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练习(无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6.3 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练习(无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5-18 21:33:08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你知道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吗?
事例
食盐
熟石灰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分小组讨论,举出你所知道的每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的事例:
三、固体的溶解度
讨论:
要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大小,必须有一个定量的标准,就比如距离有长度的标准,气温有温度的标准一样。你知道物质的溶解能力用什么作标准吗?
三、固体的溶解度
(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要素:
①一定的温度
②100克溶剂(一般为水)
③达到饱和
④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1、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
注意点: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三、固体的溶解度
讨论: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请问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下表是几种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
三、固体的溶解度
2.溶解性的等级划分
20℃时的
溶解度
大于10克
1-10克
0.01-1克
小于0.01克
溶解性
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举 例
硝酸钾
氯酸钾
氢氧化钙
碳酸钙
说明:所谓的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时相对的。自然界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习惯上称作“不溶”的物质,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计而已。
⑴溶解性等级划分依据:室温(20℃)时的溶解度
⑵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⑶溶解性等级的划分是相对的。
三、固体的溶解度
【练习】指出下列各句的含义及判断是非:
1、20℃时,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2、20℃时,100克饱和食盐溶液里含有10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克。
3、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克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克
4、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
三、固体的溶解度
【练习】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
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A
溶解性
溶解度/g
(20℃)
>10g
>1g
<1g
<0.01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三、固体的溶解度
人们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在水里的溶解度,列成下表,方便使用时查阅:
讨论:用表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的方法的好处与不足之处,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呢?
三、固体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图示法
讨论:右图表示了什么?
三、固体的溶解度
请同学们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表绘制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图,看谁绘的最清楚,与表中的数据最吻合?
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绘制的曲线图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三、固体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图示法
讨论:从图中你发现了一些什么规律?
一般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没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的呢?
三、固体的溶解度
讨论:上图说明了什么?
三、固体的溶解度
归纳: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三、固体的溶解度
【练习】
1.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gA物质,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g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比较则是(

A、A的溶解度大
B、B的溶解度大
C、二者溶解度相等
D、无法比较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三、固体的溶解度
【练习】
3.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⑴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⑵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
⑶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g,80℃时40g
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第6章
溶解现象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
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
3.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
B.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溶液质量不变
D.有KNO3晶体析出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在温度升高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该物质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饱和溶液不蒸发溶剂而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只要温度不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D、降温时,饱和溶液肯定不析出晶体
6.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7.60℃时,KNO3的溶解度为110g。在60℃时,将60gKNO3投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54.5%
B.37.5%
C.52.4%
D.47.5%
8.mgKNO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图表示的是


二、填空题
1.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2.在下列叙述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宜分离操作的编号:
A.蒸发结晶法
B.降温结晶法
C.过滤法;
⑴食盐水中混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


⑵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用

⑶食盐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应用

⑷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得到较纯净的水,应用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⑴图中B点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3℃时,每100g溶剂和S1
g溶质
形成不饱和溶液。A点的意义:
。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⑵若A、B两点的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加20克水,A点
的溶解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A、B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等”)。
⑶当温度降低时,A点变动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原来比较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⑷若使M点的(100+S1)g溶液成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降温至
℃;增加溶质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