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历史(文)人民版必修3专题作业专题1.3宋明理学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历史(文)人民版必修3专题作业专题1.3宋明理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7-25 16:0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第三课
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
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中有一奇特现象——魏王曹操在传说和文学作品中逐渐变成丑角,而关羽在民间逐渐由人而变成神和圣,这种历史演变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评价的影响。影响人们评价曹、关二人的因素分别是
A.忠、孝
B.孝、义
C.节、义
D.忠、义
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学说更科学
3.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4.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中能看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影响的是
A.佛教、道教、墨家
B.道教、墨家、儒家
C.佛教、儒家、墨家
D.佛教、道教、儒家
5.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张载
B.二程
C.朱熹
D.陆九渊
6.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7.关于春秋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自孔孟以来,其内容和地位未发生大的变化
B.其压制人民反抗,维护统治的作用不断增强
C.后代儒学的发展是以继承前代为前提的
D.是对中国政治伦理道德等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8.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应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法家理论思想
9.王守仁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克服“私欲”,回复内心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10.某校高一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11.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12.下列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
D.主张“心外无物”
13.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培养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
15.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
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8.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0.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21.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王守仁
D.陆九渊
22.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23.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2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二、材料题(24分)
26.在儒学的发展历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关键人物。儒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一)原始儒家,由仁学进而推进到仁政;(二)“九流十家”,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融合多种思想体系;(三)三教会通,树立儒家文化新里程碑。
请回答:
(1)原始儒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思想核心是什么?(4分)
(2)儒学发展第二阶段的关键人物是谁?这一时期融合了哪些思想?儒家思想主张有哪些变化?(8分)
(3)儒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三教会通”指的是什么?(2分)
(4)南宋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什么?(2分)
(5)请你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方面谈谈儒家思想的社会价值。(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CDC
6—10
DACBC
11—15
ADACA
16—20
CBACD
21-25
DDBDC
二、材料题
26.
(1)代表人物:孔子、孟子。(2分)思想核心:仁、仁政思想。(2分)
(2)关键人物:董仲舒。(2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2分) 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2分);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2分);
(3)儒家思想与道家、佛教思想相融合。(4分)
(4)程朱理学。(2分)
(5)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以民为本,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等思想对当今“以德治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4分)其“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契合当今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