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识记大气的能量来源、主要的热力作用类型及形成风的主要作用力。
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重难点)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难点)
4.应用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相关原理解释有关自然现象。(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大气的受热过程
阅读教材P28~P29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量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主要来源: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名称
具体过程
结果
地面增温过程
大部分A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过程
地面增温后以B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使大气增温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
正误判断:
(1)太阳辐射是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 )
(2)大气的绝大部分成分都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
(3)大气逆辐射与大气辐射是两种不同的辐射。( )
【提示】 (1)√ 大气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将热量传给地面,地面再将热量传给大气,因此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 太阳辐射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大气中只有臭氧等少数成分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3)× 大气受热后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射向四面八方,其中射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教材整理2 热力环流
阅读教材P29~P31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运动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3)意义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①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②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③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正误判断:
(1)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是会随大气运动而变化的。( )
(2)大气运动的方向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
(3)白天在青岛滨海会感受到海风扑面而来。( )
【提示】 (1)× 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的气压。
(2)× 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3)√ 滨海地带会形成海陆风,白天时陆地增温快,气压低,而海洋上增温慢,气压高,因此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教材整理3 大气的水平运动
阅读教材P31~P3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风形成的过程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
正误判断:
(1)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 )
(2)植树造林可有效减弱风速。( )
(3)地转偏向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 )
【提示】 (1)× 地面受热不均,产生水平气压差异,形成了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2)√ 植树造林可增大地面摩擦力,使风力减弱。
(3)× 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大气的受热过程
[合作探讨]
2016年10月11日起北京连续多日被雾霾笼罩,城市空气一片混沌,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结合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探讨下列问题。
探讨1:
北京被雾霾笼罩期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会发生什么变化?
【提示】 雾霾笼罩期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会减弱。
探讨2:
北京被雾霾笼罩期间的昼夜温差是变大还是变小?结合图中信息说明原因?
【提示】 昼夜温差变小。因白天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会减小,从而使地面辐射F减小,G减小,气温不会很高;夜晚时大气逆辐射Ⅰ增强,气温不会太低,因此昼夜温差变小。
探讨3:城市郊区农民燃烧农田秸秆,对图中的哪个环节有增强的作用?
【提示】 燃烧秸秆主要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图中Ⅰ环节有增强作用。
[核心点击]
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受热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①高海拔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②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体验评价]
1.当地时间10月8日1时46分左右,熊本县阿苏山中岳第一火山口时隔36年再次发生了爆发性喷发。火山口方圆1公里以上的广泛区域可能有喷石飞散。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
(1)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导学号:23010082】
(2)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火山灰云团能大量吸收(数字编号②)和反射(数字编号①)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云团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数字编号③)也相应加强。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白天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当地气温相应下降;夜晚,因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当地气温下降幅度小,因而,昼夜温差变小。
【答案】 (1)① ② ③ (2)小
热力环流
[合作探讨]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探讨1:诸葛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升空的呢?
【提示】 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探讨2: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
【提示】 热力环流。
[核心点击]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图中①②③④所示)。
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海陆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2)山谷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山谷补充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山风
(3)城市热岛环流
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因素影响,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
[体验评价]
2.读下图,回答(1)~(2)题。
(1)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有关图中各点大气运动和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23010083】
A.A点为下沉气流
B.高空大气由D点流向B点
C.近地面大气由A点流向C点
D.C点在高压控制下,是晴朗天气
【解析】 第(1)题,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可判断出近地面A和C两地的气压和气温状况。A处高空等压面向高处凸出,说明A处的气流为上升运动,气温较C处高,气压则较C处低。第(2)题,从上题解析可知,A处气温高于C处,气流上升,气压较低;C处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水平方向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气流由C处流向A处,B处气流流向D处。
气流上升的地区往往形成阴雨天气,气流下沉的地区,天气是晴朗的,C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为晴朗的天气。
【答案】 (1)C (2)D
大气的水平运动
[合作探讨]
结合下表,探究下列问题。
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
风
受力作用
图示
风向
高空风
受两力作用(F1、F2)
高空风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
受三力作用(F1、F2、F3)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探讨1:
图中F1、F2、F3分别表示影响风向、风速的哪三个作用力?
