼吸道内的病菌可被呼吸道黏膜上的___________清扫出去。
(2)随食物进入口腔内的病菌可被_________________杀死,因此起到防御作用。
(3)病菌不容易通过皮肤传染,是由于皮肤表皮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起到
____________作用。
(4)进入循环系统和机体内的病菌,都可能被__________吞噬,从而保护人体的健康。
22.(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斯德将狂犬病病犬的唾液注射到兔的体内,兔患狂犬病而死,他将死兔的脑和脊髓进行处理,弱化成疫苗,注射到正常狗的体内,使狗获得了对该病的免疫力。后来,有一男孩被狂犬咬伤,不治必死,在狂犬病发病的潜伏期内,巴斯德多次对其接种弱化病毒,男孩果然平安无事。
材料二: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它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禽流感等同属于一类传染病,发病后几乎全部死亡。
材料三:近几年,已发生几起被恶狗咬伤虽注射狂犬疫苗但仍不幸死亡的事件。专家分析,对伤口深的严重患者,除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外,还应在24小时内注射高效抗病毒血清一剂,才能有效防治。
(1)巴斯德为发病前的男孩接种弱化疫苗,从免疫的角度来说,弱化病毒疫苗属于___________,男孩获得免疫力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免疫角度分析,材料三中所用的抗病毒血清,与巴斯德给男孩接种的弱化疫苗的不同是:
抗病毒血清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很多人喜欢养狗等宠物,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近年来,许多地区的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防治狂犬病(提出至少三条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如图,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吸食了乙的血液,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丝虫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__________。
(2)乙在患病前是____________,患病后是_____________。
(3)微丝蚴是_____________。
(4)蚊子是____________。
24.(7分)分析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春季,手足口病卷土重来,该病是近几年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而且易感人群不再局限为幼儿,已成年患者的不断出现,使得手足口病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资料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狗、猫等宠物,这为狂犬病传播带来隐患,我市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几乎全部死亡。专家提醒:如被宠物咬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
资料三:几年前曾经肆虐的甲流,因为甲流疫苗的广泛使用而得到了有效遏制,而没有接种过甲流疫苗的人则往往容易患病。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来看,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属于_______。学校会劝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回家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____________。
(2)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入人体内的狂犬病疫苗属于________;接种疫苗的人获得的免疫是_________免疫,这属于人体免疫的第______道防线。
(3)使用抗生素治疗手足口病、狂犬病或甲流效果都不显著,主要是因为引发此类传染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请你写出一条预防措施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8分)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______;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______。
(2)流感流行期间,通常对空气进行消毒。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属于
_________________。
(3)流感患者购买药物时,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分析,下列哪项是必须关注的?
_______________。
A.广告效应
B.是否为国外进口药
C.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D.价格
26.(8分)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下面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A和B是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模拟“温室效应”的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中各种成分的量、水草和小鱼大小等应尽量保持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B内的温度比A内的_________,则可证明“温室效应”会导致气温上升。
(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人类应倡导低碳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请写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项日常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0分)已知禽流感的病原体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科学家已经研制出疫苗。疫苗在广泛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将未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的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H5N1型禽流感病毒属于(
)
A.传播途径
B.病原体
C.传染源
D.抗体
(2)A组小鸡注射H5N1型疫苗以后,小鸡体内的___________细胞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示的动物实验中,设置B组小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区周围3千米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免疫类型的有关知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具有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2.【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计划免疫,注射或口服疫苗,相当于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从而使人体产生免疫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免疫的两种类型。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属于第三道防线的生理功能。
4.【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图示表示病毒进入人体后,起抗原作用,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的过程,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的免疫功能是有限的,当大量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不能将病毒全部消灭,会表现生病状态。
5.【解析】选C。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它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如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和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抗体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而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接种的疫苗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为抗原;产生抗体后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故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6.【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体免疫与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凡是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都是抗原,
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当人被狗咬伤后,为防止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有致病性,为此人注射狂犬疫苗,故属于保护易感者。
7.【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计划免疫的概念。计划免疫就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如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8.【解析】选
