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小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
A、a、b、c、d
B、b、c、h、e
C、d、e、f、g
D、e、f、g、h
(2)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活动主要是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
A、a
B、b
C、c
D、d
(3)下列能实现d环节功能的是(
)
A、湘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夏季风
D、我国冬季风
2、下图为某区域R河流域图。读图,完成小题。
(1)有关R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源头河段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B、源头到P点河段有凌汛现象
C、P点到Q点河段水量逐渐减少
D、Q点到河口河段水能最丰富
(2)图中种植业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土壤盐碱化和土地沙化
B、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土地酸化
C、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
D、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3、该图是我国海拔3800米某内陆湖的水位变化情况,回答问题。
(1)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影响
B、风沙影响
C、降水影响
D、气温影响
(2)如湖泊水与潜水为互补关系,下列补给正确的是(
)
A、1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B、7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C、湖水常年补给潜水
D、潜水常年补给湖水
(3)当图中湖泊水面面积最大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黄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
B、松花江出现春训
C、尼罗河入海水量一年中最少
D、罗马正值炎热干燥期
4、下图是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图.读图完成小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
A、雨水
B、沼泽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3)近年来,鄱阳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b都变小
B、a、b都不变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5、读图,回答问题。
(1)若该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问大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气问的水循环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
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
6、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于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积储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根据资料完成小题:(1)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2)拦蓄和利用雨水,主要可解决下列什么矛盾(
)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7、下图为我国三条河流径流量(m3/s)随时间变化的简图,回答问题。
(1)①②代表的河流可能分别是(
)
A、松花江,黄河
B、长江,黑龙江
C、海河,汉江
D、长江,海河
(2)若③为我国珠江8月的流量变化示意图,造成该河流量大增的自然因素最可能的是(
)
A、地形雨
B、地下水大量补给河流
C、台风雨
D、风暴潮引起河流水位高涨
8、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小题。
(1)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2)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
9、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各个水循环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环节是(
)
A、B-F-C
B、E-A-G
C、A-D-G
D、A-G
(2)驱动上图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
A、地热能
B、太阳能和重力能
C、月球、太阳对水体的引力
D、重力能
(3)建设三峡工程,主要对水循环下列环节施加了重要影响的是(
)
A、G
B、B
C、C
D、D
二、综合题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水循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________.简述其地理意义________(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的直接影响最大。
11、读图,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回答问题。
(1)丙河的汛期在________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________。(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________(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原因是;另一部分盐度降低,原因________。
12、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和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4)河流对城市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请简要分析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1)A
(2)D
(3)A
【考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图中a为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构成了海陆间水循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人类施加影响较大的环节为地表径流。图中d为地表径流。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3.d环节为地表径流,将陆地水输送到海洋。湘江为外流河,最终注入海洋;而C选项为水汽输送,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水循环。只要是掌握了水循环的几个环节,此题就不难解答。
2、【答案】
(1)C
(2)A
【考点】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非洲几内亚湾沿岸,位于热带。图中等高线数值表明,本区的海拔并不高,不会有高山永久冰雪融水补给河水,A错。地处热带地区,没有结冰现象,不可能有凌汛,B错。从P点到Q点河段流经草原、荒漠区,降水少,沿岸种植业发展用水量大,所以河流水量逐渐减少,C对。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Q点到河口河水很少穿越等高线,基本沿200米等高线流动,落差并不大,水能不会太丰富。D错。(2)图中种植业区位于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的过渡地带,降水少,蒸发量大,发展种植业时不合理的灌溉,很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大面积开垦草地可能导致土壤荒漠化、沙化,A对。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但不会引起土地酸化,可能发生土壤盐碱化,B错。种植业区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水土流失少,C错。同理D错。
【点评】本体结合区域地理考查了陆地水体的补给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难度。
3、【答案】
(1)D
(2)B
(3)D
【考点】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湖泊所在地区海拔3800米,该湖泊为内陆湖泊,其补给水源主要是冰川融水,因此湖泊水位变化主要与气温变化有关。(2)7月份气温较高,高山冰雪大量融化进入湖泊,使湖泊水位高于潜水,湖水补给潜水;1月份气温较低,湖泊水位低于潜水,潜水补给湖水。(3)湖泊水量最大时,说明冰雪消融量最大,气温较高,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因此D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湖泊的水位变化以及湖泊与潜水之间的互补关系,解答本题关键是比较二者水位的高低,由此确定补给关系,难度中等。
