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种群的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种群的概念
范围:一定的________内
对象:________生物
数量:________个体
2.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
3.种群密度的概念:种群在________或________中的个体数。
4.种群密度的应用:农林害虫的____________、渔业上________的确定等。
5.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①适用范围:________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②步骤:
选取样方:_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
↓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________
↓
③取样关键:________。
④常用取样方法:________、________。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________的动物。
②步骤:
捕获:捕获部分被调查个体
↓
标记放回: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
↓
重捕: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
↓
计算:
6.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含义
①对应时间:________。
②比率
出生率=×100%
迁入率=×100%
死亡率=×100%
迁出率=×100%
(2)意义:决定种群密度和大小的重要因素。
7.种群的年龄组成
图例
类型名称
特点
________
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
________
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
________
幼年个体数______老年个体数
8.种群的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________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9.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类型: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课前小测】
1.判断正误:同一物种的生物个体一定属于一个种群。
2.判断正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3.判断正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査时,标记物不能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影响。
4.判断正误: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5.判断正误: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一定越来越小。
6.判断正误:种群性别比例若偏离1∶1,则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7.问题思考:
(1)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什么强调随机取样?
(2)某种群中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请预测将来一段时间内,该种群数量可能如何变化?
(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善,我国人口过度增长,将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从种群特征角度考虑这项政策是从哪个方面影响了种群密度?
1.自然区域
同种
全部
2.种群密度
3.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4.监测和预报
捕捞强度
5.(1)①植物
②随机
个体数
③随机取样
④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2)①活动范围大
②第二次捕获数
6.(1)①单位时间内
7.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少于
8.(1)雌雄
(3)正常的性别比例
9.(1)状态
布局
(2)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课前小测】
1.×
提示:生活在不同地点的同种生物属于不同的种群。
2.√
提示: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越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也就越多。
3.√
提示:若标记物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影响,计算出的种群密度误差就会较大。
4.√
提示: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对种群个体数量变动起
决定作用。
5.×
提示: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一般会越来越小,但也不排除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密度增长的情况。
6.×
提示:不同种群会有一定的性别比例,但此比例不一定是1∶1,若因某种原因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但不一定是减少。
7.(1)随机取样可以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取样的影响,减少统计的误差。
(2)该种群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大。
(3)降低出生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
项目
定义
特点或意义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出生率、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迁入率、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年龄组成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①类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3)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A错误;“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死亡率,B错误;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C正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波动,D错误。
2.种群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它具有相关的特征。
(1)请完成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调査牧场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调查山羊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价值,请举出两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群除了具有上述特征外,在位置和布局上还具有________特征。
【参考答案】(1)①出生率
②迁出率
③年龄组成
④性别比例
(2)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
(4)空间
【试题解析】(1)出生率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也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2)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3)种群密度的调查对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具有重要意义。(4)种群在位置和布局上具有空间特征。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
m种植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B项为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不属于空间特征。
三、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
(1)样方法
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密度的调查。
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
=。
4.下列有关调査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应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取样调查时应当选取单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样方法中接近于正方形的区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采用五点取样法,接近于长方形的区域采用等距取样法;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于选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标志重捕法获得的调查数据是一个近似值,而不是一个精确值;用样方法对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一般选取双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
5.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①随机选取一个该种群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
m2的样方
②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分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④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密度应在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10个样方,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B正确。
【名师点睛】种群密度调查的注意事项
(1)样方法的注意事项
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
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适中:乔木100
m2、灌木16
m2、草本1
m2;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2)。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因为动物被捕获并标记一次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密度偏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座山上的树
B.校园操场边一排长势整齐的柳树
C.一块草地上的草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马尾松
2.在调查种群密度时不适合采用样方法的生物是
①车前草
②跳蝻
③蚜虫
④杨树
⑤田鼠
A.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⑤
3.某生物学家在测定100
( http: / / www.21cnjy.com )
km2范围内的野兔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50只作标记,然后放回到草原中,一段时间以后,又捕获60只,其中含标记的5只,则该范围内野兔的种群密度为
A.500只/km2
B.600只/km2
C.5只/km2
D.6只/km2
4.下列生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
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
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的方法
