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7-23 18:3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扫描: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事件关系。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Ⅰ、Ⅱ、Ⅲ代表的地理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A.
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区域干旱化趋向
B.
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C.
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海进与海退、区域干旱化趋向
D.
区域干旱化趋向、海进与海退、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2.
青藏高原是否隆起与地理环境变化不吻合的是(  )
A.
青藏高原隆起导致内部出现寒旱化
B.
青藏高原隆起加剧西北地区干旱化
C.
若青藏高原移走,东亚季风将增强
D.
青藏高原隆起,与黄土高原堆积无关
下图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燃烧化石燃料
C.
动植物的尸体分解
D.
植物的呼吸作用
4.
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
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
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
许多物种灭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5~6题。
5.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
山地针叶林带
B.
高山草甸带
C.
高山苔原带
D.
冰川带
6.
阿尔泰山南坡(  )
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
此时季节为冬季
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下图为两个岛屿的地理位置及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
①②两个岛屿的主要植被类型分别是(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D.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8.
造成两个岛屿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
B.
地形
C.
纬度
D.
海陆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9~10题。
9.
如果图中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
A.
水土流失加剧
B.
泥石流频发
C.
土地沙漠化
D.
河流含沙量增大
10.
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
A.

B.

C.

D.

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右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
②处自然带中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变化,其成因主要是(  )
A.
年降水量变化小
B.
气温年际变化小
C.
盛行风向变化小
D.
一年四季变化小
12.
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
A.
①、②两地
B.
①、③两地
C.
③、④两地
D.
⑤、⑥两地
二、
双项选择题
黄山市某地种植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3~14题。
13.
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
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4.
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
蒸发量增加
B.
降水量减少
C.
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
地下径流增多
图甲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图,图乙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5题。

  乙
15.
图甲景观所属的自然带,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乙所示的(  )
A.
甲地区  
B.
乙地区
C.
丙地区  
D.
丁地区
自然带是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集中体现,下面左图为侠盗罗宾汉的活动区域,右图为我国自然植被分布区。读图回答16~17题。
16.
侠盗罗宾汉和同伴们常穿行的森林(  )
A.
是亚寒带针叶林
B.
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C.
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与右图中C地的森林较为相似
17.
右图中(  )
A.
AB沿线植被景观秋季差异较为明显
B.
CD沿线植被景观夏季差异较为明显
C.
AB沿线植被景观夏季差异较为明显
D.
CD沿线植被景观冬季差异较为明显
三、
综合题
18.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
(1)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其未横穿大陆东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是________现象。
(3)下图为非洲甲、乙、丙三地气温、降水量图,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4)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
B 解析:从历史的变迁来理解地理事件的形成先后顺序,青藏高原的隆起最迟。图中的“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Ⅰ为“海进与海退”;“新构造运动剧烈”→Ⅲ为“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
2.
D 解析: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西南季风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影响,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也使来自西伯利亚的沙土增多,促进了黄土高原的形成。
3.
B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考查,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将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图中显示,CO2含量增加的主要途径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遗体分解,其中以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为主。据此选B项。
4.
D 解析:森林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环境效益;同时森林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等。故选D项。
5.
B 解析:由材料可知,教授身后为森林,所处之处花草掩映,再往前方看是冰雪。根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判断,教授此时位于高山草甸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6.
D 解析:阿尔泰山高山草甸下部的森林以针叶林为主,故A项错误。在特定海拔高度范围内,高山上分布有高山草甸,同为草场,故B项错误。阿尔泰山纬度高,且教授所在地海拔较高,飘雪时节不一定为冬季,故C项错误。阿尔泰山南坡受西风带影响,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形成降水,故D项正确。
7.
D 解析:读图,根据经纬网,①是大不列颠岛,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B、C项错误。②是北海道,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较低,主要植被类型是亚寒带针叶林。故D项正确。
8.
A 解析:①
岛屿受暖流影响,年平均气温较高,②
岛屿受寒流影响,年平均气温较低。所以造成两个岛屿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洋流,A项正确。①比②纬度较高,温度也较高,C项错误。地形、海陆分布相似,B、D项错误。
9.
D 解析: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植被破坏,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加剧,所以河流含沙量增加。但题中所问为平原地区,A项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山地,B项主要分布于山前冲积扇平原。土地沙漠化主要为干旱环境下的环境问题,而图中平原区降水丰富。所以只有D项正确。
10.
C 解析:10°S附近西部山地是在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10°S安第斯山脉的西侧受秘鲁寒流的影响且处于信风带的背风区,吹的是离岸风,降水少,基带是荒漠带;东侧位于信风带的迎风区,还有暖流的影响降水多,基带应该是热带雨林带。
11.
D 解析: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四季变化小,树木随时都能旺盛生长,因此没有年轮变化。
12.
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③地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①、③两地。
13.
AD 解析: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14.
BC 解析:植被破坏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降水量减小;由于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故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15.
BC
16.
BD 解析:读图,侠盗罗宾汉和同伴们活动区在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穿行的森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C项错误,B项正确。与右图中C地的森林较为相似,D项正确。
17.
AB 解析:右图中AB沿线植被景观因秋季差异较为明显,北方落叶林,南方常绿林,A项正确。CD沿线植被景观夏季差异较为明显,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B项正确。AB沿线植被景观夏季都茂盛,差异不明显,C项错误。CD沿线植被景观冬季枯黄,差异不明显,D项错误。考点: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自然带类型。
18.
(1)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
热带雨林带 由于东部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非地带性
(3)
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较为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4)
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