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上生物第1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1节《生物的基本特征》导学案 (无答案)+教案+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上生物第1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1节《生物的基本特征》导学案 (无答案)+教案+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7-23 20:16:16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养成关爱生物的情感;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课前延伸:
1.观察课本P3,说出你认识的生物名称,如:蝴蝶、
等。
2.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  多万种,包括的种类有   
 、  
  、
  
  如:(   )、细菌、病毒等。
3.生物具有如下生命现象(即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
①生物具有
现象,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
物质,同时排出体内的

②生物能够
,由小长大;
③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
产生后代;
④亲代与后代之间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特征,说明生物具有
现象;
⑤生物具有
,能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课内探究:
1.观察课本P3图1.1-1说出图中生物的名称,并列举出生活中熟悉的其它生物。查资料将你知道的生物分类。
2.观察P4图1.1-2,小组讨论归纳生物共有的生命现象,并举例说明。
3.根据日常观察和了解,谈谈你所在社区里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二者有哪些区别 (学会辨别生物与非生物)
知识归纳:
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
我们身边的生物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呼吸、排
泄等)。
生物体都有

和生殖的现象
生物的生命现象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基本特征)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除病毒外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_____,也能影响______。
当堂检测:
一、我能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


2.植物具有应激性。


3.只有动物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具有繁殖现象。


二、请你选择
1.蘑菇属于(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生物的消化和吸收
D.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3.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物质
B.能由小长大
C.能繁殖后代
D.能排除废物
4.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B.钟乳石由小变大
C.小狗排尿
D.人晕车呕吐
5.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
6.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
)。
A.遗传
B.变异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7.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螺旋藻

B.电脑病毒

C.细菌

D.水稻
8.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海纳百川:
自养:像绿色植物这样,能够自身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这样的新陈代谢方式叫自养。
异养:人和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取能量,这样的新陈代谢方式叫异养。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体的应激性、生长、发育和生殖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应激性是适应性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生物生殖的前提,通过生殖实现了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特征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物质方面和结构方面的保证。
地层深处的微生物:科学家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和科罗拉多州地下三千米的深处,发现了活的细菌。据介绍,这些细菌是在90℃的高温、巨大的压力和缺氧的条件下生存的,它们以铁为食,排出的废物是极微小的磁体,这些活细菌被命名为“地狱杆菌”。它们大约从恐龙灭绝时就生活在地球深处,几乎从未繁殖,其生命过程非常缓慢。这些细菌的发现,更加激发了科学家探索地外生命的兴趣。因为,既然在地下三千米深处的极端条件下可以有生物存在,那么也就不能排除在火星、木星、土星等星球上有某种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列举、辨认具体事例,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通过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举例分析生活中的生物及其特征,增强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
1.重点:准确概述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难点:准确归纳和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准备:
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一盆塑料质的含羞草;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与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探究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创设问题情景
多媒体屏幕呈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还有蝴蝶、小鸟。远处有山林、草地,草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蘑菇。近处有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小狗趴在旁边吐着舌头。还有一座小桥,水中有游鱼、水草。
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引入,目的是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2.提出问题
质疑: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上课初始便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3.问题解决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鱼、蘑菇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学生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降低难度,让学生开学之初便拥有了一种生物学习的成就感和关注生活的意识。
4.巩固运用
1.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生物。
2.大屏幕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生物标本、图片,并请学生说出名称。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五类。
探究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导入: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他们都是有生命的。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
课堂中“小台阶”的问题设置是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取知识,所以利用问题形式过渡,使课堂知识点之间衔接流畅自然。
1、出示一盆生长旺盛的含羞草A和一盆塑料质的含羞草B,让学生判断哪一盆是生物,并列举它是生物的理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并进行评比,看哪一小组列举的理由多而合理。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第一组的意见:A植物是生物,B不是。理由是:A能不断的由小长大,B不能;A能进行呼吸,B不能;
第二组的意见:A是生物,B不是。理由是:A在生长过程有落叶现象,B没有。(告诉学生这是植物排出体内废物的一种形式)
第三组意见:A是生物,B不是。理由是:A的生活需要水和肥料,B不用;A生长到一定时期,能够产生种子繁殖后代,B不能。
第四组意见:A是生物,B不是。除了以上同学讲的外,理由还有:你如果动一下A植物,它的叶子会合拢;B不能。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总结出生物具有生长、呼吸、排出废物、摄取营养物质、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生命现象。生物的各种生命特征的总结,依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提取和运用,从中品尝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气氛,为以后的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2、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命现象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小组选出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本小组的题目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3、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通过小组讨论发言,他人补充的形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合作获得成功,每个人在分享喜悦的同时,意识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增强了自信心。
1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所举例子为:(1)人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2)马、牛、羊需要吃草;(3)虎、狼、豹要吃小动物。其他组补充: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等。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绽放,思维触角延伸到了生物的各领域中,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生物学科知识,学会“活学”。
2组:生物需要呼吸
所举例子为:(1)人需要呼吸;(2)鱼用鳃呼吸;(3)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等。
教师参与:植物需要呼吸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思考和教师的提示,学生回答:(1)植物也要呼吸,比如萝卜放时间久了就“糠”了;(2)晚上睡觉时,屋子里有过多的花卉对身体不利等。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都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3组:排除体内的废物
(1)小动物、人通过出汗、排尿等形式将废物排出;(2)植物通过落叶带走废物等。教师指出排便与排尿的区别。
4组:生物都能生长
(1)小鸟能长成大鸟;(2)我们也能长大;(3)一粒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等。
5组: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含羞草受到刺激后会合拢叶片;(2)向日葵的生长向着太阳;(3)狗看到骨头会流口水;其他组的同学补充:(4)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5)对于植物来讲,如果浇水不均匀,植物的根会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长。
6组:生物都能够繁殖
(1)
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比如小麦、玉米。有的用茎繁殖;比如月季。(2)猫、狗等动物是胎生;(3)鸟、鱼等产卵。
4、拓展思维:生物还有哪些书上没有提到的生命现象?引导学生根据所查资料,说出生物的其它的生命现象。比如,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能改变环境;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等。
5、迁移应用: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学以致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一条途径,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同时也会让学生在其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从而学会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再发现中思考。
6、教师小结:上述生命现象是生物所共有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学会概括和总结,训练他们思维缜密、语言精练。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能得到提高。特别是通过小组有组织的讨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完全转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组讨论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回答,教师应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想法。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1.列选项中,全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蚯蚓

