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工业指向类型;
2.
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
3.分析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工业区位分析注重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区位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法、讨论法等,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例分析,激发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环境观,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选择。
教学难点
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教学过程
导入:
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不大,这使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既灵活也复杂。一个工厂企业到底布局在哪里才是最优区位呢?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节的内容。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工厂里的工人在生产工业产品的过程:(即工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略讲)
引导:请学生看“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原料
动力
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市场
交通运输
土地
水源
政策等。提问:假若你是一个工厂的厂长,让你选一个地方建厂,你要考虑哪些因素?才能获取最高利润呢?
学生讨论:
请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归纳: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教师总结:
以上,我们从厂商所考虑的区位因素可以看出,他的目的就是为获得最高的利润。但能否找到完全符合他要求的地方呢?
引导: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可初步划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那么,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导向型工业。
学生阅读教材58页,概括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及相关工业部门,完成下表:
部分知识应详细介绍,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知识面窄,对各类工厂的特点了解很少,所以应结合实际给予讲解,如讲制糖厂时,用8吨甜菜榨制1吨糖,所用原料很多应布局在原料地;石化厂因产品运输较难,一般接近消费市场地;另外注意区别电子装配工业和电子工业应分别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
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
引导:请学生阅读课本59页“案例”
学生讨论:1.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教师解析:鞍钢与宝钢的最大不同是,鞍钢选择接近动力和原料产地;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教师过渡]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那么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回答。
教师解析⑴
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⑵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形成工业区;
⑶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⑷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逐渐增强。
[德育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学们只有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才能立足社会。
由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中可以知道,工厂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产出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排入环境,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的区位因素。在工厂的区位选择时,应以不污染当地环境为佳,进行合理选择。读课本61页图4.6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图4.6及以下问题
1、严重污染空气的工厂布局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2、严重污染水源的工厂布局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3、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工厂布局时应考虑那些因素?
教师解析:对这一部分知识需要强记。讲解要注意盛行风向,需结合必修一气候一节将难点突破,可分中国大部分地区、西欧、印度半岛等不同区域进行讲解以加深印象。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1、自然条件:①土地②水源③原料④能源
2、经济因素:①近原料地(减弱)②近燃料地(减弱)③近市场(加强)④交通运输(加强)
3、社会需要:①政策环境②文化环境
4、劳动力因素:①数量、体力(减弱)②知识、技术水平(加强)③工资水平
5、科学技术(加强)
6、环境需要(加强)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五种导向型工业。同学们要紧紧抓住这些区位因素,掌握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