【提示】 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探讨2:
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 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下形成的;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的结果。
[核心点击]
1.图解风的受力作用与风向
2.风向的逆向应用
(1)判断等压线值的变化: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 北半球;向左偏 南半球。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关系: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4)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体验评价]
3.读“北半球某地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据此完成(1)~(2)题。
(1)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2)b点的风向为( )
【导学号:23010084】
A.北风
B.西风
C.南风
D.西南风
【解析】 从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d处等压线最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也最大。b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会形成北风。
【答案】 (1)D (2)A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6年10月13日20时3分辽宁省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13日22时到14日8时,抚顺、本溪、营口、阜新、铁岭、盘锦地区,沈阳市大部地区、锦州市部分地区、葫芦岛市部分地区及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地区沿岸海域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大雾天气。据此完成1~2题。
1.大雾多起于晴朗的夜晚,主要原因是( )
A.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较弱,水汽易凝结
B.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较强,水汽不易凝结
C.晴朗的夜晚,地面温度较高,水汽不易凝结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温度低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导学号:23010085】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解析】 第1题,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地表温度低,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第2题,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使光线很弱,能见度降低。
【答案】 1.D 2.B
对点训练2 热力环流
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3~4题。
甲 乙
3.甲图所示的热力环流( )
A.出现在白天
B.出现在夜间
C.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
D.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
4.乙图中( )
【导学号:23010086】
A.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B.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C.在①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②地更合理
D.在②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
【解析】 第3题,甲图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此时吹陆风,说明陆地上气压高,应是出现在夜间。第4题,乙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因此建绿化带应选在②处比在①处合理,而水泥厂选址则是在①处比在②处合理。
【答案】 3.B 4.A
对点训练3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下图示意某一水平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大气水平受力而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5~6题。
5.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 )
A.① B.④ C.⑤ D.⑥
6.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P1<
P2,则O点的风向为( )
【导学号:23010087】
A.③
B.⑧
C.⑦
D.②
【解析】 第5题,根据风向的一般判读规律可知,近地面风向应该与等压线斜交,①、⑤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可排除A、C选项;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即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故B项正确。第6题,题中限定条件是“高空、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②、⑧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排除选项B、D;由于该区域位于南半球高空,而且P1<
P2,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垂直等压线指向P1,然后向左偏转,形成风向③,故选项A正确。
【答案】 5.B 6.A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了解全球水平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理解大气环境形成的因素、三圈环流的形成。(重难点)
3.应用气压带、风带解释有关天气和气候现象。(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阅读教材P33至P3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形成: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正误判断:
(1)气压带不是大气环流。( )
(2)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
(3)赤道低气压带是因动力原因而形成的。( )
【提示】 (1)× 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的具体表现。
(2)× 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的西风带的盛行风是西南风,南半球的西风带的盛行风是西北风。
(3)× 赤道地区终年接受太阳辐射量多,大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因此赤道低气压带是因热力原因而形成的。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
探讨:
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
【提示】 赤道、南北纬60°海区。
探讨:为什么其他海域总吹着有规律的定向风,而在“马纬度”等海区总是无风?
【提示】 在赤道、南北纬30°和60°海区无风是因为它们受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和下沉气流。
探讨:帆船在行至纬度40°~60°海域时往往会遇到狂风巨浪的海域环境,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 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此处被称为“咆哮的西风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的前提条件
(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①低纬环流:
东北信风(图中箭头2)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具体见下图所示。
1.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气压带甲的名称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23010094】
A.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C.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
D.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是偏北风
(3)下图表示南半球西风带的是( )
【解析】 第(1)题,位于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地区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应为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是偏南风。第(3)题,由南纬30°吹向南纬60°,南半球向左偏,形成西北风。
【答案】 (1)B (2)C (3)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从太空鸟瞰非洲,这块大陆清楚地分成两大部分:沙漠和雨林。在完全相反的环境夹缝里,有一块草原林地叫作稀树草原。稀树草原可以在两三年内变成茂密的林地,但林地也可能消失无踪,剩下空旷的草原。稀树草原的生态是由气候及本身的多变所支配,干旱严重的时候青草萋萋,雨季多水的时候林木茂盛,草地和雨林像跷跷板此起彼落。非洲的自然景观里,稀树草原的变化最快,最不可测,而这一切的变化,都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季节移动关系密切。
探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季节移动怎样影响热带草原景观?
