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同步学案·学生版】
一、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难点知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与意义
二、知识清单
【概述】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这个时期,诸侯国林立,它们既统一受周王朝的制约,又互相竞争、兼并,为自己国家的生存和富强而斗争。为此,各诸侯国都孜孜以求富国强兵的谋略、理念和方法。私学兴盛,士阶层活跃。诸子百家纷纷阐释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治国理念,形成各个流派,并相互争辩与诘难。因此,呈现了学术多元、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流派众多,因称百家。然,主要流派有儒、墨、道和法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强调人道有为,主张仁政、仁义等;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崇尚非攻;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天道自然的无为而治;而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则主张改革、君主集权和严刑酷法。
百家争鸣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重要名词】
百家
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本节是指春秋战国时戎知识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和小说家等主要流派。
【知识提纲】
*阅读教材,从百家争鸣的背景与原因、主要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和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等方面归纲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二)主要流派及其思想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三、探究与思考
1、早期儒学思想的比较与现实意义
(1)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
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思想家
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
治国思想
民本思想
伦理观
孔子
孟子
荀子
结合现实社会,简述早期儒学的现实意义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流派的思想及其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1)战国时期主要流派的主要思想与贡献
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贡献
影响
儒家
孟子
《孟子》
荀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墨子》
道家
庄子
《庄子》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2)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思想的相互争鸣
治国理念
人与自然关系
人生态度
人性
儒家
法家
儒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儒家
法家
观点
四、思考记录单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同步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难点知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
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与意义
二、知识清单
【概述】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这个时期,诸侯国林立,它们既统一受周王朝的制约,又互相竞争、兼并,为自己国家的生存和富强而斗争。为此,各诸侯国都孜孜以求富国强兵的谋略、理念和方法。私学兴盛,士阶层活跃。诸子百家纷纷阐释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治国理念,形成各个流派,并相互争辩与诘难。因此,呈现了学术多元、百家争鸣的局面。
先秦流派众多,因称百家。然,主要流派有儒、墨、道和法等。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强调人道有为,主张仁政、仁义等;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崇尚非攻;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天道自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则主张改革、君主集权和严刑酷法。
百家争鸣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重要名词】
百家
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本节是指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和小说家等主要流派。
【知识提纲】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兴起。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社会大分裂,士阶层的活跃。
3、思想文化上: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二)主要流派及其思想
1、早期儒学
代表人物
时间
阶段特征
主要思想
评价
孔子
奴隶主贵族
春秋
开创
仁(核心)和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主张有教无类;整理文化典籍。
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孟子
地主阶级
战国
蔚然大宗
继承发展
仁政;君轻民贵;性善论。
荀子
地主阶级
集大成者
仁义与礼法并施;君舟民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2、道家老庄之学
人物
老子
庄子
时期
春秋
战国
思想
世界观
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辩证法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都是无条件。
提出“齐物“论,认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政治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阶级立场
旧贵族。
特点
以“虚无”的“道”作为世界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评价
积极
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消极
在春秋战国那个社会大变革的风云激荡的时代,无为思想会带来消极避世的影响,不利于生产的大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实现。
3、法家思想
人物
思想主张
特点
阶级立场
历史贡献
评价
积极
消极
李悝
推行“尽地力之教”;严刑酷法,加强君权。
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地主阶级。
《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为秦统一六国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后世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化。
商鞅
废除世卿世?制,实行军功授爵制。
使秦国的国力逐渐增强。
韩非子
集权观、改革观、法治观。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4、墨家思想
(1)创始人:墨翟。
(2)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兼相爱,交相利”。
②基本主张: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和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③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三表法”。
④逻辑学:建立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基础。
(3)特点: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三)百家争鸣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三、探究与思考
1、早期儒学思想的比较与现实意义
(1)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比较
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思想家
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
治国思想
民本思想
伦理观
孔子
仁、德治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性相近
孟子
仁政
君轻民贵
性善论
荀子
仁义、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
(2)结合现实社会,简述早期儒学的现实意义
仁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礼的思想,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有助于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
民本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强调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流派的思想及其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1)战国时期主要流派的主要思想与贡献
流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贡献
影响
儒家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孟子》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正统地位,世界广泛流传。
荀子
仁义、王道
《荀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墨子》
反映了下层小生产者的愿望和呼声。
和谐社会、人才强国、反对霸权战争。
道家
庄子
天道与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人与自然的协调。
法家
韩非
改革观、集权观与法治观
《韩非子》
其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秦的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依法治国。
(2)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思想的相互争鸣
治国理念
人与自然关系
人生态度
人性
儒家
法家
儒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儒家
法家
观点
为政
以德、
仁政
严刑峻法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自然无为
顺应自然
人道有为
积极入世
天道无为
消极出世
性善论
性恶论
四、思考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