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 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件》2 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03 20:25:41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1 通读文本,结合文本概括人物形象,能分析漫画式笔法刻画人物的效果。 这节课的要解决的任务是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特征与描写手法。 ①以“短篇小说三巨匠”导入新课;②介绍作者与正音;③以人物简介为切入点整体感知。④以“怪”为切入点分析人物形象特征;⑤分析形象塑造的手法。⑥课堂检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美国】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法国】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羊脂球》
《漂亮的朋友》 《一生》
【俄国】契诃夫
《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以小见大,构思新颖
幽默讽刺 ?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与欧·亨利(美)、莫泊桑(法)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l860~1904)契诃夫一、作者简介契诃夫http://www.jtyhjy.com/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d15b49af508f0099b1c6a4二、正音huo  qiè  zēng wù xiáng  xiá cuō sǒng yǒng  jīhē 暖和(   )   胆怯(   )  憎恶 (    )
降服(   ) 辖制(   ) 撮合 (   )
怂恿(    ) 滑稽(   ) 契诃夫(   )
速读课文,请为别里科夫写一则人物介绍。不少于150字。
别里科夫,男,沙皇俄国时期中学希腊语教师,别称“套中人”。他总是穿着一身大衣,将全身包裹起来,用棉花团堵着耳朵眼儿,无论晴雨都穿着雨鞋、带着雨伞等等。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乱子来”。他胆小怕事,却能辖制全城。随着一场未开始的恋爱的结束,别里科夫结束了生命。
装在套子里的 人
速读课文,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并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雨鞋、雨伞、棉衣、黑眼镜、羊毛衫等。教古代语言,
歌颂过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
和报纸上的文章。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卧室象箱子,睡觉蒙脑袋,不跟人并排走路。
装在套子里的 怪 人
小说为了表现别里科夫的“怪”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本具体阐释。

讽刺手法:用讥讽和嘲笑的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1、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2、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3、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
4、反差鲜明的对比:别里科夫的迂腐可笑—华连卡姐弟的青春可爱;言论荒谬—口吻一本正经。 别里科夫生前曾有交代,想在坟上立上一块墓碑,要征求一段墓志铭,请大家仿照下面的名人墓志铭的形式,为别里科夫写一篇墓志铭。
马克·吐温的墓志铭:“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聂耳墓志铭:“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
马丁·路德·金的墓志铭:“我自由了!感谢万能的主,我终于自由了!”
答案示例示例一:谨小慎微,心惊胆战,战战兢兢过日子;遵纪守法,诚惶诚恐,恐恐惧惧上西天。
示例二:别里科夫,一只背着沉重的壳的蜗牛,一只岩缝里的寄居蟹,一只阻挡车轮的螳螂…… 预习“恋爱”部分的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 装在套子里的人

外表
职业
怪—— 思想 —— 讽刺对比
论调
生活课件16张PPT。装在套子里的人课时2 研读第二、三部分,探究小说的主题。 这节课的要解决的任务是探究小说的主题。 ①以小说的情节梳理,导入新课;②研读第一部分,分析别里科夫之死;③研读第三部分,探究主题。④拓展延伸,联系现实。小说的主要内容
(1) 第一部分(1-5):介绍别里科夫的特征
(2) 第二部分(6—37):介绍别里科夫的婚事
(3) 第三部分(38—40):介绍别里科夫的死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第二部分有几个相关情节?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找出文中描写别里科夫动作、神态和语言的句子。
(2)全城的人都怕别里可夫,为什么华连卡姐弟不怕?为什么要写华连卡姐弟?
(3)最终,别里科夫一命呜呼!他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呢?、研读第二部分 1、 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文中关于别里科夫的婚事写了几件事?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
请大家速读课文,填写下表: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发抖漫画事件骑车事件当面交锋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还成体统吗?”
“这怎么行?”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 ,打哆嗦脸色苍白,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品读别里科夫和柯瓦连科的对话,思考:二人在思想性格等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能总结出来并找出关键句给大家读读吗?
——守旧思想和新思想的对比。
别里科夫:“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适宜的”“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柯瓦连科:“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虚伪阴险和光明磊落的对比。
别里科夫:“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
柯瓦连科:“我是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背地里进谗言的人”“报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2、全城的人都怕别里可夫,为什么华连卡姐弟不怕?为什么要写华连卡姐弟?
 (1)华连卡姐弟是具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一种新生的进步力量,必然向旧势力斗争。
 (2)写华连卡姐弟,是为了反衬别里可夫,进一步揭露他套子式的思想和生活以他爱情和婚事的失败来说明这样的人绝不可能从“套子”里爬出来。
  “恋爱”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过程,特别是他最后被华连卡的弟弟推下楼,最终郁闷而死,这充分表明当时的社会中别里可夫式的人物很多,但终将被送进坟墓,沙皇统治必将灭亡 3、最终,别里科夫一命呜呼!他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呢?
提示: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
华连卡的笑声一方面是正常人对“套中人”越出常轨出洋相的嘲弄,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追求自由生活的进步力量对窒息生命的反动势力的斗争的胜利。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二、研读第三部分
阅读第三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2)“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2)“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两者描写的对象不同。“忧郁和谦虚”写的是脸相,“高高兴兴”写的是内心感受,是心情。
(3)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通过“套中人”别里科夫因循守旧、反对一切发展变化、最后恐惧而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停滞和黑暗,无情地抨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凶残和反动,形象地显示了腐朽制度注定灭亡的前途和命运,委婉地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渴望。归纳主题思想 别里科夫害怕新事物,反对社会变革,把自已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
请你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 “套子”, 如果有, 我们该怎样对待? “套子”可理解为行为规则。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要落入套子,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套子之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套子:人虽然离不开套子,但也不能完全愚昧无知地被套子套住;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鉴定反思,挣脱羁绊,破除迷信、盲从、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眼光和主体意识。总之,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进入生活圈子,但不能落入怪圈。 比较阅读完整版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思考:教材的删节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