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尖强化13:八下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3-4节强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鼎尖强化13:八下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3-4节强化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4-17 12:37:47

文档简介

鼎尖强化13:八下第3章第3-4节强化训练
基础强化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Ca-4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  )
A. 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 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C. 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D. 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2.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新技术,该技术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甲烷等物质,从而减少碳排放.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元素的种类 B. 碳原子的数目
C. 氢元素的化合价 D. 纳米镍粒子的化学性质
3.“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 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B. 其分子间隔比普通二氧化碳要大
C. 其分子不再运动 D. 该物质为混合物
4.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5.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红色-紫色-红色 B. 紫色-红色-紫色
C. 红色-紫色-蓝色 D. 红色-无色-红色
6.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  )
7.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 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 施用CO2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 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D. CO2能灭火,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8.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9.在化学反应A+2B═C+D中,5.6gA和7.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同时得到D的质量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0.2g B. 5.6g C. 0.4g D. 0.73g【版权所有:21教育】
10.华为公司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l0倍,可连续使用1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 CO B. H2 C. O2 D. CO221*cnjy*com
11.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根据他们描述的内容,试判断他们所指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S+O2 SO2 B. 2CO+O22CO2
C. 2H2+O22H2O D. CH4+2O2 CO2+2H2O
12.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2AB2+B2═2C B. 3AB2+B2═2C C. 4AB2+B2═2C D. AB2+4B2═2C
13.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各化学式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 2m=a B. m=a C. 3n=a D. 2b=2m+n
14.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
15.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定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I2的质量
B.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的CO2中氧原子的总数
C. 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I2和CO2的质量比
D. 反应物所含元素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元素种类不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有化学变化: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据此可得出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17.如图,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B中分别盛有CO2、H2中的一种,试回答:由放置方法判断出A瓶中的气体是 ;判断的依据是 。
18.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 的干燥棉球。实验现象是: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由此可得出CO2的相关性质有 A.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能与水反应 C.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D.
19.从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可得到干冰。 (1)干冰的化学式为 。 (2)干冰可做食品制冷剂,其原理是 。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待测
7.2
2.0
反应后待测的B的质量是 克,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1.使用NH2Cl可以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 ,生成物中Cl元素化合价为 。
22.为建设环保节能型城市,襄阳市在许多小区和道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制造太阳能路灯的单质硅(Si),可以用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在反应2A+3B=2C+4D中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6:22:9,测得16gA与适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混合物 g,若A的相分子质量为M,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1·c·n·j·y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4.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丁四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1)甲组研究了反应:2H2+O22H2O,他们从该反应中获取的信息有: 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 ②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点燃; ③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④ ;21*cnjy*com

(2)乙、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1中试剂混合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分别表示为m(前)、m(后)。请根据图1所示回答: ①乙组实验中,m(前)>m(后),原因是 ,若所用试剂不变,改进的方法是 ; ②丙组实验中,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3)丁组同学研究了物质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2所示:其中,x= g,W的化学式是 。
25.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制取二氧化碳,除了用到②和⑧号仪器外,还需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补充一种药品 (填药品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 (填气体化学式)。21·世纪*教育网
四、解答题(26题4分,27题6分,28题8分,共18分。)
26.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尔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二氧化碳)。据此能说明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来源:21cnj*y.co*m】
27. 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10t贝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2.2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假设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28.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3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1cnjy.com
能力强化
一、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对比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为两个探究实验的改进装置,请回答问题:
(1)图A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通过对比可说明CO2能与水反应。21·cn·jy·com
(2)通过对比图B所示实验,加入H2O2溶液后,看到左侧试管比右侧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此外还可观察到 。说明MnO2对此反应的催化效果比水泥好.分析该实验设计不合理的理由 。
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1)实验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www.21-cn-jy.com
3.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甲、乙试剂瓶的体积均为250mL)。 实验一:若乙中盛有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纸花,关闭K1,打开K2,通入潮湿的CO2气体,紫色纸花不变色,则甲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关闭K2,打开K1,通入潮湿的CO2气体,紫色纸花变红,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纸花变红的原因 。 实验二:若甲中盛有100mLNaOH溶液,乙中盛有100mLCa(OH)2溶液.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4.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Ⅰ: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Ⅱ: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如表:2-1-c-n-j-y
编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反应前/g
4.8
112.6
118.4
反应后/g
8.0
112.4
118.4
(1)在实验Ⅰ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
; (2)这三个实验中,实验Ⅲ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 (3)实验Ⅰ、Ⅱ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 。
二、解答题(第5题4分,第6题6分,第7题10分,共20分。。)
5.如图是利用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重新塞上橡皮塞,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请解释天平仍然平衡的原因.为了避免在实验中橡皮塞再次被冲出,你认为此装置应如何改进?www-2-1-cnjy-com

6.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O2的质量是 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7. 某同学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 (1)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的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破裂后瓶内试剂会吸收空气中CO2生成CaCO3.为测定其中CaCO3的质量分数,兴取小组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称取10.0g样品,加50.0g水溶解,搅拌、静置、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重。 实验2:称取10.0g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①根据实验1称重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可能偏高,原因是 。 ②若实验2中收集的气体为2.2g,计算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