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测试题八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本测试时间为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一些警示牌如“绿草青青,踏之何忍”。如果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呼吸作用
B.气孔关闭,影响了蒸腾作用
C.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光合作用
D.土壤缺氧,影响了根的呼吸
熟练掌握教材中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分析并完成2至5题。
2.右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分解有机物
B.消耗氧气
C.
释放能量
D.释放二氧化碳
3.小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几天后,天竺葵的叶片会发黄
B.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天后,挤压塑料袋,石灰水会变浑浊
C.
此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后,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
D.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塑料袋内的温度有可能升高
4.潮湿的种子堆里会发热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积累的热量
B.种子吸收水中的热量
C.呼吸作用释放的热量
D.蒸腾作用释放的热量
5.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列曲线图中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和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
6.在温暖的环境中久放的萝卜会逐渐变成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
)。
A.萝卜进行蒸腾作用,散失了较多的水分
B.被周围的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
C.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
D.萝卜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停止
7.如果用保鲜袋把新鲜的水果封装起来,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
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
8.我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利用绿色植物来测量植物的呼吸作用,在光下测量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效果不显著,原因是(
)。
A.在光下,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抑制了呼吸作用
C.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利用
9.在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要用黑色的塑料袋装蔬菜,而不用白色的,其主要原因是(
)。
A.防止塑料袋内蔬菜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在黑色的背景下,呼吸作用更强烈
C.防止二氧化碳气体见光不稳定,变成氧气
D.有利于保温,可促进呼吸作用
10.对于绿色植物来说,哪一种生理活动可以在下图四种条件下持续进行?( )。
晴天 多云 阴天 下雨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运输作用
D.吸水作用
11.夜间,菜农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其主要目的是
(
)。
A.可以减少蔬菜病害
B.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C.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D.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
12.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
A.降低呼吸强度 B.降低蒸腾作用
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光合作用
13.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B.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14.做“森林浴”是指呼吸较多的新鲜空气,做“森林浴”应选在(
)。
A.凌晨
B.白天
C.任何时间
D.深夜
15.依据呼吸作用的过程,我们在贮藏水果、粮食的时候,为降低呼吸作用,延长贮存时间,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
A.降低贮存温度,减少氧气的含量
B.适当提高温度,并增加氧气的含量
C.提高贮存温度,减少氧气的含量
D.降低贮存温度,增加氧气的含量
16.过度密植,作物的产量会减少,其原因主要是植物下部叶片( )。
A.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C.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旺盛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微弱
17.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的原料除淀粉外,还有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
C.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
D.呼吸作用并不是对有机物的浪费,而是为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8.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换器”的是(
)。
A.藻类植物
B.绿色植物
C.食草动物
D.食肉动物
19.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0.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B.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C.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D.为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21.(9分)见下图,结合课本60页和61页“观察种子呼吸现象”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甲、乙内是萌发的种子,丙、丁内是煮熟的种子)。
(1)甲、乙、丙、丁中温度升高的是_________,得出结论:植物呼吸释放了_________。
(2)拔掉甲、丙杯的塞子,将点燃的小蜡烛分别放到瓶中,结果,甲中的蜡烛_________,丙中的蜡烛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
(3)
将乙、丁两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结果乙瓶中的气体使石灰水_________,丁瓶中气体使石灰水______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
22.(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
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
在
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
(3)实验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水分是通过叶片上
散失。
23.(12分)下面图甲表示某生长的大棚蔬菜,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该蔬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
(1)
植物生长生理活动需要水和无机盐,是通过甲图中
【D】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所需要的部位。
(2)甲图中A、B、C为植物叶片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
】_________过程是在细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活动。这一过程发生在丙图的【
】__________中。
(3)过程B的强弱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根据对图丙分析所得结论,对大棚蔬菜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24.(14分)右图是模仿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过的一个实验示意图(注:玻璃罩是密闭的)
(1)该实验中,甲和乙是做为一组
实验。
(2)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
,
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
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
(3)在实验取材上如何确保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
(4)第一次实验后,发现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下列不符合科学探究做法的是
(
)
A
A.否定原来的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B.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C.检查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5)一公顷树林,每天吸收150至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至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绿色植物的
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平衡。
周清测试题八
1D
2B
3B
4C
5C,6C
7C
8D
9A
10B.
11B
12A
13A
14B
15A,
16B
17C
18B
19C
20B
21.(1)
甲、乙
热量
(2)
熄灭
继续燃烧
吸收氧气
(3)
变浑浊
无变化
二氧化碳
释放二氧化碳
22.(1)
将叶片内淀粉运走耗尽
乙
二氧化碳(2)
无光
光合作用
(3)蒸腾作用
气孔
23.(1)
茎(导管)
(2)
A
呼吸作用
5线粒体
(3)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
(4)
间作套种
合理密植
24.(1)对照(2)氧气
二氧化碳
(3)
除绿色植物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4)A(5光合
碳-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