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特点。
2.掌握德国鲁尔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
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运用地图和资料对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综合整治进行分析。
【知识梳理】
一、传统工业区
1、重要的传统工业区
(1)典型地区:德国
工业区、英国
工业区、美国
工业区、中国
工业区等。
(2)基础:丰富的
、
资源。
(3)工业部门:
、
、
、
、
等
工业为主。
(4)特点:以
为核心,规模大。
(5)问题:原料、燃料消耗
,运输量
,
严重。
(6)现状: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开始
;各国已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造。
2、德国鲁尔工业区
(1)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
资源(鲁尔煤田)
②离
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
(莱茵河及其支流)
④便捷的
(水运、铁路、高速公路)
⑤广阔的
(欧洲经济发达区)
(2)衰落的原因:
①产业结构
;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
;
③钢铁市场竞争日趋
;
④
的广泛应用,
的冲击;
⑤
严重、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
(3)综合整治措施:
①调整
,发展
;
②优化
。
【思考探究】
根据教材67-68页资料,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我国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1)根据资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分点作答)
①
资源:
②
交通:
③
市场:
(2)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的异同。(参考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认真分析,分点作答)
(3)分析辽中南工业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衰落的原因。(德国鲁尔区的衰落的原因,仔细阅读材料,分点作答)
(4)参照德国鲁尔区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分点作答)
【尝试训练】
1.下列工业区均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
A.鲁尔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
B.硅谷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
C.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区、英国南部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D.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德国南部工业区、英国北部工业区
2.
右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国著名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工业区经济趋于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①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②石油、天然气代替煤炭成为主要能源
③技术的进步使得单位产值的耗煤量增大
④该工业区生产结构多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右图是德国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示意图。图中有一个箭头不恰当,这个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为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回答4-6题。
4.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高科技力量雄厚
B.
水陆交通便利
C.
水资源丰富
D.
矿产资源丰富
5.
图中各企业高度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存在投入——产出联系
B.
共用原料和基础设施
C.
共用劳动力
D.
集中治理工业污染
6.
不符合鞍钢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是
A.
引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
B.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D.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7.下图是“中国和德国最大的工业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中国的____________工业区,图乙是德国的_____________工业区。
(2)比较甲、乙两地区位优势的异同点,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图四中相应的小圆内(每个小圆内只能填一项)
A.地理位置优越
B.著名国际金融中心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
E.水能资源丰富
F.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好
G.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8.某城市有煤、铁和盐等资源,且计划布局钢铁厂、火电厂、化工厂、煤化工基地、煤气厂、造船厂、纯碱厂和重型机器厂,读下图回答问题。
(1)将煤化学工业基地、火力发电厂、化工厂、纯碱厂填入图中相应的字母位置内。
A
B
C
D
(2)该城市郊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林牧副渔业
B.以粮食生产为主,满足人们的需求
C.以生产蔬菜、肉、乳、蛋、禽为主,满足城市居民需要
D.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该城市的工业生产提供资金和原料
(3)如果利用便利的海运条件从外地调入棉花,在钢铁厂、造船厂附近布局棉纺织工业,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4)火力发电站排放大量的粉煤灰,从治理“三废”考虑,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1)鲁尔
中部
东北部
辽中南
(2)煤铁
(3)煤炭
钢铁
机械
化工
纺织
传统
(4)大型工业企业
(5)大
、大、污染
(6)衰落
2.(1)煤炭
铁矿
水源
交通
市场
(2)单一
下降
激烈
钢铁替代产品
新技术革命
污染
(3)工业结构与布局
第三产业
环境
探究
1.(1)①有色金属、煤炭资源、铁矿、石油资源丰富,原料燃料充足;②海运便捷,铁路、公路运输发达;③市场广阔;④……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而廉价
(2)原料
同: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异:辽中南工业区铁矿、石油和海洋盐业资源丰富,水资源严重短缺,污染严重。
(3)①生产结构单一。传统产业钢铁、机械,化工等比重大。
②资源依赖性产业过多,煤、石油等可采资源逐渐枯竭,传统工业部门技术落后
③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严重不足,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高新技术产业少,第三产业比例小。
⑥……
(4)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体制创新。
②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③发展本地区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发展科技,加大科技的投入,繁荣经济。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⑥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训练
1-6
AADDAB
7.(1)沪宁杭;鲁尔。
(2)自左向右:G
ADF
C
8.⑴A煤化学工业基地;B火力发电厂;C化工厂;D纯碱厂
⑵C
⑶平衡重工业地区职工性别构成的社会需要
⑷建设粉煤灰建筑材料厂,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甲工业区
相同点
乙工业区(共28张PPT)
第1课时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目标
掌握传统工业区的代表分布区及工业特点。
理解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运用工业区位理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自主学习
1、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传统工业区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4、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
读课本65页第一段,
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大型化
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
发展基础
工业部门
生产规模
工业分布
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问题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训练一
下列各组工业部门都属于传统工业的是(
)
A.钢铁、纺织、电子、食品、电力
B.石油、化学、汽车、激光、煤炭
C.航天、机械、飞机、船舶、石油
D.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D
德
国
德国鲁尔区的概况
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面积仅占全国的1.3%,人口占全国的9%,工业产值占全国的
40%以上,钢产量占前西德70%。
德国工业的心脏
1、德国鲁尔区曾有哪些促进发展的条件?
