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课件:1.1百家争鸣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课件:1.1百家争鸣 (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6-26 07:5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1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百家争鸣1 儒家 道家 法家墨家1 孔子 孟子 荀子1 孔子1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上述材料体现了孔子政治上的哪些观点?1政治: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提倡“德治”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 而远之

孔子1政治: ?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提倡“德治”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 而远之
教育:开创私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
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整理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贡献:开创了儒家学派1 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后世尊称为亚圣。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1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仁政
民贵君轻(早期民本主义思想)
1孟子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仁政
民贵君轻(早期民本主义思想)
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贡献:1 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1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贡献: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学的内容1 老子 庄子1 老子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是世界的根本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1“道”是世界的根本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1 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战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1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之小”。
—庄子 齐物逍遥1“道”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
齐物论
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1 韩非子 商 鞅 吴起 李悝1 商 鞅1军功授爵
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
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使秦国实力强大1 韩非子1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1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地位)
(贡献)将“法”、“术”、“势”三者糅和为一,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1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1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地位)
将“法”、“术”、“势”三者糅和为一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1 墨子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1代表人物:墨翟
主旨:兼相爱,交相利
主张: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特点:讲求实际功利(代表小生产者利益)孔子
春秋
“仁”和“礼”;提出“德政”;
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孟子
战国
提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荀子
战国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老子春秋晚期道是核心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庄子战国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韩非子战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变革创新墨子战国
“兼爱”“非攻”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3、6、5、4、君主应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治道因时而异。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
君主须集中权势,运用权术,以静制动。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治国本应爱民,统治者不要干预民生、民利,
这叫“无为而治”。 荀子韩非子 墨子 孟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1、2、 孔子 老子 思考讨论:以上言论分别是谁的主张?7、小国寡民固然好,但我更喜逍遥,与天地万物一,
旁观现实,欣赏自然 庄子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