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达标练习
【双基巩固】
1.如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加盖并放在
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
立即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
A.分解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释放能量
D.消耗二氧化碳
2.把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装在潮湿的纱布袋里,悬挂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里,2~3天后观察,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 )
A.植物只有在潮湿环境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B.正在萌发的种子能够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C.正在萌发的种子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可吸收水、消耗氧
3.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能量
B.有机物(储存能量)+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
C.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D.水+氧气→有机物(储存能量)+二氧化碳+能量
4.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D.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5.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萝卜、梨等很多种蔬菜或水果放久了就会空心,不如刚买回来的时候好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 )
A.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B.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D.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6.据报道: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址坊头村的1
000多亩小麦因水涝而淹死,其中500多亩面临绝产。如图所示某村民拔出的麦子根部都已经腐烂。下列说法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水涝抑制小麦根对水分的吸收
B.水涝抑制小麦叶的光合作用
C.水涝抑制小麦根的呼吸作用
D.水涝抑制小麦叶的蒸腾作用
7.给贮藏粮食的仓库中充入二氧化碳可以延长粮食贮藏的时间,这是因为( )
A.二氧化碳浓度高,增强了呼吸作用
B.二氧化碳浓度高,抑制了呼吸作用
C.二氧化碳浓度高,增强了光合作用
D.二氧化碳浓度高,抑制了光合作用
8.夜间,菜农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主要目的是( )
A.温度降低,可以减少病虫害
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多
D.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水分散失少
9.如图,瓶中装有萌发的种子。实验开始时阀门是关闭的。过一段时间后,往瓶内注入清水,并打开阀门,使瓶内气体进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请分析:
(1)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得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发生这种变化的气体是 。
(2)该实验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 。
(3)科学研究证明,这种气体是种子里的
分解时产生的,同时还产生了
。
【能力提升】
1.农民伯伯把收获的玉米堆放在一起(如图),若不及时晾晒,玉米堆内部温度会明显升高,原因是( )
A.空气不流通
B.二氧化碳浓度增高
C.种子吸收太阳能过多
D.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热量
2.一个密闭的保温箱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保温箱中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3.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在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灯吊入地窖中,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B.测定地窖中氧气的含量
C.测定地窖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D.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国家粮油仓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超过规定年限后,不能再作为粮食出售。其依据主要是因为粮食储存过久( )
A.种子的胚死亡而影响种子的萌发
B.种子发霉易引起食物中毒
C.种子生虫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而无法食用
D.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而造成营养成分缺乏
5.夏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A、B、C三种作用
6.(拓展探究)如图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实验要用黑布将整个装置遮盖起来,不让光线透入,其目的是
。
(2)第二天揭开黑布,装置内小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 ,说明大钟罩内 浓度大大增加。
(3)将燃烧着的火柴放进大钟罩内,火柴 ,说明大钟罩内
浓度大大降低。
(4)这个实验说明植物体的呼吸作用吸收 ,放出 。
(5)图中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光合作用制造的 ,光合作用制造的这些物质除了用于呼吸作用外,还可以用来 和通过动物摄食进入动物体内。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B。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甲瓶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把燃烧的蜡烛放入甲瓶后会立即熄灭;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乙瓶内含有氧气,所以蜡烛会继续燃烧。
2.【解析】选B。种子萌发时,通过呼吸作用使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之,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概念及表达式。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呼吸作用的理解。呼吸作用指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其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5.【解析】选C。本题结合生活实例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利用氧气分解植物中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水果、蔬菜放久了,其中的有机物会被大量消耗掉,因此不如原来的好吃。
6.【解析】选C。水涝使土壤中缺少氧气,植物的根得不到氧气而不能正常呼吸,导致死亡。农业生产中,给植物松土、给农田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保证根的正常呼吸作用。
7.【解析】选B。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高会影响呼吸作用的进行,从而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8.【解析】选B。本题考查植物呼吸作用的应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分解的有机物少,这样有机物积累得多,能增加产量。
9.【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
(1)呼吸作用指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由于该瓶中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通常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这个实验说明,种子萌发时,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的反应式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可见,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1)浑浊 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
(3)有机物 水
【能力提升】
1.【解析】选D。本题联系生产实际考查植物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刚收获的玉米含有较多的水分,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散失,导致玉米堆内部温度明显升高。所以收获的粮食要及时晾晒,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呼吸作用的理解。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含量逐渐降低。
3.【解析】选B。本题考查生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马铃薯在地窖中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如果将一盏灯放入地窖中熄灭,说明氧气稀少,人是不能进入的。
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晒干的粮食仍能进行微弱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选D。
5.【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的生理作用。绿色植物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光下蒸腾作用强,暗处蒸腾作用弱;在任何时候都会进行呼吸作用。
6.【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1)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为使本实验现象明显,需要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缺氧环境使燃烧的火柴立即熄灭。
(4)通过这个实验说明,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用于呼吸作用,还可以用来构建植物体和通过动物摄食进入动物体内,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1)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变浑浊 二氧化碳 (3)立即熄灭 氧气
(4)氧气 二氧化碳
(5)有机物 构建植物体(或构成植物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