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1课时课件(43张ppt)+视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1课时课件(43张ppt)+视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4-18 11:24:31

文档简介

课题:第二章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理解学习行为并学会区分学习行为与先天性行为。
②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性行为。
③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学会探究一种常见小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
②参与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③学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④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⑤运用分析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收集资料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识到除了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它们和我们是好朋友,所有的朋友一个都不能少。
②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③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采用“引导—探究—自我总结—教师引导共同总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一系列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自我总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勇于探究,自我解惑,积极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调查活动;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和预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老师有感情的讲故事)
《狼孩》
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部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一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这个女孩有七、八岁,起名为卡玛拉。卡玛拉喜欢用四肢爬行,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科研人员努力教她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
生:听故事
师:一般情况下狼会把女孩?可是这只狼却把女孩?(用疑问的语气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学生回答(可能有学生知道,其中有一个男生说得非常好,如果不知道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原因)
师: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动物世界,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
板书课题-----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设计意图】:
通过“小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也为本节课学习动物行为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你知道下列图片中动物行为的目的吗?依次出示图片
生:说出图片中动物行为的目的:繁殖
迁徙
觅食
觅食
师: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行为?(不少学生都说出了防御、攻击行为)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判断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动物的行为并判断该行为的目的为接下来学习动物行为的分类做铺垫。设置“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行为?”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辨别了攻击和防御两种行为。
师:你写过日记吗?让我们共同看看小明的宠物日记: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我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后来经过我和家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我们一家人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思考以下问题:
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
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么?
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
由于问题较简单可以让学生直接读问题说答案:
1、会
2
、不会
3、不会
师继续出示问题
4、以上这三种行为一样吗?有哪两种行为是一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不一样,第二种和第三种是一样的。
师进一步出示问题
5、前一种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
第一种是生来就会的,后两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设计意图】:
本部分的设计是通过日常行为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不同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引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打下基础。
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动物的行为虽然多样,但是不同的行为之间却有着差异和相同之处。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5页最后一段---96页第一段,完成《助学》76页的“自主学习”目标1和“合作探究”的第1题。
学生按照要求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代表回答:
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师:那哪位同学能够尝试利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呢?
学生分别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教师引导、总结并展示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行为。(板书)
像小明日记中的?(生答: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
师:那么什么是学习行为?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学生尝试阐述学习行为的概念。(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阐述出第一点,第二、三点需要教师引导)
师:看样子,大家都知道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
教师展示
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板书)
像小明日记中的?(生答:小狗到指定的地点拉屎、拉尿,小狗会简单的加减法)
师:那么对于动物来说,有些行为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建立起来的?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验证。
教师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
师:图片中的鹦鹉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
“说话”、“鹦鹉学舌”
师:小狗行不行呢?
学生回答
小狗做不到
师:鹦鹉为什么可以做到呢
学生思考、讨论(但多数的同学无法解释原因,或许个别的同学能够回答的出。)
师:其实鹦鹉之所以可以说话是与自身的结构分不开的,秘密就在于它特殊的“鸣管和舌头”。鸣管与人的声带构造很相近,舌头也非常发达,圆滑而肥厚柔软,形状也与人的舌头非常相似,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标准的发声条件,鹦鹉便可以发出一些简单但准确清晰的音节了。而狗由于自身的结构特点就决定了狗是无法像鹦鹉一样学人类说话的
师:用疑问的语气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都能够说出与遗传因素有关。
教师展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板书)
教师展示狼孩的部分资料
卡玛拉刚被发现时——是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学生阅读材料
师:卡玛拉的行为像谁?(狼)为什么像狼?(跟狼学的)
师: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行为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教师展示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板书)
教师完整展示学习行为的概念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的阅读两遍学习行为的概念,加深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本部分的设计,让学生尝试概述先天性行为的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概括能力,同时,逐步推进的设计不仅为学生解惑,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认知的加深。
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你学会了吗?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学生对两行为的辨别和认知,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师:如何判断一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主要判断这种行为是_______还是______
师:那么让我来考考你: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否准确判断呢?采用成语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贯穿各学科并不是孤立的;采用抢答的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那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各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通过以下的例子进一步分析。
教师展示例子
1、母鸡抱窝---------
2、小狗吮吸乳头---
3、蚯蚓走迷宫------
4、黄鼬释放臭气---
5、麋鹿攻击---------
学生认真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先天性行为是生存的基础,而学习行为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不被淘汰。
师: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有什么区别呢?依次出示具体的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
1、比较母鸡喂小鸡和小羊吃奶
相同点:都是_________行为,有利于生存。

