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4-14 20:03:44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6-2017八年级(下册)科学《步步提升》测试卷(十一)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测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P-31 S-32 Cl-35.5 Ca-40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速度快慢 B.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
C.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D.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2.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KClO32KCl+O2↑ B.2KClO32KCl+3O2
C.2KClO32KCl+3O2↑ D.2KClO32KCl+3O2↑
3.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  )
A.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4.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判断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  )
A.反应前后所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是否相等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 D.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是否相等
5.铝在氧气中燃烧得到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为(  )
A.108:96:204 B.27:32:108 C.4:3:2 D.54:96:108
6.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16 B.32 C.48 D.64
7.下列说法中,与化学变化中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不相符合的是(  )
A.水结冰后,质量保持不变
B.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
D.1.2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
8.关于化学方程式C+O2 CO2,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不能确定
10.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共烧掉Ag蜡烛,用去Bg氧气,生成Cg水和Dg二氧化碳,反应物的总质量为W1g,生成物的总质量为W2g,则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A+B=W1 B.C+D=W2 C.A+B=C+D D.A+C=W1+W2
11.在A+2B=3C+2D的反应中,32g A和适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 C和100g D,若A的化学式量为16,则B的化学式量是(  )21教育网
A.26 B.36 C.52 D.104
12.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13.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
反应①:2H2O22H2O+O2↑ 反应②:2KMnO4K2MnO4+MnO2+O2↑
A.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B.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
C.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D.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
14.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C.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他们的质量如白色条形图所示.反应结束后,他们的质量如黑色条形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2:3
D.反应过程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2:1
16.2A+3B═C+3D中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38,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已知一定量的A和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4.2gC和0.6gD,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36.5 B.63 C.98 D.294
17.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
A.16:9 B.23:9 C.32:9 D.46:9
18.有XY,Y2两种物质,使30g XY和足量的Y2反应生成46g 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Y+Y2═2XY2,则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
A.28:15 B.7:8 C.8:7 D.15:8
19.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O24.8g,同时只生成CO24.4g和水2.7g,则该化合物中(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20.将A物质25g,B物质56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中仍有10g A,且B完全反应,生成C的质量为44g;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cnjy.com
A.A+2B═2C+D B.2A+2B═C+D C.2A+7B═4C+6D D.A+2B═C+2D
二、填空题(第22题4分,其它每空2分,共38分)
21.判断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是否正确:
(1)2g食盐完全溶于10g水中得到12g食盐水,该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判断对错)
(2)煤燃烧后,剩余煤灰的质量比原来减轻了,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判断对错)
(3)ag硫与bg氧气充分反应,一定生成(a+b)g二氧化硫;   (判断对错)
2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H2O2   H2O+   O2↑
(2)   Fe2O3+   CO   Fe+   CO2
23.用化学式简要表示下面的反应,并在括号里指出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1)硫在空气中燃烧:   (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3)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  ( )
(4)加热高锰酸钾:  ( )
24.某物质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O2CO2+2H2O,回答问题:
(1)R的化学式为   ;
(2)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5.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试计算:
(1)该反应中H2O、H2、O2微粒的个数比为      ;
(2)该反应中H2O、H2、O2的质量比为      ;
(3)如果18g水通电全部分解,可得到氧气16g,同时得到氢气      g;
(4)如果72g水通电全部分解,可得到氢气      g;
(5)要得到1g氢气,需要分解水的质量是      g;
26.某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4g硫在不同质量的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单位:克)



所用氧气质量
2
4
6
产生二氧化硫质量
4
8
m
(1)m的数值应为 ;
(2)以上甲、乙、丙的实验哪些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3)以上哪次实验中硫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27.“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请根据图中装置完成以下各题:21·cn·jy·com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B处是干冷的大烧杯,甲烷燃烧后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 元素;将B中烧杯正放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 元素。www.21-cn-jy.com
(3)此实验能否证明甲烷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填“能”或“不能”)。
(4)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四、解答题(第28~31每空2分,第32题5分,第33题9分,共32分)
28.在4P+5O22P2O5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每124份质量的磷可跟   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2·1·c·n·j·y
29.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要用如图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       。
30.有25克A、5克B和10克C组成的混合物,将其加热充分反应后,反应后的物质中含有10克A和21克C及另一新化合物D。则反应中各反应物质量比为  ,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0、20、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世纪*教育网
 