5.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该调查的是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明显地聚群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
6.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该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新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人口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占总人口的比率
C.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出生率增加不能直接说明相应的种群数量增加
7.如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査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种群数量将增加
B.种群密度上升
C.种群密度下降
D.保持稳定型增长
8.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9.近几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如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性别比例发生变化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0.如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B.人口增长率:甲﹥乙
C.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
D.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甲的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
11.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12.龙虾是极受欢迎的海鲜,在各地都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临过度捕捞的危险。下面是对某地龙虾种群的捕捞情况和龙虾大小(量取龙虾的背甲长度)所做的分析,如图所示(a1、a2、b1、b2)请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通过图________可以看出,龙虾的种群密度与栖息地质量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通过图________可以看出,栖息地质量对龙虾大小的影响________(填“大”或“小”)。
(3)比较b1和b2两图可知,甲地和乙地比例最大的“背甲长度”群分别是______mm、________mm。
(4)根据b1和b2两图可以看出,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地的捕捞情形比较严重。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一种常用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2
hm2
(1
hm2
=
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d后,统计所捕获的布氏田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d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个体中标记比例与该调查区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群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该区域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3)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调查区域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调查区域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
14.(2016新课标II)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15.(2016浙江卷)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16.(2014·福建卷)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1.【答案】D
【解析】从种群的概念分析,一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上的树不会是单一的某种树;一块草地上的草也是由许多种草组成的;校园操场边的一排长势整齐的柳树是由树龄一样的个体组成的,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2.【答案】D
【解析】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适合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样方法,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蚜虫、跳蝻等动物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3.【答案】D
【解析】,野兔总数,种群密度==6(只/km2)。
4.【答案】D
【解析】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采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方法来调查种群密度;马尾松个体较大,而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相对较小,不利于统计数量,产生的误差较大;在计数时除样方内的个体外,还应计数相邻两边边线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5.【答案】C
【解析】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要完全混合,而不能明显地聚群。
6.【答案】C
【解析】A、B两项关于种群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率与人口出生率的概念都是正确的。影响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生物种群出生率主要是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而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一定的自然条件外,人口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口出生率。种群数量的增加不仅仅取决于出生率的增加,还与死亡率有关。
7.【答案】C
【解析】根据种群年龄组成直方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种群,由此可预测该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
【名师点睛】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统计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曲线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柱形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各图示的共性及判断技巧: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学研究中不同研究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对应的调查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分析能力。示踪器可检测海龟经过的路线,故可调查其洄游路线;给大雁佩戴标志环,可依据发现佩戴标志环大雁的到达地区来调查其迁徙路线;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用样方法进行研究其种群密度;达乌尔黄鼠是一种生物,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调查的群落中生物的种类。
9.【答案】C
【解析】发达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不是由于本地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是人口大量迁入的结果。
10.【答案】D
【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趋势,A正确;由图可以看出,甲国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乙国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人口增长率:甲﹥乙,B正确;该图没有提供两国相关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具体数值,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C正确;甲国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人口数量将继续增加,D错误。
11.【答案】D
【解析】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
只/hm2。
12.【答案】(l)a1
有关
(2)a2
小
(3)50
40
(4)乙
因图中乙地和甲地比较,龙虾背甲长度的数量高峰偏左,说明大龙虾被捕走了
【解析】图a1、a2表示栖息地质量与种群密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个体生长状况的关系,由图a1可知栖息地质量高,种群密度大,由图a2可知栖息地质量高低基本不影响龙虾个体的大小。图b1、b2实际表示的是甲、乙两地龙虾种群的年龄组成,甲种群中50mm的龙虾占的比例最大,而乙种群中40mm
的龙虾占的比例最大。因此乙地的捕捞情形比较严重。
13.【答案】(1)N=Mn/m
(2)144
大
(3)5∶2
【解析】标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标记个体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据此可写出公式:M/N
=
m/n,因此,N=Mn/m,该草地中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32×36)/(4×2)=144(只/hm2)。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被捕捉,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大。由(2)知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44只/hm2,即1.44只/100m2,所以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3.6∶1.44
=5∶2。
14.【答案】C
【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三项均错误,C项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容易题,记住并理解样方法的含义就能准确作答。
15.【答案】A
【解析】蝉基本上无生殖后期,C、D错误;
( http: / / www.21cnjy.com )蝉在地下生存多年,在夏季羽化后只能生存一个夏季,所以蝉种群中生殖前期所占的比例较大,A正确、B错误。
【考点定位】年龄结构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年龄结构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通过本题要求考生关注教材知识,有关蝉的内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描述,如果考生不注意教材的阅读,此题回答将会非常困难。
16.【答案】B
【解析】A项,同一物种个体间的生存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是种内斗争,种内斗争程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因此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度更高。B项,由图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曲线下降程度比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更大,故死亡率更高。C项,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D项,在此5年间,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为逐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