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_____。
2、比较小羊吃奶和黑猩猩摘香蕉吃
不同点:小羊吃奶是_________行为,黑猩猩摘香蕉是__________行为。

明:_______行为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不被淘汰。
3、蚯蚓走迷宫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才能够成功。但是,如果走相同的迷宫,甚至更复杂的迷宫,小白鼠只需要30—40次,就会成功。
说明:不同动物,学习能力____,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____,_____行为是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设计意图】:
通过本部分设计,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先天性行为虽是生存的基础,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引入学习行为的作用打下了基础。且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师:
你有哪些学习行为?任意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行为如学骑自行车,学英语
启示:通过以上学习,作为动物的一员,你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
虽然是学习动物的行为但终究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而服务,让学生意识到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学习行为应更复杂、更多样才能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
小调查:动物学习行为形成的过程
课前我们分小组布置了调查的任务,下面各小组汇报你们的调查情况:
汇报交流:要求
1、要说出调查的题目
2、要说出这种学习行为形成的基本过程
(本以为学生无话可说或是说的乱七八糟,没想到有几个学生说的头头是道,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学会放手,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过渡:老师不但做了调查还做了实验呢?
师:下面我们通过“观察鸡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师播放“鸡绕道取食行为”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展示该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
1、鸡是怎样取得食物的?
2、重复实验中,鸡取得食物的尝试次数有什么变化?
3、如换成人做实验,绕道取食有快慢差别吗?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
1、鸡要绕过障碍物取得食物。
2、鸡尝试的次数越来越少。
3、有差别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学习需要一定的过程,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其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也越复杂。
你想让你家的小狗听你的话吗?快回家试一试吧!
学以致用:再次走进狼孩
从狼孩的故事中分析下列问题:
(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是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有母狼体内的
___________所决定的。
(2)“狼孩”的表现说明了正常人的行为是通过________获得的________行为。
(3)卡玛拉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科研人员努力教她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
师:由此你对学习行为有什么认识和启示?学生自由回答,师小结:
认识
1、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
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错过了很难补偿。
2、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从而才能更健全的发展。
启示:“青春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师:我们正处于哪个时期?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如果在座的每一位都能好好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将会成为最棒的自己!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做到前后设计相呼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利用活生生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行为要具备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后天学习,现在的自己已全部具备所以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猜谜语:
个子不大,能量不小,
团结互助,勇敢勤劳,
能啃骨头,会挖地道,
行军作战,井井有条。(打一动物)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采用“猜谜语”的形式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自然的过渡到社会性行为。
师:平时你见到的蚂蚁是一只一只的还是一群一群的?让我们共同来看蚂蚁的生活习性。
教师播放“蚂蚁社会行为”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后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96页-97页内容,思考
1、什么是社会行为?
2、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3、营社会行为的动物还有哪些?
师出示问题,学生回答:社会行为的特征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具有明显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__
2、营社会行为的动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教师展示:
社会行为:有组织、有分工、有等级(板书)
过渡: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教师播放“蚂蚁交流”的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97页-98页图2.2-34,思考
1、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还有哪些?
2、蜜蜂的通讯信号是什么?通过这种信号能够传递怎样的信息?
师出示问题,学生回答:
1、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蜜蜂通过________传递食物数量,还包括离蜂房的______及_____。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对比分析:
1、平时成群集结游动的鱼与蚂蚁的群体结构一样吗?
2、鱼儿所表现出的行为能称作社会行为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问题,选学生代表回答
不一样。鱼儿所表现出的行为不能称作社会行为。因为进行社会行为的动物不但营群体生活,而且它们的行为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鱼儿之间的行为没有组织、没有分工。
过渡: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就需要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这也就是我们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你能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说人们对动物行为的利用吗?(学生知道的很多)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
利用本部分的设计,使知识点循序渐进,逐步的引入,学生对社会行为的认知随着故事的深入而逐渐的渗透到学生的脑海深处。同时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对社会行为的群体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具体的事例也展现了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认知。
三、归纳总结
迁移应用
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我们通过表格来进行总结:
教师展示表格
学生思考并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归纳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既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2、迁移应用
传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逃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你知道张良是用什么方法让蚂蚁排成字的吗?
师:这是天意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①……②……③……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学会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在应用中巩固了重要知识:蚂蚁的社会行为、觅食行为。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我们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了有些动物还具备社会行为。
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四、巩固与提高
教师展示练习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____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所决定的行为。
2.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因素的作用,由
__________和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3.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老虎表演钻火圈
B.海狮表演顶球
C.小鸡觅食
D.狗能听人的呼唤
4.
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所有的动物都有
B
.
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C.
是可以遗传的
D
.在同种动物的个体间有不同的表现
5.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
(
)
A.具有基本的生存能力
B.学习行为的产生
C.适应多变的环境
D.改变环境的条件
6、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
.后天学习所得
C
遗传物质
D
.亲代训练
7、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如将其孵的鸡蛋拿掉,换上鸭蛋,它照样孵蛋,这种行为是(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学习行为
D、节律行为
8.
动物有学习能力,使动物在生存方面更有利于(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逃避敌害
C.寻找食物
D.找到配偶
9.
下列关于动物学习行为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成长中建立起来的行为
B.动物的行为主要是学习行为
C.一般遗传给后代的行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10.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高等,这有利于(

