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课时(课件19 张PPT+教案+练习+反思)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课时(课件19 张PPT+教案+练习+反思)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7-26 07:12:51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课是以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验证实验为核心的。让学生照课本完成实验操作的传统教学方式,不但难于满足学生对实验细节的理解需求,更会造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脱节。
本设计采取逆推式探究教学法,以问题推动课堂,以对实验操作的思路和原理的理解,引导和带动学生思维的逐步深化,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较严谨的实验设计思路。当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思路明晰,理解深刻时,结果的分析、结论的产生就水到渠成了。
本设计的亮点是:
1.思维创新:改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设计,采取逆向推理的思维从假设的结果出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个探究目标。
假设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小学的知识已让学生偏向此假设)→淀粉遇碘会变蓝→直接将碘液滴到绿叶上行不行?→不行→怎么办?→去叶绿素→如何去叶绿素?……通过这样一连串设问引导学生完成和理解实验过程的设计:摘取叶片→酒精隔水加热脱色→清水冲洗→滴碘→漂洗观察。这种教学摆脱了生硬的传教,遵循人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2.过程创新:本节课合理安排时间,将对实验细节的问题探究过程、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过程等环节有机地揉合起来。本实验中耗时最多的一段过程是用酒精煮叶片脱色,约需5-8分钟,这段时间如果只是等待是一种浪费。为此,在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的基础上,我在此等待过程中加入了结果预测环节,并要求学生说出预测的理由,激发学生的热情,加深对探究结果的期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验,阐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及场所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点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处理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使学生知道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本节课的重点。突出重点的方法可采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出结论。
如何有效、有序地组织开展实验活动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突破该难点的方法拟采用:①课前安排预实验,有意识培养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实验小组的组长;②课中教师需作好简要讲解、恰当示范,引导、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该实验的亲手操作。

对设立“对照实验”的理解和处理是另一个教学难点。突破该难点可采用提问“如果采用全部光照处理,没有遮光对照,能不能准确得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引发学生思考得出“不采用对照实验就不能准确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引入部分:借助太阳能飞机视频将学生带入学习情景中,激发兴趣。
实验设计与操作部分:应用问题探究教学策略,采用逆推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设计实验,理解实验原理与过程细节,通过微课演示实验过程。
实验分析总结部分:采用期望与事实相对比的策略,让学生完成“结果分析表”,使学生在预期与实际的对比中反思、质疑,有利于实验的理性提升。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景激趣
观看太阳能飞机飞行视频,利用太阳能最理想的途径是什么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观察思考。回答已掌握的相关信息。
创设情景,激起学习愿望。
实验目的剖析
从实验主题──“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来考虑,你可以提出哪些探究性问题。 展示实验目的,提出本实验中需探究的两个问题:条件与产物
学生提出问题:如光合作用是在绿叶中进行的吗?绿叶必须要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吗?绿叶在光下制造成的有机物是什么……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引出实验目的。
淀粉的检验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请思考:如何检验淀粉?教师:用碘液滴在馒头上,观察馒头颜色的变化。
学生回答:用碘液学生回答:变蓝
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
探究过程
教师给出实验目的、材料用具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54-55,设计实验步骤:观看教师课前录制的微课----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教师讲解注意事项请同学们按照我们一同设计的实验流程完成实验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暗处理、遮光处理、摘取叶片老师课前已作处理,学生从去叶片夹开始)在实验结果出来前,各小组讨论下列问题:请各小组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表。
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检查实验器材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1.
暗处理
2
.选叶部分遮光照射
3
.叶片脱色
4
.滴加碘液
5
.观察现象
学生实践操作:取叶片→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等待脱色。小组讨论,归纳总结:1.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设计成对照实验。其中见光部分是对照组,遮光部分是实验组。变量是光。3.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叶绿素,不易观察淀粉变蓝的现象。4.(1)防止酒精的快速蒸发影响叶绿素溶解,(2)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小组讨论,填写分析表,并相互交流。
了解每种材料器具的用途学生整理和归纳实验步骤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总结归纳
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验证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光,产物──淀粉。可以得出了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结论: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得出实验结论(共19张PPT)
小实验淀粉的检验
用碘液滴在馒头上,观察馒头颜色的变化。
现象
馒头遇硬变蓝色
特性:淀粉遇碘变蓝
将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叶片颜色的变化
遮光部分见光部分
放入酒精内隔水
加热
黄白色
黄白色
用清水漂洗后,
滴加碘液,再用
不变蓝
变蓝
清水冲洗掉
出e业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验,阐明绿色植
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条件及场
所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知
识点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精神。
晚色植物的光合作分
邹城市第五中学张家重
阳食
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1:淀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必
要条件
思考: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在哪里 (回忆植物细胞的结构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
1.家里种植的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
死去。小麦在灌浆的时侯遇到阴雨天气,就
会造成减产。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2.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从一株天竺葵
上摘取三片相似的叶子经酒精脱色,再用碘
液染色后发现蓝色的深浅不一样。为什么2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
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什么呢
我的收获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方法步骤
1暗处理(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选叶部分遮光照射(形成对照)
3叶片脱色(酒精隔水加热)
4滴加碘液(验证是否生成淀粉)
5观察现象
我的收获
光合作用叶绿体
的部位:
绿色植物的丿光合作用的条件:光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的产物
淀粉
自我评价
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C
A.水分B.空气
C.光
D.温度
2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B
A.线粒体B.叶绿体C.液泡D.细胞壁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B
①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
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
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
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③②⑤①⑥④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3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茶究动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目的要求:
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材料器具: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烧杯、
培养m、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镊子、火柴、酒精、碘液、清水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课后反思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涉及的器材和试剂多、操作复杂而且要求较高,其中暗处理、酒精灯使用、酒精隔水加热、漂洗等操作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如果照本宣科地做实验,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经过精心分析,我大胆地对本实验进行了改革尝试,以逆推思维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设计实验,以问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由于问题的设计独具匠心,有阶梯性,有效地引领了学生向前摸索,突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关系。我觉得自己所上的这节课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很好。

我一直认为培养学生生物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抓起。通过这节实验探究课,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自己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学会了当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偏差时应该如何分析。本实验中设计的结果预测环节恰到好处地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比单纯等待结果更加合理有效,而且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评测练习
1.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
A.水分
B.空气
C.光
D.温度
2.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
A.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液泡

D.细胞壁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①放到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③②⑤①⑥④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4.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这一实验的  目的是(

A
.使遮盖的部分不进行气体交换
B.
遮盖后可减少蒸藤作用
C.
遮盖与不遮盖部分进行对照
D.
控制遮盖的部分把氧气释放
5.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A.白天
B.白天和黑夜
C.有光时
D.黑夜
6.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目的是(

A.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使叶肉中的淀粉到叶片上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到叶肉细胞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7.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圆纸片将[2]处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几小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分析并回答:
(2)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了什么颜色?
(2)加碘液后发现[1]、[2]两处均不变蓝,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3)[3]处遇到碘液变蓝,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实验前植株放在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什么?
(4)题中设置了几组对照实验?谁和谁对照?变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