【提示】 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林木茂盛;冬季在信风带的控制下,降水稀少,草木枯黄。
探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
【提示】 气压带和风带以二分日为基准,春秋分时,所有风带、气压带的位置关于赤道对称。北半球夏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偏北;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各个风带、气压带的位置都比春秋分日偏南。从夏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南移动;从冬至日开始,各个风带、气压带向北移动。最后得出结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移动幅度大致5~10个纬度。图示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2.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1)~(3)题。
(1)终年处于乙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导学号:23010095】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终年炎热干燥
(2)气压带和风带偏移到图中C位置时,为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是( )
A.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B.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D.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乙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终年受该气压带控制下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第(2)题,从图C可知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第(3)题,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相应南北移动,即北半球夏至日,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至日,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答案】 (1)A (2)D (3)A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读极锋(图中虚线)形成示意图,箭头为大气运动路线,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与图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①是西南风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北风
D.②是冷性气流
2.在地球上,图示气压带、风带的数量共有(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解析】 第1题,①②两股气流相遇后,①在锋面之上,说明①是暖性气流,来自纬度较低地区,为西风带,可能是北半球的西南风,也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北风;②为来自高纬地区的东风,是冷性气流。第2题,①为西风带,②为东风带,①②之间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东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皆有分布。
【答案】 1.D 2.D
对点训练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右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3~4题。
3.该日,南半球正处于( )
【导学号:23010096】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解析】 第3题,由上图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此时,气压带和风带是偏向南半球,所以是南半球的夏季,故选B。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①是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气流性质是温暖湿润,受气温的作用,气流是上升运动的,大气运动是对流运动,故选B。
【答案】 3.B 4.B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1.了解气候变化及全球变暖的原因。
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难点)
3.会分析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阅读教材P46~P47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分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近现代气候变化。
4.近现代气候变化
(1)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2)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CO2。
正误判断:
(1)全球气候变化就是指全球气候变暖。( )
(2)温室气体就是指二氧化碳。( )
【提示】 (1)× 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 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温室气体还包括甲烷等其他一些气体。
教材整理2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对策
阅读教材P48~P50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使海平面上升:
①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
②影响: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影响农业生产
具体影响
分布
有利
积温增加,作物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
高纬度的国家
不利
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
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
(3)影响水循环
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2.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具体措施
(2)意义
正误判断:
(1)气候变暖可使一些农作物的分布范围扩大。( )
(2)气候变暖会导致青海湖湖泊面积缩小。( )
(3)只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能改变气候变暖的现状。( )
【提示】 (1)√ 气候变暖,纬度较高地区的热量条件会变得充足,会促使一些农作物向较高纬度分布。
(2)× 青海湖的水源补充来自于周围的冰川融水,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加剧,补给量加大,因此青海湖的面积会增大。
(3)× 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延缓气候变暖的途径之一。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阅读漫画,探讨下列问题。
探讨:
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漫画反映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大量融化,企鹅将会失去生存的家园。
探讨: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主要是因为人类大量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探讨:
材料中的问题对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农业有何不同影响?
【提示】 低纬度地区因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干旱加重,供水不足,导致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地区因温度升高,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进而可能使高纬度地区农作物增产。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
2.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2)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
②不利影响
(3)全球变暖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1.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23010125】
A.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B.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度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则相反
(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升温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图例的分布特点看,北半球的绝大部分地区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粮食产量增加。第(2)题,从温度升高导致的粮食增加幅度看,西亚地区的粮食的增产幅度最大。
【答案】 (1)A (2)B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1
℃~6.4
℃。全球气候的变化与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东、中、西部碳排放比重
探讨:读图分析1952~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其原因。
【提示】 东部地区碳排放比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变化不大。东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大。
探讨:谈谈我国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提示】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2.2014年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利马开幕。该大会主要讨论每个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发达国家协助贫困国家与气候变暖做斗争等相关议题。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海岸侵蚀增强
C.天山雪线下降
D.海平面下降
(2)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是( )
A.将石油和煤炭全部转化为气态燃料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C.大规模增加热带雨林面积
