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7-24 12:2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半球的信风是东北风
B、赤道低气压带南侧是盛行西风带
C、高压带均盛行下沉气流
D、低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受热上升所致
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和三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是因热力原因形成的
3、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影响很大的气压中心是(  )
A、赤道低压
B、夏威夷高压
C、西伯利亚高压
D、副极地低气压带
4、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5、副热带大陆东岸与西岸降水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  )
A、地面状况不同
B、大气环流不同
C、太阳辐射不同
D、人类活动影响不同
6、全球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北移动时(  )
A、北半球正值夏至前后
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正在向北移动
C、亚洲低压强盛
D、东亚盛行东南季风
二、综合题
7、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完成小题。
(1)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
A、甲位于30°N附近
B、乙位于30°N附近
C、甲位于90°N附近
D、无法确定
(2)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8、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后完成小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2)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3)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4)下列风带图中,表示北半球信风带的是(

A、
B、
C、
D、
9、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问题。
(1)此时,图示半球的节气可能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的高气压带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10、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1)P地的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中纬西风
C、干冷的极地东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11、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小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下沉,热干
B、上升,热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3)只在③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其特征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C、常年炎热干燥
D、常年温和湿润
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各字母所在的气压带名称。
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2)常年在D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________。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3)极锋是由________
和________的气流交汇而形成的。(4)填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①是________
,②是________。(5)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项)
A、热的地方成低压,冷的地方成高压
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C、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D、气压带、风带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13、读“亚洲1月、7月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________月,
B图中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其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2)从B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________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的。(3)能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较多降水的是________季风(填风向)。
14、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为30°、60°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B处是________风带,与图乙中________处(a或b)的风向一致。(3)图甲中C处是________气压带,C与D处风带两者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在图乙所示季节,该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4)考虑海陆分布等实际情况,此季节b处的气候特征
(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5)N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E气压带的成因是________(动力或热力)原因。
15、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________
B________。(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4)D地系印度半岛,7月盛行________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________沿岸;根据材料描述该气候特点并说明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成因。
________(3)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________季。(4)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_气候(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南半球的信风是属于东南风,赤道低气压带的南侧是东南信风带。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两种原因,一是动力因素形成的两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它们是冷暖气流的交遇,
暖气流沿锋面上升,而在近地面形成的低气压带。另一个热力因素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它主要是空气受热上升所致。高气压带的形成也是一样存在动力和热力两种
因素,如两个极地冷高压就是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的,而两个副热带高压就是在南北纬300附近,由于高空存在动力下沉的气流,而在近地面形成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但不论成因如何,低压带一定有上升气流,高压带一定存在下沉气流。故选C。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三圈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
2、【答案】
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上有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A错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吹出的风有: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西南风),B错误;副热带高压带的近地面气温较副极地低压带的近地面气温高,C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属于知识性试题,简单题。
3、【答案】
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赤道低压对我国的天气与气候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西伯利亚高压实质是每年的北半球的冬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
移,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割断保留在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所以选项A
C
D均被排除。夏季只有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被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后保留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对我国夏季的天气产生很大的影
响。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在熟悉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的同时还得理解海陆分布对其产生的影响。试题属于基础性题目。
4、【答案】
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七月份,亚洲形成热源,盛行上升运动,近地面形成热低压,把副高切断,是的副高仅仅保留下海洋上,故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本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入手进行解答,难度不大。
5、【答案】
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副热带大陆西岸常年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东岸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而降水较多,雨热同期。
【点评】本题借大陆东、西两岸降水的差异来考查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难度不大。
6、【答案】
B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当全球气压带、风带开始向北移动时,恰好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且向北移动的时候.由此推断此时北半球处于冬至前后,是北半球的冬季.具体分析如下:此时北半球处于冬至前后,故A说法错误;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且向北移动,故B说法正确;因为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所以亚洲高压强盛,故C说法错误;因为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所以东亚盛行西北季风故D说法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判读世界各地的地理现象.因为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解答本题先根据题意确定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然后再判读其它地理现象。难度一般。
二、综合题
7、【答案】
(1)A
