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节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到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
2、掌握绿色植物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平衡中的作用。
3、描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理解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
难点:描述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疑问
四、引入新课
比较造成这两种不同景象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到底起到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
五、探究新知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到底起到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填表:绿色植物与日常饮食的关系
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物圈中生物的能量来源的动画。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要求学生运用前面所学习的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分析图,从中获取信息。并提出以下问题:
(1)上述生物中谁能直接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2)动物以什么为食?它体内的能量从哪里来?
(3)请同学思考猜测一下,我们平时吃的蘑菇、木耳的营养从哪里来?
(4)概括总结太阳能是如何被生物圈中的生物利用的?
2、第(1)、(2)题可以提问一般水平的学生
。
3、对于第三题,学生大多认为蘑菇、木耳和绿色植物一样能进行光合作用,教师引导分析: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B、蘑菇、木耳是绿色的吗?C、蘑菇、木耳一般我们在什么地方能见到?
在此基础上教师解惑:它们也是利用环境中的有机物来生存的,而环境中的有机物最终也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这样学生即认识了蘑菇、木耳的能量来源,又为以后学习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奠定基础。)
4、师生归纳小结:在生物圈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而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是绿色植物,它是生物圈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对整个生物圈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称得上是“生命之母”,使学生全面理解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过渡:展示课件图片,日常生活中植物、动物和各种微生物时刻呼吸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那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会不会因此而减少呢
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1、
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的“观察思考的普鲁斯特勒实验”。
2、学生观察课本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蜡烛为什么熄灭了?”“小白鼠为什么不久就死了?”“燃烧的蜡烛有了植物仍能继续燃烧,植物与小白鼠为什么能活着?“该实验给你什么启示?”等。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回答。
总结:绿色植物通过光和作用释放氧气供给蜡烛燃烧,小白鼠呼吸之需,同时蜡烛燃烧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教师进一步出示资料:1公顷的树林的叶片的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使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达成共识: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4、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a.教师引导:绿色是宇宙赋予我们星球的奇迹,它的作用的确是太大了,因为有了绿色,我们的生物圈才如此生机勃勃。然而我们国家植被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才能拯救绿色。
b.小活动:你说、我说、大家说
为拯救绿色,同学们献计献策:
(1)多植树造林,不焚烧秸秆。
(2)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及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
(3)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
(4)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
(5)不践踏草坪等。
从而激起学生关注祖国,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C、发出倡议
提出倡议:请伸出你我的双手,为保护生物圈中的这一片绿色做出自己的贡献。
过渡:中国有句谚语: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这句谚语中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道理呢?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积极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绿色植物对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寻找切入点,导入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天然的“蓄水池”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动态模式图或课本2.1---32自然界的水循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描述生物圈中的水不断地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2、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出自然界中水循环路线示意图:
3、分析表格
森林覆盖率
年均降雨量
蒸发量
空气相对湿度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96.2%
2559mm
737mm
84%
铅山县
71.3%
2033mm
1502mm
79%
引导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使学生学会读表格,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森林覆盖率增加可以提高降雨量、减少水的蒸发量,还可以提高大气的相对湿度。使学生对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具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由上述知识作铺垫,学生讨论较为容易,便于理解归纳。
4、分组讨论: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绿色植物在水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尽可能使自己溶入学生之中,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心声,并适时地进行点拨,及时的鼓励,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欲望和决心。每个小组同学都积极讨论,选派代表踊跃发言。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共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归纳概括,总结知识: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对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1).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2).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3).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因此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地和大规模植树造林,对维持水分平衡,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充分理解:绿色植物就是天然的“蓄水池”,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过渡: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十分巨大,请同学来思考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吧。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假如没有绿色植物,我们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同时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这种声音由强到弱,又高到低,逐渐销声匿迹。利用声音刺激先激起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再感受失去这种声音后的失落和悲戚,更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绿色植物对于环境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绿色植物,为自己生存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天然的“蓄水池”