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垦糖业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
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 )
A.
黑龙江
B.
新疆
C.
山东
D.
广西
2.
该循环经济模式
( )
A.
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
B.
受市场影响最为显著
C.
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D.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生产
右图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1985—1995年该地
( )
A.
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
B.
经济发展指数先降后升
C.
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D.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4.
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
A.
1985—1990年
B.
1990—1995年
C.
1995—2000年
D.
2000—2005年
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5~6题。
5.
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益紧张。据此回答7~8题。
7.
下列引起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中,正确的有
( )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河流径流量小,且水污染严重 ③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④开发历史悠久,水资源渐趋枯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
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A.
大量开采地下水
B.
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C.
减少农田种植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D.
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读图,回答9~10题。
9.
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
A.
清洁生产
B.
生态农业
C.
末端治理
D.
集约经济
10.图中反映出循环经济具有的效益主要有
( )
①环境效益 ②经济效益 ③生态效益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
双项选择题
《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
1995
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右图表示
2010
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回答
1112题。
11.
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 )
A.
大量消耗资源
B.
大量排放污染物
C.
科教投入不足
D.
人口增长缓慢
12.
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 )
A.
社会保障建设
B.
经济基础建设
C.
农业基础建设
D.
生态与环境建设
右图为“2011年以来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A.
印度是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B.
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C.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减少
D.
各国对二氧化碳减排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4.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信的有
( )
A.
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
B.
印度洋珊瑚大量死亡
C.
昆仑山雪线逐年降低
D.
内蒙古牧场面积扩大
下图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回答15~16题。
15.
关于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随人口增加资源储量减少
B.
随人口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C.
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上升
D.
随人口增加粮食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16.
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途径有
( )
A.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B.
严格控制各种资源的使用量
C.
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
D.
实现工业产值的快速增长
1.
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生产甘蔗,应位于我国南方。广西是我国最重要的产糖基地,有发展农垦糖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2.
C 解析:该循环经济模式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弃物,如沼渣等;该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该产业是以原料为导向的产业,受原料影响最为显著。
3.
C 解析:从三角坐标图中可以看出,1985—1995年期间环境污染指数先降后升;资源能源消耗指数持续下降,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经济发展指数持续上升。
4.
C 解析: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1995—2000年间,此阶段该地环境污染指数一直处于低水平,资源能源消耗指数持续下降,经济发展指数持续上升。
5.
D 解析:丁对资源的利用更充分,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故综合效益最高。
6.
B 解析:乙方式中,秸秆直接作为燃料利用,土壤肥力得不到补充,肥力会明显降低。
7.
A 解析:华北地区总降水量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同时经济发达,需水量大,加之水污染严重,导致用水紧张。
8.
D 解析:春季是主要的农业灌溉用水时期,措施应为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9.
A 解析: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
10.
D 解析:循环经济带来的效益主要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个方面。
11.
A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最快,环境支持最小,说明这段时间的发展是高耗资源、高污染的发展方式。
12.
CD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环境支持系统指数最低,为保障各支持系统的协调发展,应加大环境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业基础建设、生态与环境建设。
13.
B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左侧纵轴表示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量,不是排放量。印度是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最大的国家;根据图中曲线,欧盟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各国经济水平、治理能力不同,对二氧化碳减排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4.
AB 解析: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一些地区出现极端天气,北美洲暴雪天气增多;印度洋珊瑚大量死亡;全球变暖,昆仑山雪线逐年升高,内蒙古牧场沙化,草场面积缩小。
15.
AD 解析:读图可知,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储量减少,环境污染先加剧后减轻,工业产值先上升后有所下降,粮食产量一直上升。
16.
AC 解析: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要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控制人口数量,合理使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