D.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加剧,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岸侵蚀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必须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答案】 (1)
B (2)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
【导学号:23010126】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
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2.从①到②是( )
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
B.冰川面积减少
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上升
【解析】 由图中全球平均降水和全球平均气温的曲线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出现;对应曲线变化,①时期全球气候处于温暖期,且降水较多,而到②时期全球气候变得干冷。
【答案】 1.C 2.A
对点训练2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A.冰川融化
B.全球气候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4.人为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导学号:23010127】
A.禁止使用氟氯烃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解析】 第3题,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地面下沉。第4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减缓海面上升趋势。
【答案】 3.D 4.C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了解北半球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重难点)
3.应用气压带、风带解释气候成因及特点。(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阅读教材P36~P38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分布
季节
亚欧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1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高压
冰岛低压
7月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
正误判断:
(1)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
(2)南北半球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程度相同。( )
【提示】 (1)×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份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分割成块状存在于海洋上,7月份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分割成块状存在于海洋上。
(2)× 南北半球相比,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广且海陆相间分布,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南半球明显。
教材整理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阅读教材P38下部至P40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环流的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正误判断:
(1)季风气候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
(2)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
【提示】 (1)× 形成季风气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2)× 地中海气候是因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因此大气环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与亚洲季风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东海龙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十分重大,夏半年尤为突出,可以说它是掌管我国东部降水的真正的“海上龙王”。这个“龙王”通过吹送东南季风,给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降水,它的位置、强度和活动,影响着我国东部的旱涝状况。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则由亚欧大陆冷高压——亚洲高压吹出。风向与夏季盛行风向基本相反,风力较夏季风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探讨:
夏季,北半球主要大气活动中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
【提示】 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欧大陆受热快,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其中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其组成部分。它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探讨:
冬季,我国东部为何盛行西北季风?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
【提示】 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为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它给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1.图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半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南半球由于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面积广阔,因此,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北半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冬季:大陆上副极地低压地区形成高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
(2)夏季:大陆上副热带高压地区形成低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
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
2.季风环流
亚洲的季风以东亚和南亚最为典型,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风向、分布方面存在着差异。对比如下表: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高温、干燥
炎热、湿润
分布区
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
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1.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
【导学号:23010102】
A.①
B.②
C.③
D.④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图中亚洲被①亚洲低压控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答案】 (1)B (2)A (3)C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
问题。
材料 每年6~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探讨:你知道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
【提示】 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变化,草原上植被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探讨:动物大军迁徙到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时,该地受什么控制?
【提示】 动物大军迁徙到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时,说明该地正处于湿季、降水丰沛,应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2.读某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是__________气候分布区。
(2)影响C所在地形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多选)( )
A.大气环流
B.洋流
C.纬度位置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图中D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
【导学号:23010103】
(4)从大气环流、地形和地理位置三个方面简要说明图中A阴影区域比B阴影区域范围大的原因。
(5)a港口城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
(6)图中a、b、c、d、e、f、g、h、i都是所在区域的港口城市,其中与d城市降水大致同期的是
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阴影区大致分布在中、低纬的大陆东岸可判定其表示季风气候区。第(2)题,C所在地形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的形成)和纬度位置(决定温度带为“热带”)的影响。第(3)题,D处于印度半岛西部,其干旱气候的形成与当地的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第(4)题,可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三个方面比较A地和B地的差异。第(5)题,a港口城市为地中海气候,其成因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有关。第(6)题,北半球的季风气候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降水同期。
【答案】 (1)季风 (2)ACD
(3)热带沙漠
①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②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4)①A所在的北美洲陆地面积比澳大利亚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②B所在区域有山地(大分水岭),限制了海洋气流的影响范围;③墨西哥湾深入北美洲南部。
(5)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6)a、c、f、i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探讨:图中A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该气候主要的成因是什么?