2、以鲁尔区为例,分析传统工业区衰落的
原因有哪些?
3、鲁尔区有哪些整治措施?
阅读课本65页案例3,思考以下问题:
莱茵河
利珀河
鲁尔河
A、丰富的煤炭资源
D、便捷的水陆交通
B、离铁矿区较近
C、充足的水源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E、广阔的市场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世界性钢铁过剩
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衰落的原因
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交通拥挤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鲁尔区
综合整治(20世纪60年代开始)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环境不断恶化
A、调整产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第三产业
D、优化环境
改造后的鲁尔区
繁荣阶段
(区位优势)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来源方便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衰落阶段
(衰落原因)
生产成本增高
生产结构单一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环境污染
整治阶段
(整治措施)
调整工业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
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环境
训练二
1
.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2.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位优势的是(
)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鱼米之乡,农业发达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城市密集,智力资源集中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A
A
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我国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1)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2)交通便利;(3)接近市场。
2、影响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两个重工业区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但是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辽中南水源供应紧张。
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1、按工业生产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甲、乙两工业区都属于____________。该类工业除图示两区外,在______国的发展最具代表性。(2分)
传统工业区
德
2、比较甲、乙两工业区区位条件的差异。(2分)
3、德国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乙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3分)
甲地资源、能源(或煤铁)丰富;
乙地资源、能源缺乏。
(1)调整产业结构;
(2)调整产业布局;
(3)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
(4)保护生态环境。
课堂小结
传统工业区
代表分布区
基本特点
鲁尔区
区位优势
衰落的原因
整治措施
辽中南工业区
区位优势
与鲁尔区的比较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新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2.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
二、新工业区
1、了解学生对《新工业区的基本状况》学习状况
讨论与思考:
(1)阅读P68--69案例4《意大利中部和东部工业区》讨论思考:
意大利新工业区的有哪些特点?
B、新工业区生产专业化程度高有哪些优点?
(2)阅读P70我国浙江温州乡镇企业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A、温州乡镇企业和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异同?
B、温州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请你给出合理化的建议(措施)。
阅读P71--73案例5《美国硅谷》材料讨论思考;
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相比区位因素与生产特点有何异同?
B、北京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存在问题?你的建议?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1~2题。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A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⑤
2.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鞍钢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在整治过程中可以向鲁尔区借鉴的经验有( A )
①调整工业结构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优化环境
④从外区调入大量淡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印度著名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读图回答下列3~4问题。
3.关于两个工业区区位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两个工业区都位于大河下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B.两个工业区都濒临海洋,海运发达
C.两个工业区内人口、城市密集,交通便捷
D.两个工业区内都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4.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作为一个形成较晚的传统重工业区,为了避免出现德国鲁尔区曾经出现过的衰落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B
①禁止发展传统产业
②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③发展第三产业
④治理环境污染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读欧洲部分区域简图,回答5~6题。
5.甲为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该区( C )
A.资本集中程度高
B.以大中型企业为主
C.生产过程较分散
D.以高技术工业为主
6.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乙地区的钢铁工业开始衰落,其原因有( D )
①产钢国增多
②钢出口国增多
③钢产品的替代品广泛应用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回答7~8题。
7.下列有关甲、乙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B.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C.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D.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8.乙图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 D )
A.地理位置优越
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D.军事订货(共36张PPT)
第2课时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划出:相对于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新”在哪里?
)
二、新工业区
新工业区的“新”
形成时间
工业分布地区
企业规模
【自主活动一】
20世纪50年代后(第三次技术革命)
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分散分布
美国硅谷
德国南部地区
英国苏格兰地区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
世界典型的新工业区
日本
九州岛
印度
班加罗尔
以轻工业为主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意大利的位置--欧洲南部
案例4:意大利新工业区
西北部:
传统工业区
东北部和中部:
新兴工业区
南部:工业化尚未普及
“第三意大利”
案例4: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新工业区
图中左下角方框内介绍的主要工业部门,能反映出意大利新工业区具有哪些特点?