4、【答案】
(1)D
(2)C
(3)D
【考点】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河流水的补给。能与长江水形成互补的,除了湖泊水,只有地下水。(2)a表示长江水补给鄱阳湖水,反映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为洪水期,即6—7月。(3)近年来鄱阳湖实行退耕还湖使湖区面积扩大,则鄱阳湖的容水量增加,必然出现的变化是鄱阳湖对长江水的调节作用增强,即a、b数值变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关键是弄清记者的关系。
5、【答案】
(1)C
(2)A
【考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从模拟图看,该图没有出现陆地,因此不存在与陆地有关的水循环类型。(2)低纬海域面积广阔、温度高,因此蒸发量大。
【点评】本题组以某一尺度的水循环模拟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水热交换。难度一般。
6、【答案】
(1)D
(2)B
【考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主要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拦蓄和利用雨水主要是因为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在降水多的时候将水储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材料的形式考查水循环的环节,难度一般。
7、【答案】
(1)D
(2)C
【考点】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①河的流量变化特征,在7、8月份径流量减小,可以判断该河流域有伏旱天气,应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松花江在东北地区,海河在华北地区,都是夏季7、8月份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所以①河只能是长江,A、C错。②河夏季进入汛期,径流量大,选项中黑龙江位于东北地区,河流一年有两次汛期,图示②河只有一次汛期,所以B错。海河位于华北地区符合条件,所以D对。(2)③代表珠江8月份的径流量变化,如果是地形雨,地形不会短时间发生太大变化,夏季风的影响也是稳定的,再有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河流上水库的调节作用,河流流量不会在某段时间突然增大一倍,A错。地下水是稳定的补给水源,况且此时是8月份,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应该是河水补给地下水,B错。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登陆可能会伴随着大风和强降水天气,导致河流水位暴涨,C对。风暴潮的影响是从沿海向内陆变化,河道等基础设施被毁,主要影响沿海地区,不只是河道水位变化,D错。
【点评】该题间接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本店涉及到的考点有水文特征,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气象灾害。难度中等。
8、【答案】
(1)B
(2)A
【考点】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由图中河流的流量可以判断,该河流有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主要补给是季节性积雪融水;一次是夏汛,主要补给是雨水补给。该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
(2)我国东北夏季降水是由锋面推移形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对东北的河流补给方式和夏季降水的成因的掌握情况
9、【答案】
(1)D
(2)B
(3)B
【考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水循环是海陆间的大循环,陆地内循环虽然说也是在陆地上形成了降水,但其降水的来源是陆地,因此其补给陆地水的数量是很少的。(2)太阳辐射使水汽蒸发,使大气运动带动水汽输送,故选B。(3)目前人类主要是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南水北调主要是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三峡水库则主要调节了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点评】本组试题难度一般,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和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综合题
10、【答案】
(1)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2)海陆间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促进地理环境(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整体性,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对全球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态;水本身也是一种溶剂,随着它的移动也会使得岩石圈的化学物质发生迁移.
(3)地表径流
【考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水循环的环节有: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2)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其中海上内循环对水量的更新最大,陆上内循环对陆地水的更新很小,只有海陆间循环对陆地水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水循环的意义:促进地理环境(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整体性,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对全球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由此产生了流水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表的形态;水本身也是一种溶剂,随着它的移动也会使得岩石圈的化学物质发生迁移.(3)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可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的分布,从而使人们合理的利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和意义。属知识性试题,难度不大。
11、【答案】
(1)夏;冰雪融水、雨水
(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
(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
【考点】陆地上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甲地为天山山脉,丙河位山地北麓,故冰雪融水和雨水是丙河主要补给。(2)由于天山北侧降水较多,主要是由于北冰洋水汽能到达。图中甲地降水主要为地形雨。(3)图中乙湖是巴尔喀什湖,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该地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湖水补给水源短缺,故盐度较高;西部盐度相对较低,是因为丙河大量河水注入,起了稀释作用,同时该湖中间狭窄,也影响了东西部湖水的交换。
【点评】本题以区域图的形式考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湖的补给类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湖补给形式及特点,难度中等。
12、【答案】
(1)海陆间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2)水水能流水沉积作用
(3)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4)位于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交通便利;地处平原地区;省级行政中心。
【考点】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1)首先判断出为海陆间循环,然后依据教材知识回答水循环的意义即可。(2)图乙所示为山区,水循环为该地区提供水及水能资源,而图丙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3)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c环节体现的是地表径流,是淡水的主要来源环节。人们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善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4)武汉市形成、发展的条件,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
【点评】本题利用水循环环节示意图并结合景观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考查河流对城市布局、发展的影响。命题角度新颖,各知识点配合得当,既有知识点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