【提示】 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探讨: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提示】 B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探讨:南美洲西部海岸地带的主要气候类型多呈狭长带状分布。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 主要受山地地形及沿岸洋流的影响。
(1)读图例。明确主要的气候类型名称,从名称上确定各气候类型。所在的热量带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如“热带沙漠气候”应位于“热带”地区,属于干旱的气候。
(2)读分布。明确各主要气候在图中的分布状况。如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非洲大陆上则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及热带雨林气候。
(3)总结特征。结合图中各类气候的分布状况,总结各类气候的分布特征,如: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及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则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结合各地的气候分布,总结各地气候的分布特征,如:亚欧大陆中部的东西差异明显;非洲大陆气候分布南北对称性特征明显;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则呈现半环状特征;南美大陆西部地带气候分布则呈南北狭长带状分布。
(4)分析成因。结合气候分布特征,分析气候的成因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地中海气候及热带草原气候是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
(5)归纳判断方法。主要是依据气候分布状况归纳以下判断方法:看分布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析分布区的环境特征→确定气候类型名称→分析气候特征、成因。
3.下面两幅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因素中,与①地区沿岸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形成无关的是( )
【导学号:23010104】
A.地形
B.洋流
C.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
D.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2)②③两地最大的不同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气候特点
D.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解析】 第(1)题,①地区沿岸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位于副高控制区和信风的背风坡,且沿岸有寒流流经,与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关系不大。第(2)题,②③两地气候类型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均位于40°S~60°S,终年温和湿润,但②地位于大陆西岸,③地位于大陆东岸。
【答案】 (1)D (2)B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读下图,完成1~2题。
亚欧大陆气压状况图
1.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
【导学号:23010105】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2.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 第1题,此时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表明亚洲为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第2题,此时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答案】 1.C 2.B
对点训练2 季风的形成
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和风向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示时间为(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4.与①处盛行风成因相同的是( )
【导学号:23010106】
A.东亚夏季风
B.东亚冬季风
C.南亚夏季风
D.南亚冬季风
【解析】 第3题,读图,根据图中气压值分布,陆地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说明南半球是夏季,时间为1月份,A对。第4题,①处盛行风是西北季风,是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的西北季风,南亚夏季风也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成因相同,C对。东亚夏季风、冬季风、南亚冬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A、B、D错。
【答案】 3.A 4.C
对点训练3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读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5~6题。
5.按图中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6.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5题,从图中气温降水数值上可知①~④分别为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第6题,③④均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答案】 5.B 6.C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1.了解气团和锋面的概念及类型;了解低压、高压的概念。
2.理解锋面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理解气旋、反气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重难点)
3.能够判读简易天气图,并进行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式分析,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的变化。(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锋与天气
阅读教材P41~P4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重要概念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按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冷气团,B所示为暖气团。
(2)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如图中字母C所示。
2.分类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①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来回摆动。
②天气:常形成持续性阴雨天气。
正误判断:
(1)暖气团的气温一定非常高。( )
(2)锋面活动一定能带来锋面雨。( )
(3)准静止锋是静止不动的锋。( )
【提示】 (1)× 冷、暖气团是由该气团与所经过的地区温度进行比较而确定的,当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的温度时就是暖气团,反之就是冷气团。
(2)× 不论是冷锋、暖锋,还是准静止锋都可能形成降雨,但并非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锋面雨。这是因为锋面雨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3)×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准静止锋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锋面来回摆动,并非静止不动。
教材整理2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阅读教材P43~P4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含义
(1)低压、高压——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
(2)气旋、反气旋——指气流状况而言。
2.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的比较(以北半球为例)
天气系统
低压(气旋)系统
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状况
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气流状况
水平
低空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高空辐散
低空辐散(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高空辐合
垂直
以上升为主
以下沉为主
天气情况
易带来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正误判断:
(1)气温低的地方形成高气压,气温高的地方形成低气压。( )
(2)高压系统控制华北地区时,大气污染会比较严重。( )
【提示】 (1)× 高、低气压是指某时某地的气压分布状况,其形成与所影响地区的气温高低无关,因此气温高的地方也可能存在高气压,而气温低的地方也可能存在低气压。
(2)√ 高压控制某地时,垂直方向上气流以下沉为主,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因此污染会加剧。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锋与天气
新华社呼和浩特2016年10月15日专电:从内蒙古气象局获悉,未来3天,内蒙古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大范围降水、降温天气过程。届时全区大部地区以小雨为主,呼伦贝尔市中北部以降雪为主,累积降雪量0~2.4毫米;呼伦贝尔市北部累计降雪量可达2.5~5毫米,局部地区可超过5毫米,达到暴雪级别。
探讨:
你能说出此次天气现象是由哪种天气系统引起的吗?
【提示】 是冷锋天气系统引起的。
探讨:你能推测这次降雪前后呼伦贝尔市的天气变化情况吗?
【提示】 降雪前为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降雪后为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转晴。
1.锋面的类型与天气特征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符号
剖面示意图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型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2.冷、暖锋的判断
(1)看箭头指向和锋面坡度
(2)看雨区范围位置及符号
(3)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4)看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
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读我国某年份某日的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面沿P1P2线所作的剖面图中,正确的是( )
(2)未来几天内,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最可能( )
【导学号:23010114】
A.出现晴朗天气
B.出现雨雪低温天气
C.出现台风天气
D.出现炎热干燥天气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P1处是高压,属冷空气,并向P2处移动,与C图相符。第(2)题,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会出现雨雪低温的冷锋过境天气。
【答案】 (1)C (2)B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阅读下列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7月9日13时45分,超强台风“尼伯特”在我国福建泉州石狮市登陆,带来狂风暴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死亡失踪102人,直接经济损失70多亿元。
材料二 2016年10月15日,北京市城区雾霾持续,污染加重。14日15时30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将蓝色预警提升至黄色预警级别,北京城区PM2.5浓度已接近350微克/立方米,达6级严重污染的等级。
探讨: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旋活动时为什么带来阴雨天气?
