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
1.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A.民权主义价值
B.民族主义理念
C.民生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内涵
3.“比方有一个地主,现在报一块地是一万元。到几十年之后,那块地价涨到壹佰万元,这个所涨高的九十九万元,照我们的办法,都收归众人公有,以酬众人改良那块地皮周围的社会和发达那块地皮周围的工商业之功劳。”反映的是
A.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中共的土地革命纲领
4.据台湾《联合报》2004年11月13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
A.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5.毛泽东曾提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蕴涵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C.新三民主义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6.《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7.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
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
8.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9.孙中山在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发表讲话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这表明孙中山
A.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
B.放弃了革命信仰
C.丧失了革命斗志
D.开始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
10.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1.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12.(2011年重庆卷)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3.孙中山先生说:“急兴农学,讲究树艺”。1979年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决定:把每年的3月12日(孙先生逝世纪念日)定为“植树节”。(如图)由此可见“植树节”的设立
①反映孙先生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②为了缅怀孙先生的丰功伟绩
③实现了孙先生三民主义思想
④符合植树的自然时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领导北伐战争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5.右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参与监制以中文发行的邮票,从中可以透视出其倡导的国家观的核心是
A.公民主权
C.国家利益
B.政府地位
D.领袖责任
16.“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17、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18、下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
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19、(2011年安徽卷)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20、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二)材料分析题
21.2011年是辛亥革命l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分)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1分)
材料二
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2)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 为什么 (3分)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3)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3分)
材料四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2分)“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3分)
答案
1---5
BBCAB
6---10
BDCAC
11---15
DAACA
16—20
BCAAD
21
、
(1)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民族统一(“五族共和”)、民族平等。(1分)有利于化解民族矛盾、团结各民族进行革命。(1分)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解放。(1分)(2)答案一:武汉。(1分)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或革命首先在此成功)。(2分)
答案二:南京。(1分)临时政府所在地(或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其失败促使先进中国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3分)
(4)愿因: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相同任务。(2分)
表现: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平等;(1分)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1分)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