(1)分布
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分布范围
“小
、轻、同、专、散”
生产规模:
工业部门:
以中小企业为主
以轻工业为主
企业相关性:
专业化程度:
工业分布与生产过程:
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同类或相关企业
高度专业化
(2)特点
意大利新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过程
资金集中程度
工业分布
以大型企业为主
重工业
集中
高
集中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轻工业
分散
低
分散
新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对比
【自主活动二】
(2)特点
普拉托是意大利的一个小镇,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以后,意大利西北地区传统工业出现衰退。政府开始谋求新的出路。
由于意大利银行信贷体系发达,创业者很容易获取银行贷款进行中小型企业的投资。
再加上政府实行开放型经济体制,贸易自由并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华人开始来到普拉托创业,依靠自己双手和智慧,逐步发展壮大,进而撑起“半个天”。目前,普拉托市人口18万人,其中华人有3万人,占该市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华人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浙江温州籍华人。加上这里具有廉价的劳动力等条件,形成了中小企业组成的工业小区。
试分析普拉托新工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大批
廉价
劳动力
20世纪70
年代原料
和能源大
幅度涨价
发达的
银行信
贷体系
意大利
经济高
度开放
政府的
大力
支持
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条件
小城镇
用地用
水方便
交通
运输
方便
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际
国内经济环境
区位优势
(3)区位条件
4)发展模式及其优势
图
例
新兴工业区
0
100km
普拉托:毛纺织
皮亚察琴:自动化设备
帕尔马:食品
蒙特别鲁那:滑雪靴
卡尔皮和摩德纳:针织品
卡尔皮:木工机械
萨索洛:瓷砖
卡拉拉和马萨:大理石产品
阿雷佐:珠宝
博洛尼亚:包装机械
乌迪内:座椅
米兰
都灵
热那亚
皮亚琴察
乌迪内
蒙特别鲁那
卡尔皮
帕尔马
萨斯索罗
摩德纳
博洛尼亚
卡拉拉
普拉托
马萨
阿雷佐
①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独特发展模式是什么?
②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以什么企业为骨干企业
③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中支撑企业、辅助性企业、服务性企业、服务性机构有哪些?这些生产企业与非生产性企业都围绕瓷砖生产活动建立起什么样的企业关系?
④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意大利的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有何竞争优势?
请阅读并分析教材69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图4.17“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图,在课本中划出以下问题:
意大利新工业区独特发展模式: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
骨干企业
瓷砖生产
支撑性企业
设备制造
服务性企业
专业咨询公司、金融企业、专业仓储运输公司、商业营销企业
辅助性企业
生产模具、釉料、包装材料等
服务性机构
专业研究中心、工业联合会、培训机构
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
①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独特发展模式是什么?
②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以什么企业为骨干企业
③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中支撑企业、辅助性企业、服务性企业、服务性机构有哪些?这些生产企业与非生产性企业都围绕瓷砖生产活动建立起什么样的企业关系?
④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意大利的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有何竞争优势?
请阅读并分析教材69页最后一个自然段和图4.17“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图,在课本中划出以下问题:
A、生产的专业化能及时更新技术、利于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B、提高生产效率;
C、降低了产品成本,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
实现了以下竞争优势:
观察图4.18回答:温州乡镇企业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从右下角图例所列产品可知该地区的工业有哪些特点?
乡镇企业沿河分布,距海近,分布分散;
小轻同专散
(1)主要区位条件相似:
大批廉价劳动力
相同点:
(2)生产特点相似:
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有什么异同?
交通便利
政府支持
小轻同专散
意大利:企业联系紧密,在独立经营和密切协作的基础
上实现了规模经营生产。
温州:企业间联系不紧密,不能有效地开发市场,只是
在狭小的范围内相互竞争。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
规模效应大减。
不同点:
(1)加强技术投入以及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
建议(该发展模式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2)杜绝恶性竞争;
(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4)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5)加强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
案例5:高技术工业区的典范
-美国硅谷
1.高技术工业的主要部门和特点
(1)主要部门
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
(2)高技术工业
的特点:
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高技术工业
传统工业
科技人员比例
产品增加值
生产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比例
高
低
高
低
快
慢
短
长
多
少
(3)硅谷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哪些区位条件?