31.“史上最贵”的实验:步骤Ⅰ:让金刚石(C)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步骤Ⅱ:让足量镁条在步骤Ⅰ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若金刚石质量为m1,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2,则(选填“<”“=”或“>”)m1 m2,理由为 。
32.工厂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CaSO4)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现用1.25 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www-2-1-cnjy-com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
33.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如下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请计算:2-1-c-n-j-y
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
10
5.5
第2次
10
m
第3次
10
1.2
第4次
10
n
(1)表中m的数值为   ,n的数值应该为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3)通过计算,求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浙教版2016-2017八年级(下册)科学《步步提升》测试卷(十一)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CCA
6~10:BADAD
11~15:ABDAD
16:C
【解析】解: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y
2A+3B═C+3D
2y x 3×2
34.2g 0.6g
= x=342
= y=27 (342+3×2﹣2×27)÷3=98
故选C
17:A
【解析】①根据已知条件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则R:2M=22:2×9=22:18,
设生成的M的质量为a,
∴22:18=4.4g:a,
解之得:a=3.6g;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Y的质量=4.4g+3.6g﹣1.6g=6.4g;
∴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6.4g:3.6g=16:9.
故选A.
18:B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Y2的质量为46g﹣30g=16g;
设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b;
2XY+Y2═2XY2,
2(a+b) 2b
30g 16g
=
a:b=7:8
故选:B.
19:C
【解析】解:由于该化合物和氧气反应,且是完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由于给出了消耗掉的氧气的质量为4.8g,所以可以计算在生成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总和,之后与氧气的质量对比.21教育网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100%=3.2g
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2.7g××100%=2.4g
生成物中氧元素的总质量3.2g+2.4g=5.6g>4.8g,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氧元素.
所以该化合物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故选C.
20:C
【解析】解:根据反应的特点可以知道,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所以可以判断反应中消耗了A的质量为:25g﹣10g=15g,B物质完全被消耗,即为56g,即反应物为A和B,而C和D为生成物,C质量为4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了D的质量为:15g+56g﹣44g=27g,则可得出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是:=2:7:4:6,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7B═4C+6,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是正确的;21cnjy.com
故选:C;
二、填空题
32、(1)碳酸钙的质量=1.25t×80% = 1t

(2)设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2CaCO3 + 2SO2 + O22CaSO4 + 2CO2
 200   128
 1t    x
200 ∶128 = 1t ∶x x=0.64t
答: 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0.64t。
33、(1)根据第一次10g盐酸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2.5g,第三次剩余固体成为了1.2g,
说明第一次反应后还有碳酸钙,也就是说10g盐酸已经全部反应,只能消耗2.5g碳酸钙,
再加10g盐酸,还能消耗2.5g,所以剩余固体:5.5g﹣2.5g=3g,所以M为3;
3g﹣1.2g=1.8g,说明第三次的碳酸钙已反应完,故n=1.2g;故填:3; 1.2;
(2)到了第三次假设这一次10g盐酸还能完全反应,最后剩余固体3g﹣2.5g=0.5g,结果剩余1.2g,说明盐酸没完全反应,剩余的都是杂质,即1.2g是杂质,碳酸钙质量为8g﹣1.2g=6.8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5%;故填:85%;
(3)设与6.8g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6.8g x
x=2.992g
答:8克该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可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992g;
温馨提示:本系列作品由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其他相关资料可点击:http://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book.php?mod=studio&op=detail&stid=5
也可百度搜索(三人行名师科学工作室)
版权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