A.逃避敌害
B.寻找配偶
C.获得食物
D.适应复杂生活环境
板书设计:
§2.4
动物的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
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二、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三、社会行为:
1、概念
营群体生活,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2、特征
明显的组织,明确的分工,明显的等级
3、信息交流
声音、形体姿态、动作、气味
【教学反思】:
对于动物的各种行为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平时学生只注意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现象,而没有从动物的行为这个专题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问题,更没有意识到动物行为之间的区别。因此,本节课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是生物学问题和现象,留心处处是学问。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有:
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课题,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觉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
2、在教学活动中
(1)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和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同时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片段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图片、视频及资料等多种教学资源,使学生明确动物的社会行为,了解社会行为的特征及信息交流方式;开阔了学生知识视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故事、看日记、猜谜语、看视频、抢答,一节课学生都精力集中处在兴奋状态。
(4)狼孩的故事贯穿整个课堂,在导入时利用故事提出问题引入本节课,在学学习行为时又利用狼孩的行为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在学完基础知识时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情感教育,做到前后呼应。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时间较紧张,在处理“小调查
动物的学习行为”时只是让个别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并没有说出调查的过程,也没有引导小组间进行交流。(共43张PPT)
峄城区棠阴中学
裴增娟
狼孩
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部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一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这个女孩有七、八岁,起名为卡玛拉。卡玛拉喜欢用四肢爬行,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科研人员努力教她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
繁殖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觅食、防御、
繁殖、攻击(同种生物之间)、迁徙行为等
觅食
迁徙xi
觅食
【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行为】
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之间的争斗)
防御行为(躲避敌害)
小明的宠物日记: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我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后来经过我和家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我们一家人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想一想:】
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
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
拉尿么?
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
4、以上这三种行为一样么?
有哪两种行为是一样的?
5、前一种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

不会
不会
阅读课本94页第二段到96页第一段内容,完成《助学》77页的“自主学习”目标1和78页“合作探究”的第1题。
【自主学习一】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概念
先天性行为:
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
如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
小狗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
你好!
唉,我学不会!
【印度的“狼孩”】
卡玛拉刚被发现时——是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如何判断一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呢?】
主要判断这种行为是_______
还是______
生来就有的
后天形成的
【抢答】
1、蜻蜓点水
2老马识途
3、狐假虎威
4、惊弓之鸟
5黄牛耕地
6草木皆兵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意义
1、比较
母鸡喂小鸡和小羊吃奶
相同点:都是_________行为,有利于生存。
说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_____。
先天性
基础
2、比较小羊吃奶和黑猩猩摘香蕉吃
不同点:小羊吃奶是_________行为,
黑猩猩摘香蕉是__________行为。
说明:_______行为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不被淘汰。
先天性
学习
学习
【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生存的基础,
学习行为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
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而不被淘汰。
【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蚯蚓走迷宫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才能够成功。但是,如果走相同的迷宫,甚至更复杂的迷宫,小白鼠只需要30—40次,就会成功。
说明不同动物,学习能力____,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____,
_____行为是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不同
越强
启示:通过以上学习,作为动物的一员,
你应该怎么做?
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
才能适应现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你有哪些学习行为?
学习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
经过数次重复实验
【观察鸡的绕道取食行为】
我来解决:
1、鸡怎样才能吃到食物?
2、重复实验中,鸡取得食物的尝试次数
有什么变化?
3、如果换成人做实验,
绕道取食有快慢差别吗?
绕过障碍物
次数越来越少
有差别
快回家试一试吧!
【学以致用】
再次走进狼孩:
(1)母狼哺育婴儿长大的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是_____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由母狼体内的
___________所决定的。
(2)“狼孩”的表现说明了正常人的行为是通过_______获得的____行为。
先天性
生活经验
学习
遗传物质
1、人类大脑的发育,人类语言的发展和通过语言文
字等信息符号的学习是有关键时期的,错过了很难补偿。
2、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大脑发育的阶段相适应,从而才能更健全的发展。
“青春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珍惜学生时代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增长才干。


