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达标练习
【双基巩固】
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鹰击长空
B.鱼翔浅底
C.羚羊注目凝视远方
D.蛇蜕皮
2.下列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蚯蚓走迷宫 B.鸟类迁徙 C.大山雀喝牛奶 D.老马识途
3.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 )
A.环境因素 B.学习积累 C.遗传物质 D.亲代训练
4.据新闻报道,在英国,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母子”情深宛如一家。对猫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下列哪幅图表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
6.下列哪项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
A.母鸡生蛋
B.老鼠钻洞
C.蜜蜂酿蜜
D.黄牛耕田
7.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 )
A.遗传
B.变异
C.进化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8.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惊弓之鸟
C.鹦鹉学舌
D.孔雀开屏
9.以下几种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蜜蜂 B.鲸 C.华南虎 D.猫头鹰
10.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狗无论走多远,都能顺利地返回家,令狗返回家的信息来自( )
A.沿路的风光
B.沿路的标志性建筑
C.沿路狗留下的气味
D.主人与狗的心电感应
11.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①当一只蚂蚁找到大量食物自己无法搬回时,便会回巢通知伙伴,路上它会留下外激素,回巢后还会分泌外激素告知同伴去多少只比较合适。
②侦察蜂找到蜜源后会以舞蹈的形式告知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位。
③吼猴的叫声极为响亮,声音可以传到几千米以外,以警告其他群体不要靠近。
④某些灵长类动物可以通过相互理毛,挠掉身上的寄生虫,尾巴搅在一起等方式表示友好或巴结对方。
(1)上述①②③④中的四种动物分别是利用 、 、 、 来传递信息的。
(2)动物间的这种信息交流在动物界 ,其意义是
。
【能力提升】
1.楚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在这一事件中,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 )
A.学习行为
B.社会行为
C.觅食行为
D.领域行为
2.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婴儿吮吸、蜘蛛织网、孔雀开屏
3.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B.刚出生的小袋鼠本能地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爬到育儿袋中吃奶是先天性行为
C.成年黑猩猩通过堆叠木箱去摘高处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
D.先天性行为的存在是环境因素决定的
4.在狮群中的“狮王”颈部鬃毛呈现棕黑色,而一般的雄狮鬃毛呈黄褐色。为了了解鬃毛对狮群的意义,科学家制作了一头仿真的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几只雌狮很快被吸引过来。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结合使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脊椎动物的学习行为比无脊椎动物更加复杂而高等,这说明( )
A.动物越高等,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
B.无脊椎动物没有学习能力
C.脊椎动物的后天性行为一定比先天性行为多
D.脊椎动物有学习的本能
6.(拓展探究)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1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后来,美国红雀一飞到岸边,接着就有很多金鱼会游过来张口等待。
资料2 猫捉老鼠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有时却发现正在哺育后代的母猫也能接受并喂养刚出生的小老鼠,并不伤害它们。
(1)美国红雀这种喂金鱼的行为是哪一类行为 。这种行为是否会持续很长时间 ,为什么
。
(2)美国红雀飞来,金鱼游到岸边张口等待,对金鱼来说这是 行为,原因是
。
(3)母猫的这种行为是哪一类行为 ,产生这种行为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
答案解析
【双基巩固】
1.【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动物行为的认识。蛇蜕皮是蛇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生理活动,不属于动物行为。
2.【解析】选B。鸟类迁徙是鸟类生来就有的行为,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A、C、D三项都是动物后天学习得到的学习行为。
3.【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控制先天性行为的因素。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又叫本能行为。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一只刚失去幼崽的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失去妈妈的小狗崽,是繁殖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然后再根据先天性行为的特点(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正确答题。
5.【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识图能力。失去小鸡的母鸡哺育小猫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生来就有的一种哺育后代的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黑猩猩钓取食物和摘取高处的香蕉、大山雀喝牛奶都是动物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动物学习行为的认识。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母鸡生蛋、老鼠钻洞、蜜蜂酿蜜这些动物行为都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应属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获得的行为。黄牛耕田就是通过一定的环境因素,在后天的学习中获得的行为,应属于学习行为。
7.【解析】选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这使高等动物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则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孔雀开屏是处于繁殖季节的雄性孔雀向雌性孔雀求偶的现象,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惊弓之鸟和鹦鹉学舌都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需要经过后天生活过程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形成,故都属于学习行为。
【规律方法】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方法
(1)从形成时间上: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是出生后形成的。
(2)从获得途径上:先天性行为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经历随学习而逐渐形成的。
(3)从适应环境上:先天性行为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学习行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9.【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种类。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群体内部往往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存在明显的等级,只有蜜蜂具备上述特征。
10.【解析】选C。在出行的过程中,狗会沿路撒尿,尿的气味能够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是狗识别路线的标志信号,使其能够原路返回家,这是狗的“语言”。
11.【解析】本题考查动物个体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及意义。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可使群体中的各个体更好地分工合作、行动一致。
答案:(1)气味 动作 声音 动作
(2)普遍存在 有利于分工合作、行动一致
【能力提升】
1.【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行为。蚂蚁靠气味传递信息。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在食物和巢穴之间留下标记,之后一大群蚂蚁排着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事先把食物排成所需要的文字形状,蚂蚁就会停留在食物所在的地方,从而呈现出需要的文字。所以汉王的谋士主要利用了蚂蚁的觅食行为。
2.【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先天性行为概念的理解和对动物行为的辨别。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A中黄牛耕地、老马识途,B中狗辨主客、鹦鹉学舌,C中的惊弓之鸟都是动物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是一种学习行为。
3.【解析】选B。本题主要从获得途径上考查动物行为的分类。动物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生来就有的行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小袋鼠一出生就会爬到育儿袋中吃奶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而黑猩猩堆叠木箱摘取高处的食物是复杂的学习行为。
4.【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根据题目材料,科学家“制作了一头仿真的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然后观察,这是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因此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结合使用。
5.【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动物的学习能力越强,后天性行为即学习行为占的比重越大,但并不是说后天性行为就一定比先天性行为多,所以选项C错误。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取的,并不是动物的本能(指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低等的动物也有学习能力,但其学习能力较低,所以选项B、D错误。
6.【解析】本题考查对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理解及运用。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美国红雀喂金鱼、母猫喂养老鼠行为类型的判断;
②对金鱼张口索食行为类型的判断;
③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金鱼、哺乳期的母猫喂养刚出生的小老鼠,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它们哺育后代的本能活动,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哺育期过后便会消失。金鱼看到美国红雀飞来就张口等待,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生活过程中经过积累经验和学习而形成的,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答案:(1)先天性行为 不会 这是美国红雀的育雏行为,哺育期过后,这种行为就会消失
(2)学习 这是环境因素影响的,是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形成的
(3)先天性行为 体内的遗传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