硅谷形成的区位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
便捷的交通
市场的稳定
宜人的气候
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背山面海
优美恬静
2)温暖湿润,气候宜人
30°N
40°N
属地中海气候。只是由于面临旧金山科湾,受海洋因素影响较大,表现为冬暖夏凉,温暖湿润。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3)有高等院校(科技)
4)交通便捷
临近旧金山航空港;
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5)市场稳定
注意:军事订货为美国硅谷所独有的特点
美国国防部的
军事订货稳定
小组交流:
我国有可能建设自己的“硅谷”吗?
能力挑战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IT商业圈,被称为中国的“硅谷”。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关村的业态比较混乱,多种业态并存,电子卖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商业所占比例偏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与中关村的发展定位还有较大的偏差”。读中关村平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述中关村兴起的区位条件。
高等院校集中;交通便利;人才数量多;政策支持等。
(2)中关村距离“硅谷”还有较大差距,未来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调整内部产业结构,重点加强高科技产品的开发;控制电子卖场、商业等辅助行业的扩充;加强科研机构的建立,促进专业化科研队伍的建设;鼓励企业创新等。
【过关题组】
(2014·杭州高一检测)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新工业区的特征)下列有关甲、乙两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B.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C.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D.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2)(新工业区的区位条件)乙图新工业区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D.军事订货
对比项目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生产结构
高技术产品
以轻工业产品为主
生产特点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高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包工,资本集中程度低
分布特点
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
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劳动力技
术条件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廉价劳动力
政府因素
军事订货
政府的大力支持
意大利新工业区分布图
美国“硅谷”
自我挑战
1.下列工业区中,属于新工业区的是(
)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德国南部工业区
④英国中部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
A
B
C ④
D
B
合作探究
材料:印度的班加罗尔以计算机软件业闻名遐迩,产品远销科技发达的美国、日本人及欧盟国家,号称亚洲“硅谷”。为扶持电子、计算机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印度政府除了制定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外,还在行政服务和进出口等方面对入驻软件技术园区的企业实行优惠待遇,使入园公司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这里的技术力量雄厚,每年输出上万名软件人才。通过先进的地面卫星站可随时与世界各地交流信息。此外,这里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当地政府法规严明,社会治安和劳资关系良好,居民热情好客,一流信息专家云集,研究氛围宽松。
1.决定新兴工业布局的最主要条件是( )
A.新的原料、燃料基地
B.洁净化美的环境
C.知识和技术
D.现代化的高速交通运输
练习巩固
C
2.关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品科技含量高
B.生产过程集中连续
C.资本的集中程度低
D.多为现代化大型联合企业
C
3.下列关于高技术工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技术工业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慢
B.高技术工业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较高
C.美国的“硅谷”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
D.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技术工业部门方兴未艾
A
下边左图为美国硅谷地区图,右图为鲁尔区图,
4、两地区工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科技力量雄厚
B.交通便捷
C.环境优美
D.能源充足
B
5.下图反映了: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状态。②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的分布状况。读图并回答: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布局条件是
。
(2)美国微电子装配工业在图示地区布局,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
优势。
(3)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以
型为主。
(4)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新技术革命主要以
、
、
、
、
的发明和应用为基础。
【解题思路】(1)高新技术产业为技术密集型工业,其主要区位因素应是知识和技术。(2)微电子装配工业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应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新兴工业区,其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而传统工业区多为大型企业。(4)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
【答案】(1)知识和技术(2)劳动力(3)中小(4)信息技术
生物工程
新能源
新材料
微电子技术
分布
条件
特点
模式
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
的特点
区位优势
新工业区
课堂小结:
意大利新工业区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分布及特点。
2、以意大利新工业区、美国硅谷为例学会分析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特点。
【重点难点】
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知识梳理】
1、重要的新工业区
(1)概念:新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主要分布:意大利
和
地区;德国
地区(慕尼黑),以及美国
,我国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英国的苏格兰中部、日本硅岛等。
(3)特点:
(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
(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企业规模以
为主。
2、典型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形成条件(P69图4.15)
①
;
;
(当地条件);
②20世纪70年代
和
大幅度涨价(国际条件);
③
④
⑤
(2)主要特点
①生产规模:以
为主;
②工业部门:以
为主;
③集中程度: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
④专业化程度:生产高度
;
⑤工业分布:企业分布在
,生产过程
。
(3)发展模式:以
的工业小区为独特发展模式,如
瓷砖工业小区。(教材p69注释1)
3、典型案例——美国“硅谷”
(1)高新技术工业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
;(人才)
②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
;
③研发费用
;④产品
。
(2)“硅谷”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
,环境
;
②气候
,这里属于
气候,温暖湿润。
③交通
;
④
(人才);
⑤
(国防部军事订货);⑥
(社会文化观念)。
【思考探究】
1、意大利新工业区与美国“硅谷”的对比
对比项目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生产结构
生产特点
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研究开发费用
生产过程 或家庭承包
分布特点
劳动力技术条件
政府因素
2、温州乡镇企业——轻工业
材料:教材P70阅读材料
(1)我国温州的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相比有何异同?