A。本题考查预防接种的知识。预防接种的原理是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某种疾病的免疫力。接种卡介苗只能预防结核病,对其他疾病没有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9.【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疾病的病因。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A选项中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饮食中长期缺铁引起的。C选项中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D选项中夜盲症是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艾滋病的防治措施。由于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安全性行为传播,因此,要禁止非法卖血,确保血源质量;打击卖淫嫖娼,倡导洁身自好;鼓励艾滋病病人积极治疗;艾滋病病人,也非常痛苦,要理解和同情他们的不幸,只要洁身自好,搞好预防,不会传染上艾滋病,不应该隔离艾滋病病人,限制活动范围。
11.【解析】选C。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的措施包括: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包括:保持环境条件的卫生和通风、对所用物品或环境进行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包括:加强锻炼、增强营养、保证睡眠、接种疫苗等。所以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的使用是为了切断病原体在传染源与易感人群之间的传播途径。
12.【解析】选A。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是传染源,对其采取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叫易感人群,对其采取的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对其采取的措施叫切断传播途径。
13.【解析】选D。通过预防接种对易感人群注射疫苗,在其不得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凡是对健康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如打疫苗、锻炼身体等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4.【解析】选B。此题考查如何预防传染病。手足口病是消化道传染病,通过粪便传播,所以应该注意饭前便后要洗手,对儿童的玩具、餐具、水杯等要定期消毒,以上两方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送诊,属于控制传染源;抗生素只能消灭细菌,服用抗生素对预防由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没有效果。
15.【解析】选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以及母婴传播。在他们的血液中含有艾滋病病毒,所以临床不能接受他们的血液,但也不应因此将他们与世隔离。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工作、握手和说话,不会传染艾滋病,对待艾滋病患者,我们不能歧视他们,应该对他们宽容、理解、同情,并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但是和他们交往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过密接触。
16.【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非处方药的理解。“OTC”是非处方药的英文缩写,它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可以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17.【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药箱的配备。家庭药箱中除了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的药物外,还有一些常用药物,如内服药感冒冲剂、阿斯匹林、黄连素等,外用药碘酒、眼药水、红药水等,此外还有纱布、胶布等工具。
18.【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濒危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活动,还生物更多更好的生存环境,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既要发展经济,还要保护环境。
19.【解析】选D。本题考查水污染的因素。城市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直接污染了河流;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不当,会随雨水冲刷到河流中,引起水污染;工业生产中的废液会直接污染水体,废渣、废气会经雨水将有害成分带入水体。
20.【解析】选C。本题考查关注城市环境的知识。生活垃圾的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购物时尽量少使用塑料袋,用餐时尽量少使用餐盒,因为这些物质都不容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要养成节电意识,尽量少开灯。
21.【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1)呼吸道黏膜和黏膜上的纤毛属于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和清扫病原体;(2)唾液中的溶菌酶能够杀灭病菌;(3)皮肤的屏障作用也属于第一道防线;(4)吞噬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答案:(1)纤毛
(2)溶菌酶
(3)屏障
(4)吞噬细胞
22.【解析】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原理。(1)弱化的病毒失去了致病性,但是仍然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体,因此弱化病毒疫苗属于抗原,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抗病毒血清含有免疫蛋白,能够参与消灭病原体,属于抗体;
(3)可以从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等角度列举措施。
答案:(1)抗原
特异性免疫
(2)抗体
(3)为宠物狗等定期注射狂犬疫苗;注意不要被狗等动物抓伤或咬伤;被狗咬伤后应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病毒血清;患狂犬病的狗等要杀死深埋;尽量不养宠物并避免与宠物接触;要养经过检疫的宠物并定期检查(答出其中三条即可)
23.【解析】本题要正确区分病原体、易感人群和传染源的概念。甲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乙在患病前缺乏对丝虫病的免疫力属于易感人群,患病后又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微丝蚴是引起传染病的生物称为病原体;蚊子充当了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属于传播途径。
答案:(1)传染源
(2)易感人群
传染源
(3)病原体
(4)传播途径
24.【解析】本题考查传染病和免疫学相关知识。
(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此题中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属于传染源。学校针对患病儿童采取的措施就属于控制传染源。
(2)疫苗是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造的,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
(3)抗生素是由真菌分泌的能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无效。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所以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
(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只要是属于这三种措施的方法皆可。
答案:(1)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
(2)抗原
特异性
三
(3)病毒
(4)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有道理即可)
25.【解析】(1)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病原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免疫的角度分析,流感病毒属于抗原。
(2)预防传染病,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种措施。对空气消毒,防止病原体的传播,是切断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本题考查安全用药的常识。在服用药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中的内容,首先弄清本药品的适应症,做到对症下药。特别关注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过期的药物绝不能服用。还要关注药品的规格和用法用量,以把握用药的剂量,有些药物还有禁忌,所以要关注注意事项。
答案:(1)病原体
抗原
(2)切断传播途径
(3)C
2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1)图中A、B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其中A起对照作用;(2)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两个生态瓶除了变量之外,其他各种成分的量、大小等应尽量保持相同;(3)B生态瓶内的二氧化碳比A生态瓶内的二氧化碳多,如果B生态瓶内的温度高于A生态瓶,则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气温升高;(4)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做到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
答案:(1)A
(2)相同
(3)高
(4)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等(合理即可)
2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染病和探究实验的有关知识。
(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属于病原体,H5N1型禽流感病毒是病原体。
(2)H5N1型疫苗相当于抗原,在注射进入小鸡体内后,会刺激小鸡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清除H5N1型禽流感病毒。
(3)此实验中设置B组小鸡的作用是进行对照,从而证明实验结果是由H5N1型疫苗引起的。
(4)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区周围3千米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是为控制传染源采取的措施。
答案:(1)B
(2)淋巴
清除H5N1型禽流感病毒
(3)对照
(4)控制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