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第三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反映,下列流行语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C.摸着石头过河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
①具有时代精神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5.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 )
①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②我们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③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最高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10年9月6日,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他所说的基本理论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
D.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8.1998年长江发大水,解放军官兵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景。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
A.
中国先进生产力
B.
中国先进文化
C.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9.山东广饶大王镇刘集村保存有一本我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由陈望道在1920年翻译出版。有人评价该书在中国的出版:“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是(
)
①三民主义
②毛泽东思想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下列对其历史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C.
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旗帜
D.
党的指导思想
11.中共十四大继续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完善,主要表现在(
)
A.
明确了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B.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
C.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D.
邓小平理论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
12.之所以说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的,主要这次会议提出了(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
②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13.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当时第一次(1978年)来到中国的时候,整个中国连男女都分不出来,都是一片灰色。我觉得我为中国也做了一些贡献,就是把颜色带到了中国。”皮尔·卡丹能“把颜色带到了中国”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
B.经济的发展
C.思想解放,审美观点的变化
D.崇洋媚外思想的影响
14.“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一国两制”
15.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 )
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C.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16.江泽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邓小平同志( )
A.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纪元
B.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C.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D.创造了中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17.下图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的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人群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
A.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B.希望“文革”早日结束
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
18.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19.(2015江苏卷)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20.(2011年全国卷)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二、非选择题(21题,共12分)
21、
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三大理论的探究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知识结构中字母代表的内容。(4分)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材料一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理论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三大理论间依次“继承”的主要表现。(4分)邓小平是怎样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2分)
(3)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思想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2分)
错题号
答案:
1-10
ABDCB
6-10
ADCBC
11-15
DBDCD
16-20
DDBAC
21.答案:(1)新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继承:毛泽东思想继承新三民主义精神,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邓小平理论继承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3)应有利于解决现实重大问题;具有继承与发展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