机器人
海蛰
B.珊瑚虫
机器人

多莉羊  
C.细菌
蘑菇


  
D.转基因的大豆
猴子
珊瑚礁
蛔虫  
2.下列关于生物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
C.生物体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流感病毒能繁殖后代,属于生物  
3.绿豆这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来供自身所需要,二来供其他动物
或人类所食用。这些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夜晚卧室里摆放过多的植物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是因为(  )  
A.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 
B.植物要生长   
C.植物放出过多的氧气 
D.植物呼吸与人争夺氧气  
5.变黄的菜叶最后会从蔬菜植株上脱落,这说明了(

A.蔬菜的生活需要营养
B.蔬菜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C.蔬菜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D.蔬菜能够生长和繁殖
6.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将海水染黑,自己乘机逃逸,这
种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
)  
A.生活需要营养
B.能进行呼吸、能身体产生的废物  
C.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D.
能生长和繁殖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8.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A.有细胞结构
B.能繁殖后代  
C.由有机物组成
D.能使其他生物生病  
9.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
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生物用途
D.
个体大小  
10.人们所吃的食物中,不是来源于生物的是(
)  
A.白糖
B.食盐
  C.鸡蛋
D.水果  
11.
某学习合作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出现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获取食物
B.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同种的生物都是完全一样的
D.生物对外界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
12.
以下特征能作为生物与非生物分类依据的是(

①能否生长
②是否呼吸
③是否需要营养
④对外界刺激能否做出一定反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根据你的调查和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的生物有相似的地方
B.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之间有差异  
C.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分布有影响
D.植物多的地方动物少   
14.青蛙能在水中产卵,卵能发育成蝌蚪,蝌蚪能生长成青蛙,长大了的青蛙又
能产卵。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青蛙的哪一生命现象(
) 
A.排出体内废物
B.生长和繁殖  
C.繁殖
D.生长  
15.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____________。
曲中的非生物有:____________。
16.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__________。
(2)猫生小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__________。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B
3.
A
4.
D
5.
B
6.
C
7.
C
8.
B
9.
B
10.B 11.
D
12.
C
13.
D
14.
B  
15.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
;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16.(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繁殖
(3)生物能遗传
(4)生物能变

(5)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