【提示】 在低空,气旋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使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出现阴雨天气。
探讨:我国华北地区秋季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北方秋季常受高压控制,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
探讨:雾霾的出现常与高压系统控制有关,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高压系统控制某地时,以下沉气流为主,大气比较稳定,近地面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易形成雾霾天气。
1.气旋与反气旋
比较内容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垂直剖面图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2.锋面气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北半球)如下图:
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3)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2.读下面的“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__,实线箭头表示__________。
(2)从气压状况方面分析,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
(3)从气流状况方面分析,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
【导学号:23010115】
(4)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__________,当B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__天气。
(5)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__________风,反气旋的东部吹__________风。
【解析】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可知,图中的虚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A为高压,B为低压,但就气流状况而言,它们则分别称为反气旋、气旋;在判断天气时,要根据A、B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状况进行分析,气流上升的多雨、气流下沉的少雨;在判断风向时,应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
【答案】 (1)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2)高压 低压
(3)反气旋 气旋 (4)晴朗 阴雨 (5)偏南 偏北
等压线分布图
探讨:图中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主要受何种天气系统控制?主要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提示】 主要受高压系统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
探讨:我国华北地区此时的主导风向是什么?
【提示】 以西北风(偏北风)为主。
(1)判气压场
①低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
②高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
③低压槽: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槽线。
④高压脊: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
(2)定风向(按以下步骤进行确定)
→→
(3)比风速
①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②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
(4)析天气
①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
②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
(5)关注锋面气旋
①锋面一定出现在低压槽位置。
②一般情况下,锋面气旋中,偏右侧的低压槽上出现暖锋锋面,而偏左侧的低压槽上出现冷锋锋面。
③按气旋中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判断锋面的移动方向。
3.下图为“春末夏初东亚近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字母所示的位置,填注气压场类型(低气压、低压槽、高气压、高压脊、鞍部)。
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E是__________。
(2)C、D两点各吹什么风向的风?
【导学号:23010116】
C吹__________风;D吹__________风。
(3)F、G两地的天气状况如何?并简述理由。
【解析】 第(1)题,依据等压线数值分布,确定A为高压中心,B为低压中心,进而确定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第(2)题,先确定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找准C、D两处的等压线走向及气压变化状况,再确定风向。第(3)题,图中出现了锋面气旋,依符号可判断锋面类型,依气旋水平气流运行方向,确定锋面运动方向,进而确定F、G的天气状况。
【答案】 (1)高气压 低气压 高压脊
(2)西南 西北
(3)F地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因F地处在暖锋后的暖气团一侧,暖锋的云雨区在锋前。
G地阴雨,气温较低;因G地处在冷锋后的冷气团一侧,冷锋的云雨区主要在锋后。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锋与天气
下图是我省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气旋
2.当图示天气系统多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 )
A.低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
【解析】 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急剧下降,气压升高,可以判断是冷锋天气,故选A。第2题,由图知,该冷锋天气下,气温较低,应是我国的冬季,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答案】 1.A 2.A
对点训练2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的天气系统是( )
【导学号:23010117】
A.南半球的气旋
B.北半球的气旋
C.南半球的反气旋
D.北半球的反气旋
4.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常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A.阴雨连绵
B.低温暴雪
C.大风沙暴
D.天气晴好
【解析】 第3题,图中显示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呈逆时针辐散,说明是南半球的反气旋。第4题,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答案】 3.C 4.D
对点训练3 等压线图的判读
5.下图为某日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23010118】
(2)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__________,甲地此时风向为__________。
(3)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变化是气温__________,气压__________,阴晴变化为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气压为1
020
hPa,乙地大于1
015
hPa,小于1
020
hPa,丙地小于1
005
hPa,丁地为1
010
hPa,据此可以对气压高低排序做出判断。第(2)题,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其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其风力越小,从图中可知,乙地等压线最稀疏。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的,再结合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的规律可知,甲地吹西北风。第(3)题,从图中图例可知,该锋面为冷锋,结合冷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即可回答。
【答案】 (1)甲>乙>丁>丙
(2)乙 西北风
(3)降低 升高 转晴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