(2)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据图可以看出①②气流相遇,①爬升,说明①是暖湿气流,来自低纬。甲位于30°N。②来自高纬,属于冷气流。(2)依据上提可知,①是暖湿气流,来自低纬。甲位于30°N。②来自高纬,属于冷气流。因此,A、B项错误。在30°-60°为西风带,在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②处为极地东风,在北半球为东北风,选项D错误。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分布及形成过程。难度一般。
8、【答案】
(1)C
(2)B
(3)B
(4)A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若此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甲处气流下沉,由此可推知,甲是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乙是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该环流为北半球的中纬度环流,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选项C正确。(2)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甲处气流下沉,由此可推知,甲是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乙是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该环流为南半球的中纬度环流,甲乙之间近地面为西风带,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表现为西北风。(3)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其中包括3个低压带和4个高压带,气压带的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低压带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高压带气流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气流上升和下降的原因有热力和动力之分,因此“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错误。(4)北半球信风风向为东北风,A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全面
,包括气压带的分布,风向,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天气等。只要是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本题也不难作答。
9、【答案】
(1)B
(2)C
(3)A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图中西风带为逆时针,所以为北半球,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所以为北半球的夏季。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形成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位于图中③位置。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3)图示区域为北半球,所以高气压带是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海陆分布的影响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认真读图;二是熟练掌握教材基本理论知识,以此来解答此题组相关问题。
10、【答案】
(1)D
(2)A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P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故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暖湿的中纬西风。干冷的极地东风与暖湿的中纬西风在南北纬60度附近相遇,形成极锋,暖湿的中纬西风爬坡上升,形成降水。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三圈环流的成因。
11、【答案】
(1)D
(2)B
(3)D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图示以②副热带高压所在的位置为代表,出现南移,故判断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则南半球的夏季。(2)
①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则多阴雨天气,且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故气候特征:高温多雨。(3)③为盛行西风带,在其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类型形成的具体影响。
12、【答案】
(1)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2)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3)极地东风带;西风带
(4)中纬环流;低纬环流
(5)B,C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4)题根据所学的三圈环流与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不难完成。(2)D为赤道低压控制下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3)极锋的形成是来自高纬的冷气流(极地东风)与来自低纬的暖气流(西风)交遇而成的,暖气流沿锋面上升,在南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5)高低压只能是结果,其成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热力因素而成的(受热气流上升形成热低压,遇冷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二是动力因素的结果(副热带高气
压带的形成是高空气流的下沉,副极地低带的形成则是来自高纬的冷气流与来自低纬的暖气流在南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交遇,暖气流沿锋面上升而成的)。无论
是热力还是动力,低气压带都有上升气流,出现多云雨的天气特点。高气压带气流有下沉,天气多为晴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太阳直射点的
南北回归移动,其移动规律基本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移动一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比较全面和熟练的掌握,试题难度不是太大,属于基础性的题目。
13、【答案】
(1)1;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东南信风
(3)东南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A图中亚欧大陆为高压中心,可知是北半球1月份;B图中低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半球7月,切断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2)B图中西南季风的成因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来自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3)能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较多降水的是东亚的夏季风(东南风)。
【点评】主要考查了季风环流及季风的成因。学生要明确季风的成因有两种,同时要区分东亚和南亚季风成因的不同。难度一般。
14、【答案】
(1)C;E
(2)东南信;a
(3)副热带高;地中海气候;炎热干燥
(4)B
(5)地处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动力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解读甲图时应依据文字信息——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
(局部)和N为北极点,确定图中字母各自所代表的地理意
义分别是:A为赤道,此处以上升气流为主,属于赤道低气压带;B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C处对应的
纬度为北纬30°,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中纬西风带(西南风);E处对应的纬度为北纬60°,来自南北两股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因动力原
因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N处纬度高,气温低,大气收缩下沉在近地表集聚形成高气压,属于极地高气压带。解读图乙时,应注意此图为极点俯视图,从图中箭头表
示的风向看,属于向右偏转形成的,说明是北半球部分,因此可以判断图中a处风带为东北信风带,b处风带为中纬西风带(西南风);图乙中显示的气压带位置主
要位于北纬30°以北,说明此季节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北移动了,对应的季节应是北半球的夏季,因此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区
此时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因图乙表示北半球,故图中字母b处对应的纬度位置为北纬30°到北纬40°之间,经度位置约为东经120°附近,由此可以确定
b处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此时为夏季,其气候特征应是高温多雨时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同时考查图表的分析解读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仔细读图,从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为突破口进行解答。难度一般
15、【答案】
(1)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
(2)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
(4)西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分析】(1)图示A为亚欧大陆上的高压中心,为亚洲高压;B为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为阿留申低压。(2)亚洲高压的成因主要从海陆热力形成的差异分析。亚洲高压的中心位于60°附近,故切断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压带。(3)根据此时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分布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C位于东亚,形成西北风;D位于南亚,形成东北风。冬季我国受西北季风影响,寒冷干燥。(4)印度半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其成因主要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分布判断季节,并结合不同季节东亚与南亚季风的风向与成因分析。
16、【答案】
(1)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或湿润)气候
(2)地中海;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故形成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
(3)冬
(4)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考点】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解析】【分析】
(1)由图形推断,甲地气温高时降水少,气温低时降水多,应为地中海气候;并且最高气温在2月份,应位于南半球。乙地最低气温在0℃以上,并且雨热同期,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地中海气候在亚欧大陆的西部;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和盛行西风的交替控制,故形成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3)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在冬季;(4)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此气候雨热同期。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分布判断季节,并结合不同季节东亚与南亚季风的风向与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