启示
(3)卡玛拉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
三岁半的儿童。科研人员努力教她说话,可
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
个子不大,能量不小,
团结互助,勇敢勤劳,
能啃骨头,会挖地道,
行军作战,井井有条。(打一动物)
猜谜语
蚂蚁视频
阅读课本96页-97页内容,思考
1、什么是社会行为?
2、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3、营社会行为的动物还有哪些?
【自主学习二】
【社会行为的特征】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具有明显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2、营社会行为的动物还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组织
分工
等级
蜜蜂
狒狒
斑马

动物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蚂蚁交流信息或蜜蜂舞蹈
【自主学习三】
阅读课本97页-98页图2.2-34,思考
1、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还有哪些?
2、蜜蜂的通讯信号是什么?
3、通过这种信号能够传递怎样的信
息?
动作
声音
气味
【动物的通讯】
形态姿态
蜜蜂通过________,
传递食物数量,还包括离蜂房的______及___
舞蹈
距离
方位
【对比分析】
1、平时成群集结游动的鱼与蚂蚁的群体
结构一样吗?
2、鱼儿所表现出的行为能称作社会行为吗?为什么?
不一样
不能
无组织、无分工、无社会性
1、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2、控制和防范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自主学习四】
阅读课本98页第一段,思考:
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动物行为的应用】 
你能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说说
人们对动物行为的利用吗?
【我会比较】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________有的本能
________获得的
获得途径
_______决定的
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获得的。
决定因素
由_________因素决定
由_______因素决定
行为特点
是一种固定的行为,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
有局限性
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有利于动物生存繁衍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的
主要行为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全部行为中所占比重也越大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生来就
后天
遗传物质
生活经验
学习
遗传
环境
探究园地:
传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逃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由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你知道张良是用什么方法让蚂蚁排成字的吗?
你收获,我快乐!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
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
2.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因素的作用,由
__________和______而获得的行为.
生来
遗传物质
遗传
环境
生活经验
学习
基础闯关----我能行
3.成语“耳濡目染”指的是哪种行为
(
)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4.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老虎表演钻火圈
B海狮表演顶球
C小鸡觅食
D狗能听人的呼唤
B
C
5.
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的动物都有
B
.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C.
是可以遗传的
D
.在同种动物的个体间
有不同的表现
6.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
(
)
A.具有基本的生存能力
B.学习行为的产生
C.适应多变的环境
D.改变环境的条件
D
A
能力提高-----我最棒
7、一只正在孵蛋的母鸡,如将其孵的鸡蛋拿掉,换上鸭蛋,它照样孵蛋,这种行为是(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学习行为
D、节律行为
8.
动物有学习能力,使动物在生存方面更有利于(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逃避敌害
C.寻找食物
D.找到配偶
A
A
9.
下列关于动物学习行为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成长中建立起来的行为
B.动物的行为主要是学习行为
C.一般遗传给后代的行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10.下列各项中,不是学习行为的是(

A.马戏团老虎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做算术
D.蚯蚓走迷宫
C
B
11.下列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高等的是(

A.蚯蚓走迷宫
B.老马识途
C.鹦鹉学舌
D.黑猩猩设法取下高处香蕉
12.哪种行为是动物的社会行为(

A.蚂蚁分工合作
B.孔雀开屏
C.公鸡绕道取食
D.亲鸟给雏鸟喂食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