(2)材料中提到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暴露出一些问题,请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工业
背景的中关村是全国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阅读教材P72材料,讨论下列问题。
(1)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与美国硅谷相比,区位优势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存在哪些问题?
【尝试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工业区即发展新兴工业的地区
B.新工业区发展的条件是煤铁资源丰富
C.新工业区内的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D.新工业区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2.下列导致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中,不属于受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生产结构单一
B.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C.钢铁过剩
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下列不属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B.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C.大批廉价劳动力
D.丰富的煤炭资源
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比较,其突出的特点是
A.以在中型企业为主
B.以重工业为主
C.资金的集中程度高
D.形成“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5.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兴起,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B.高科技人才密集
C.有发达便利的交通条件
D.文物古迹众多,环境优美
右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下列工业部门主导区位因素的排序与图中模式排序一致的是
A.制衣、饮料、冶金、玩具
B.电器、制糖、印刷、化工
C.飞机制造、粮食加工、家具、纺织
D.电子、玩具、食品、水果罐头
7.从扩大再就业的要求出发,着重发展的工业部门应属于
A.模式一
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温州制造业、意大利新兴工业和美国“硅谷”都属于典型的产业集群,据此回答8—9题。
8.温州制造业和美国“硅谷”两地产业集群的共同点是
A.都属于高科技产业集群
B.都有勤劳和敢冒风险的企业家精神
C.从业人员都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D.都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的技术升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力的投入都比较大
B.都具有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
C.产品都大量销往国内
D.企业都以原料指向型为主
10.美国的“硅谷”与日本的九州岛、德国的慕尼黑等高新技术工业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A.环境优美
B.便捷的交通
C.军事订货
D.有高等院校
11.
美国把许多微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可以
A.充分利用当地的知识和技术优势
B.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
C.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
D.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1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海外侨胞20万。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皇岗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电脑将会加价。现东莞约有3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
分析上述案例并阅读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解释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原因。
试比较中关村与东莞电脑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差异。
参考答案
1、(2)东北部、中部;南部、硅谷
(3)
时间新;地区新;中小型企业
2、(1)①交通运输方便;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大批廉价劳动力;
②原料、能源
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⑤政府的大力支持
(2)①中小型
②轻工业
④专业化
⑤小城镇
、分散
(3)中小型集聚、萨索洛
3、(1)①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②快、周期短
③高
④面向市场
(2)①优越、优美
②宜人、地中海气候
③便捷
④全世界的人才高地
⑤市场稳定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探
究
1、
对比项目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生产结构
高技术产品
轻工业产品为主
生产特点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发费用高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度低
分布特点
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
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劳动力技术条件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廉价劳动力
政府因素
军事订货
政府的大力支持
2、(1)相同:有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意大利工业小区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温州虽生产同种产品,但是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2)加大技术投入,加强企业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3、(1)相同点: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形成也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
不同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2)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等。
训练
1-5:CADDB
6-11:DBBBC
B
12.(1)东莞濒临香港,交通便利;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市场广阔。
(2)中关村:毗邻高等院校,但地价高;劳动力成本高,向高端产品方向发展。
东莞:接近国际市场;劳动力成本较低;地价较低;向电脑外围设备产品方向发展。
国内条件
Ⅰ阶段
硅谷
台湾新竹
Ⅱ阶段
东莞
台湾新竹第3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新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2.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课前预习
一.传统工业区的基本状况:
世界传统工业区代表性地区,例如
、
、
、
等。
很多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
、
资源基础上,以
、
、
、
、
等传统工业为主,以
为核心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普片存在
、
、
等问题。
新工业区的基本状况
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
的同时,
国家一些没有
的乡村地区,形成以
的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例如:
、
,以及美国
等。
【合作探究】--课堂突破
传统工业区
了解学生对《传统工业区的基本状况》学习状况
讨论与思考:
(1)--阅读P65《案例3德国鲁尔工业区》思考讨论:
A、德国鲁尔工业区历史兴起的条件?
B、德国鲁尔工业区发展过程衰落的原因?
C德国鲁尔工业区重新振兴的措施?
(2)阅读P67-68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材料,结合鲁尔工业区相关知识分析
辽中南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哪些?
B、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异同及如何重新振兴辽中南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