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人体的免疫功能 课时达标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1 人体的免疫功能 课时达标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4-11 13:4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
人体的免疫功能
课时达标练习
【双基巩固】
1.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从免疫角度上看这种现象属于(
)
A.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一种特异性免疫
2.下列描述中,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
C.接种牛痘预防天花
D.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3.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B.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
C.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
D.特定的抗体抵抗相应的抗原
4.某人幼时患过天花病后,就再也没有患过天花病,原因是体内产生了相应
的(
)
A.抗原
B.溶菌酶
C.抗体
D.淋巴细胞
5.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
B.一种抗体是由多种抗原刺激产生的
C.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D.抗体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原的消失而消失
6.以下是人体与免疫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其中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皮肤、吞噬细胞
B.溶菌酶、吞噬细胞
C.抗体、淋巴细胞
D.黏膜、杀菌物质
7.下图为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表示特异性免疫的
是(
)
8.下列免疫类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是(
)
A.体液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抗体消灭病原体
9.近期,山东省红十字会对外宣布,已将某县冯某捐献的多个器官成功移植给了五名等待移植的重病患者,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传染源
10.下面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抵抗抗原的入侵,防止疾病的产生
C.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D.免疫总是对人体有益的
11.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
)
A.白喉
B.百日咳
C.破伤风
D.结核病
12.下列关于计划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应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
B.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C.没病就不必进行预防接种
D.预防结核病可接种卡介苗
13.下图是人体的三道防线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______和________组成,图中________属于第一道防线。其主要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图中____________属于第二道防线。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_____________免疫,这是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构成。其主要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免疫。
【能力提升】
1.皮肤能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下列选项中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某人注射青霉素时出现过敏现象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2.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属于(
)
A.抗原和抗体
B.抗体和抗原
C.抗原和抗原
D.抗体和抗体
3.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人体注射麻疹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变化情况是(
)
4.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张明注射了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病,但第二年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不恰当的解释是(
)
A.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
B.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统受损
C.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较短
D.流行的流感病毒与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种类型
5.桃花盛开的季节,丽丽的脸上起了一些疹子,医生说这是对花粉的过敏反应,造成该反应的原因是(
)
A.花粉有毒
B.花粉能传播细菌
C.抵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强
D.抵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弱
6.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吃药
B.给出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疫苗
C.给小孩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D.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拓展探究】
7.下图表示注射某种抗原后体内相应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Ⅰ表示初次注射抗原后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Ⅱ表示再次注射该抗原后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人体接受抗原后都要__________________后才会出现抗体明显增加的情况。
(2)初次注射抗原后,大约经过________天抗体产生达到高峰。再次注射抗原后___________天开始产生抗体,_____________天抗体水平达到高峰。
(3)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和到达抗体水平高峰的时间要比初次明显
___________,而且抗体有效水平也明显__________,持续时间也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人体三道防线组成、特点和功能的理解。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具有阻挡并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它具有溶解和吞噬病原体的作用。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是为了吞噬病菌。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它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2.【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包括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的作用;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和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患天花都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3.【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免疫类型的认识。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生以后产生的,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患过腮腺炎的人体产生了抵抗腮腺炎病毒的抗体,接种卡介苗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产生的抗体只对结核杆菌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特定的抗体只抵抗相应的抗原,故这些都属于特异性免疫。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细菌、吞噬细胞吞噬各种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4.【解析】选C。本题考查抗原、抗体之间的关系。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叫做抗原,当侵入人体内的天花病毒被消灭后,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所以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再患天花。
5.【解析】选C。此题考查对抗体的认识。抗体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而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产生后只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一种抗体是由一种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存在时间长短不同,有的只存在几天,有的是终生存在的。
6.【解析】选C。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细菌、吞噬细胞吞噬各种病原体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都是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当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的特殊蛋白质—抗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只对特定的抗原发生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拓展延伸】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比较
7.【解析】选C。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的识别。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图A表示溶菌酶溶解病菌,图B表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图D表示皮肤阻挡病原体,这三项都是针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图C是指病原体侵入后,在病原体的作用下产生了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说明此免疫功能不是生来就有的,而且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所以是特异性免疫。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免疫的类型。体液的杀菌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针对所有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器官移植与免疫的知识。对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移植的器官属于“非己”成分,相当于抗原。
【生活链接】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通常是将健康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使之迅速恢复功能的手术,目的是代替受者相应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丧失的功能。
广义的器官移植包括细胞移植和组织移植。若献出器官的供者和接受器官的受者是同一个人,则这种移植称自体移植;供者与受者虽非同一人,但供受者有着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即同卵双生子),这种移植叫做同质移植。人与人之间的移植称为同种(异体)移植;不同种的动物间的移植(如将黑猩猩的心或狒狒的肝移植给人),属于异种移植。
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免疫功能的理解。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如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移植的器官产生排斥反应等,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还会引发某些疾病。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预防接种。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肺结核。百白破混合疫苗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12.【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计划免疫的理解。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的目的就是在人体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从而避免感染,不是发病之后再进行治疗。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
13.【解析】本题考查对人体三道防线组成、特点和功能的理解。(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图中A、B属于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并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的作用。(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图中C、D属于第二道防线,它具有溶解和吞噬病原体的作用。(3)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它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4)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1)皮肤
黏膜
A、B
阻挡并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C、D
溶解和吞噬病原体
(3)非特异性
它是人生来就有的,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4)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特异性
【能力提升】
1.【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非特异性免疫的理解。皮肤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注射青霉素出现过敏现象,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都是抗体对特定的抗原发生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是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解析】选B。本题考查抗原和抗体的知识。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而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抗原,麻疹病毒是病原体,能引起人体产生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所以麻疹病毒是抗原,人体内因其产生的特殊蛋白质是抗体。
3.【解析】选B。本题考查计划免疫的原理。注射的麻疹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当它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与抗原相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仍在人体内存留,当同样的抗原侵入时,抗体会直接将其清除。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免疫过程的理解能力。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会产生抗体,有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如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有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较短,如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上述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只针对一种病毒起作用,张明同学第二年得了流感,可能是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体内先前产生的抗体,对变异后的病毒不起作用,流感病毒只会使人患病,不会损伤免疫系统。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过敏反应的理解。人体的免疫具有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三个功能,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会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食物、药物、花粉等产生过敏反应。
6.【解析】选A。本题主要通过实例考查对计划免疫的理解。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计划免疫是一种特异性免疫,一般是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
【拓展探究】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曲线图的能力。由曲线Ⅰ和Ⅱ可知,注射抗原后,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抗体才会明显增加,并且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长短也不同。初次注射抗原后,大约经过10天,开始出现抗体,大约15天达到高峰;再次注射抗原后3~4天开始产生抗体,7~10天达到高峰。并且再次产生抗体后,抗体的持续时间比第一次也显著延长。
答案:(1)经过一段时间
(2)15
3~4
7~10
(3)缩短
提高
显著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